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小题。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成功 中广网北京...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小题。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成功

中广网北京6月25日消息(记者马艺  吴喆华)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经历了自动交会对接,绕行地球100多圈后,昨天中午,航天员刘旺在景海鹏和刘洋的配合下,精准操控“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实现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手控交会对接。

手控对接任务前,在组合体“漫步”了近6天后,三位航天员暂别“天宫”一号。上午11点12分,“神舟”九号成功与“天宫”一号分离。“神舟”九号自动撤离至与“天宫”一号相对距离400米停泊点。随后,以均匀的速度和稳定的姿态向天宫靠近。35分钟后,“神舟”九号到达140米停泊点,准备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21教育网

12点38分,“神舟”九号飞船转由航天员手动控制。中国航天员第一次手动驾驶飞船,进行对接任务。航天员刘旺精确操控平衡和姿态手柄,稳稳地向“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靠了过去。航天员景海鹏、刘洋密切监视飞船仪表参数和对接靶标。140米、100米、50米,进入最后的30米,“神舟”九号飞船的速度越来越慢,以不到0.2米每秒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靠近。

最后的距离,似乎显得特别漫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的显示屏幕上,各种数据不停地刷新。

10米、5米、2米、1米,就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环接触的瞬间,图像微微一颤,飞控大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神舟”九号报告!

长城报告,对接机构捕获!

对接机构捕获!

12点48分,在航天员的精准操控下,经过捕获、缓冲与校正、拉回、锁紧等一系列过程,“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建立刚性连接,再次形成组合体。

“神舟”九号报告,仪表显示对接完成完毕。

至此,“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我国首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屏幕中,三名航天员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刘旺紧绷的面部,终于露出笑容。

1.请概括这则消息的导语内容。

2.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随后,以均匀的速度和稳定的姿态向天宫靠近。

3.读文中的画线语句,体会详细写出距离数据的变化有何作用。

4.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航天英雄也成了我们中学生心中的偶像,请你写出一位航天英雄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她)的事迹。

 

1.昨天中午,航天员刘旺在景海鹏和刘洋的配合下,精准操控“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实现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手控交会对接。 2.“均匀”“稳定”两词写出了“神舟”九号的飞行状态,表现了宇航员的熟练技术,预示着对接将会取得成功。 3.详细列出这些数据,既体现了航天员精准操作的要求, 又写出了屏幕前人们凝神屏息期盼“‘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环接触”的紧张和激动的心情。 4.杨利伟。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载人飞船 “神舟”五号飞向太空,成为“中华飞天第一人”。 【解析】出自:中广网 创作年代:当代 1.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新闻常识。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概括时力求语言简洁。本则消息第1段即为导语,从段落中找重点词概括。 2.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对词语所起作用的理解能力。可就宇航员的熟练技术,以及预示对接的成功来谈。 3.试题分析:该题考核阅读理解能力。要从数据的精确、现场的气氛考虑作答。文中“10米、5米、2米、1米” “飞控大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可以分析出人们紧张和激动的心情。 4.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对航天知识的了解,也是对学生心目中的偶像——航天英雄的展示。如神5 杨利伟,神6 费俊龙、聂海胜,神7 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

他,考察队队长,已是第三次来南极考察了。前些年,他到国外参加南极会议,那时我国还没有在南极建站,会议最后要表决时,主持人宣布没在南极建站的国家没有表决权,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刺激。为了筹建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厉的男子汉也流泪了。别看他沉默寡言,心里却裹着一团火。前天,他在工地上对大家说:“我们这里虽然只有一名画家,但我们大家都应该是画家,每人添一笔,把长城站画得更美丽!”

他,测绘工程师,站里的英语翻译。哪儿活累去哪儿,开车、修艇、驾驶雪上摩托,什么都会,大伙儿开玩笑:“给他一架飞机他都敢拆。”他太累了,眼皮老有些浮肿,好几次端起饭碗就睡着了。

……

这些“南极人”,这些身上凝聚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

1.“心里却裹着一团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们大家都应该是画家,每人添一笔,把长城站画得更美丽!”这句话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3.“给他一架飞机他都敢拆”这一句反映了测绘工程师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4.你认为文中所指的“南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2012年4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注:“阅读率”指有经常阅读行为的国民在全体国民中所占的比例。“数字媒介阅读”是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阅读方式。)

(1)根据上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2)结合生活实际,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金石能开。

(2)无情有恨何人觉? 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翠减红衰愁杀人!

(4)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采莲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画面。

 

查看答案

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录音新闻》是一篇录音广播稿,报道了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壮观景象。

B. 一则消息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等部分。

C. 《三个太阳》是一篇以第三人称写的通讯,记叙了“她”考察南极前后的经历,目的只是赞扬女画家。

D.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新闻就是指消息。《“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是通讯,属于广义的新闻。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 今天中午放学后,15岁的周远步履蹒跚地向早已等候在学校大门口的妈妈跑去。

B.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过多种奖励措施,使得关注这类图书的研究者和读者喜出望外

C. 中国高层在纷繁复杂的局势变化中展现了从容不迫处理危机的能力。

D. 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点片断都对学生进行着教育和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