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我惟一的松鼠 林清玄 我拥有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小松鼠,那是小学一...

【现代文阅读】

我惟一的松鼠

林清玄

    我拥有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小松鼠,那是小学一年级时的事了。

那时,我家还在乡间,有一日从学校回家,我在路边捡到一只浑身颤抖的瘦弱的小松鼠。它身上的毛还未长全,一双惊惧的、刚睁开的眼睛转来转去。我把它捧在手上,拼命地跑回家,好像捡到了什么宝物,一路上还能感受到松鼠的体温。

    回家后,我找到一节粗大的竹筒,剖成两半,铺上破布做成了小松鼠的窝。可是它的食物却使我们全家都感到紧张。那时牛奶还很稀罕,根据妈妈的建议,我在三餐煮饭的时候从上面舀取一些米汤,用撕破的钙粉袋子喂给它吃。饥饿的松鼠使劲吸吮着米汤,这使我们都安心了。

    慢慢地,那只松鼠长出光亮的棕色细毛,也能一扭一扭地爬行了。每天为它准备食物,成为我生活里最快乐的事。幸好我们住在乡间,家里还有果园,我时常去采摘熟透的木瓜、番石榴、香蕉,小心地捣碎来喂我的松鼠。它快速地长大,尾巴的变化最明显,原来无毛细瘦、走起路来拖在地上的尾巴,慢慢地丰满起来,长满蓬松的毛,还高傲地翘着。

    从爬行、跑动到跳跃,竟如同瞬间发生的事,一个学期还未过完,小松鼠已经完全成为一个翩翩“少年”了。

    小松鼠仿佛记得我的救命之恩,非常乖巧听话。白天我去上学的时候,它自己跑到果园里去觅食,黄昏的时候就回到家来躲在自己的窝里。夜里我做功课的时候,松鼠就在桌子旁边绕来绕去,这边跳那边跑,有时还跑来蹭人的脚掌。妈妈常说:“这只松鼠一点儿都不像松鼠,真像一只猫哩!”小松鼠的乖巧赢得了全家人的喜爱。

    自从家里养了松鼠,老鼠也减少了,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松鼠还会撵老鼠。夜里它绕着房子蹦跳,可能老鼠也分不清它是什么动物,只好到别处去觅食了。

    隔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吃过晚饭后像往日一样回到书房做功课,为了赶写大量的作业,还特别削尖了所有的铅笔。松鼠如同往日,跳到我的毛衣里取暖,然后在书桌边绕来绕去玩一只小皮球。我的作业太多,写到深夜还不能写完,我就伏在桌子上睡着了。

    被夜凉冻醒的时候,我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放声痛哭。我心爱的松鼠不知何时已死在我削尖倒竖着拿在手中的铅笔上,那支铅笔刺入松鼠的肚子,鲜血流满了我的整只右手,甚至溅满了笔记本,血迹已经干了,松鼠冰凉的身体也没有了体温。我到现在还清楚记得那令人惊悸的景象,甚至当时写的作业内容我也清楚记得。

    那一天,老师规定我们每个人写两百遍自己的名字,我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自己的名字,而松鼠的血滴滴溅满在我的名字上,那一刻我说不出有多么痛恨自己的作业、痛恨铅笔、痛恨自己的名字,甚至痛恨留作业的老师。

    我惊恐哀痛的哭声,吵醒了为明日去农田上工而早睡的父母,妈妈看到这幅景象也禁不住流下泪来,我扑在妈妈怀里时还紧紧地抱着那只松鼠。我第一次养的动物,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动物,就这样在一夜之间死了。死得何其突然,死得何等凄惨,如今我回想起来,心里还会升起一股痛楚的抽动。如果说我懂得人间有哀伤,知道人世有死别,第一次最强烈的滋味是松鼠用它的生命给了我的。我至今想不通松鼠为何会那样死去,一定是它怕我写不完作业来叫醒我,而一跳就跳到铅笔上——当时我确实是这样想的。

    我把死去的松鼠,用溅了它的血的毛衣包裹,还把刺死它的铅笔放在一边,在屋后的蕉园掘了一个小小的坟墓一起埋葬。做好新坟的时候,我站在旁边默默地流泪,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所有的物件与躯壳都可以埋葬,唯有情感是无法埋葬的,它如同松鼠的精魂一般永远活着。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小松鼠的?

2.开头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3.妈妈为什么说这只松鼠不像松鼠,倒像“一只猫”?

4.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原来无毛细瘦、走起路来在地上的尾巴,慢慢地丰满起来,长满蓬松的毛,还高傲地翘着。

5.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外形、动作、神态、习性等。 2.开门见山,点出自己要写的对象,引出下面对松鼠的回忆。 3.这只松鼠非常乖巧听话,白天去果园觅食,黄昏时就回家躲在自己的窝里,夜里“我”做功课的时候就在桌子旁边绕来绕去,有时还跑来蹭人的脚掌,而且它还会撵老鼠。 4.“拖”字写出松鼠的尾巴因无力而垂在地上的样子,表现了它的无比衰弱;“高傲”属于贬词褒用,表现了松鼠精神饱满的样子.并与前面的“拖”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松鼠的精神状态与以往大不相同。 5.对松鼠的喜爱;对它的死去的无比哀伤;对因自己的失误而杀死松鼠的无比自责;对松鼠的怀念。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从“一只浑身颤抖的瘦弱的小松鼠。它身上的毛还未长全,一双惊惧的、刚睁开的眼睛转来转去”“饥饿的松鼠使劲吸吮着米汤”“那只松鼠长出光亮的棕色细毛,也能一扭一扭地爬行了”“它快速地长大,尾巴的变化最明显,原来无毛细瘦、走起路来拖在地上的尾巴,慢慢地丰满起来,长满蓬松的毛,还高傲地翘着”等句子可以看出全文是从外形、动作、神态、习性等方面对松鼠进行描写的。 2.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首先联系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处于不同位置的文章作用也有所不同,其次分析段落在内容和主题上的作用。“我拥有的第一只动物是一只小松鼠”这句话开门见山,点出了写作对象,引出回忆。 点睛: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辅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 3.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非常乖巧听话”“夜里我做功课的时候,松鼠就在桌子旁边绕来绕去,这边跳那边跑,有时还跑来蹭人的脚掌”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4.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作用的分析。分析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作用,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手法,理解其作用。“拖”字写出松鼠的无比衰弱;“高傲”属于贬词褒用,表现了松鼠精神饱满的样子。 5.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作品掌握情节线索和对人物情感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最好把故事情节分出几个片段,看每一片段中人物的表现及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抓住关键的描写处,找出不同点。这篇文章不仅通过对松鼠各个角度的描写来表达“我”对它喜爱,更是对自己失误杀死松鼠的行为表现了深深的自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二】

螺蚌相语

中渚①,有螺蚌相遇岛间。蚌谓螺曰: 汝之形如鸾②之秀,如云之孤,纵使卑朴③,亦足仰德④ 。螺曰: 然,云何珠玑⑤之宝,天不授我,反授汝耶 蚌曰: 天授于内,不授于外。启予口,见予心,汝虽外美,其于内何摩顶放踵⑥,委曲⑦而已。 螺乃大惭,掩面而入水。                                                   (选自《苏轼文集》)

【注释】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②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③卑朴:低下朴陋。④仰德:德行令人敬仰。⑤云何:为什么。珠玑:珍珠。⑥摩顶放踵:从头到脚。⑦委曲:这里用于形容螺的形状。

1.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已          委求全

B.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龌龊

C. 多多善          精求精

D. 不可名一处      莫名

2.翻译句子。 

(1)天授于内,不授于外。 

(2)摩顶放踵,委曲而已。

3.螺大惭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4.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一】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 林间窥之   遮天

B. 驴不怒    喜不自

C. 稍近狎    受匪浅

D. 之曰      不其数

2.文章开头交待“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诗词鉴赏】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 、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②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③藉(jiè):凭借。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作文。

带着一颗心,锁定目的地,执着地前行;尽情享受沿途的风景,哪怕山高路远,哪怕日晒雨淋……

以“向目的地进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以下小题。

大爱不言愁

蒋  平

①自小,父母就溺爱他。由于个头长得比一般孩子高,不到9岁,父亲就让他去体校,那一年,他还不会自己系鞋带。

②体校的要求是很严历的,一切都得自己动手,他又是里面年纪最小的,很难适应艰苦而枯躁的训练环境,经常被教练训得哭鼻子。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背着老师偷偷写信给母亲,说实在不想练了,要妈妈早点接他回去。信发出不到一个星期,母亲就在校门口出现了。

③那一回,他没有随母亲回去。母亲那一副魂不守舍、心急如焚的模样,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与愧疚。他觉得,是自己的自私和娇气,给母亲和全家人带来了担忧和伤害。也从那一天开始,他改变了想法,心里有了苦闷,只和教练商量。即使是受了委屈,也只暗地里向好友倾诉。除此之外,在所有的亲朋好友眼里,他一直是阳光、帅气的模样。

  ④后来,他成为职业运动员,开始参加各类严酷和激烈的比赛。和别的运动员不一样,他只习惯向父母报喜,告诉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好消息。当取得冠军时,就在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和亲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⑤他的比赛越打越好,渐渐地,在全国也有了名气,开始进入电视直播的视线。那一次,在一场重要的比赛中,夺标呼声最高的他,首轮即遭淘汰。走下赛场那一刻,他哭了。但他很快稳定了情绪,正愁着这次电话如何打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儿子,这几天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很好,妈,你放心吧,我会打好每一场比赛的!”“好的,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

⑥母亲说这话时,他并不知道,十几分钟前,父母一直在看他的比赛直播。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就这样,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他给父母的电话里,都是说不尽的喜讯和快乐。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也很少提及父母,按他的理解:“他们年纪大,身体又不好,受不了刺激。我又是一个公众人物,时刻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度过,比赛有输有赢,不跟他们诉苦,就是不想让他们跟着我受煎熬,包括受到生活之外的干扰。”因而,在父母眼里,儿子永远是那个无忧无虑的、长不大的男孩。

⑦带着这样的心境,他来到了2008年8月的北京。这一次,他一路过关斩将,如愿以偿地捧得了冠军奖杯。同样是报喜,此刻,面对母亲的声音,他早已泣不成声,眼里幻化出的,尽是当年母亲来体校接他时,那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还是母亲率先打破僵局:“儿子,想说你就说出来吧,你是最棒的!”

⑧他就是林丹,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一个习惯向父母报喜不报忧的男人。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让他顺利登上人生之巅。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选文第②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2.通读选文,结合文意说说“大爱不言愁”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结合选文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

4.请说说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5.选文中第⑧段说“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你认为在林丹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真的“无忧”吗?请从文中摘录相关信息谈谈你的认识。

6.品读选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感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