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B. 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态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不断改进,十堰的蓝天成了常态。

C. 当参加“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的体育明星来到我市,受到了球迷的热烈欢迎。

D. 为积极响应我市“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市五创办、市环保局联合举行了以“践行文明之约,共享生态之美”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

 

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A.语序不当,应该是“策划与开展”。B.搭配不当,“空气质量”不能“不断改进”,应该是不断优化。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把“当”去掉。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李尚龙

①一次上课的时候,一个女孩子垂头丧气地跟我说:“老师,我考了四次四级,还没过,究竟是为什么?”

②我说:“你真题做了吗?单词背了吗?”

③她拿出已经翻破了的真题,跟我说:“你讲的所有题目我连答案都记得,我这么努力,为什么过不了?”

④这是一个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学生,其实英语四级考试是一个超级简单的考试。据说,每年通过率有百分之八十多,那些没过的百分之十几还包括了裸考的和放弃学习很久的学生。我想,一个人要多有毅力,才能一直保持在后百分之十几坚定地不过,并且连续四次。

⑤可是,看着这个学生满满的笔记,我心想,看起来是很努力啊,没理由不通过啊,这孩子会不会是脑子不好使。

⑥聊了很久,无解。

⑦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医生知道病人有病,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医治他一样。于是,我只能使出大招:“你这么努力,放心吧,下次你肯定能过的。”

⑧那个学生讪讪地说:“但愿如此。”

⑨对这个世界来说,没有什么果是没有因的,即使现在看不出原因,但也一定是存在的。

⑩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那个女孩子,她再也没有出现在我的课堂上。

⑪结课那天,我来到她的位置旁,指了指她的空位置,问她身边的一个女孩子:“你认识她吗?”

⑫她说:“认识,她是我同学。”

⑬我说:“她为什么总是逃课?就第一次来了。”

⑭她笑笑说:“她事情比较多。”

⑮就是那天我找到了病因。这个女孩子是学生会主席,同时兼几个社团的团长,参加组织活动很积极,朋友也很多。唯一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就是独处。可学习英语其实是一个特别需要独处的过程。而她只是做了一套真题,草草地对了一遍答案,然后冲出自习室继续做学生会的事情了,至于这套题,在她脑子里只留下了“我这么努力地做了一套题”的意念,其余的什么都不记得。就像她告诉很多人自己报了一个班,可是几乎从来没有上过课;就像她找很多人探讨过怎么学英语,但是从来没有真正记住点儿什么。骗别人很容易,骗自己更容易,可是,骗这个世界有点儿难。

⑯我想起了一个女孩子小白,她总是喜欢让我给她推荐一些电影和书,还要求是格调很高的。因此,我每次看过的书都会给她拿过去让她看。她每次看完,都会发一条微博,下面无数个赞。

⑰有一次我跟她闲聊,问她:“你告诉我一下,上一本书你看完记住了什么吗?”

⑱她说:“忘了(耳边好像有一只乌鸦在叫)。”

⑲另一个朋友小路,特别喜欢去自习室,然后每次在朋友圈都会看见她的文字:最近很累;快考试了,最后几天拼了;早出晚归。她写下的生活,总是那么波折、努力。她给别人看的日子,都是那么具有正能量。可是,该不过的,还是过不了。她的所有考试结果,似乎都是波折和无奈。

⑳因为毕竟,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这些努力是否真正到达了内心,变成了提升。一次和她一起自习,看见她带了会计书、英语书、考试卷子……还有手机。她一上午的学习其实都是在刷朋友圈、刷微博。

看起来每天熬夜,却只是拿着手机点了无数个赞;看起来起那么早去上课,却只是在课堂里补昨天晚上的觉;看起来在图书馆坐了一天,却真的只是坐了一天;看起来去了健身房,却只是在和帅哥、美女搭讪。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笔记记得很认真的人,但是考试成绩不理想;也总有那些学习成绩非常好,但看起来并不怎么认真的人,很多人把他们定义为聪明,其实他们只是在学习的时候摒弃了诱惑,一心一意地在努力,虽然那些努力没有让别人看到,但那段时间没有被干扰。

这种感觉你不一定要让别人知道,有时候你也在深夜去痛斥这个世界的不公,你说自己这么努力,为什么那个谁看起来一点儿也不用心,最后却有了很好的成绩。可是,他们的背后和你的背后,究竟做了一些什么?你的生活和别人看到的你的生活,是不是一样的呢?因此,你知道,那些所谓的努力时光,真的头脑风暴过了吗,真的走心过了吗,真的问心无愧了吗?或者,它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

2.请概括文中例举的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

3.文章开篇的那个女孩的事例在文中有何作用?

4.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⑮段画横线语句所包含的意蕴。

5.通读全文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努力”的看法。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每借于藏书之家_____            ②礼愈_____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_____        ④主人问衡_____

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从致书观 以是人多书假余    B. 怠  从乡先达执经叩问

C. 邻舍有烛不逮 以书映光读之    D. 穿壁引其光  衡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4.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

5.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                  邯郸冬至夜思家

                 李商隐                         白居易

              君问归期未有期,            邯郸驿里逢冬至,

              巴山夜雨涨秋池。            抱膝灯前影伴身。

              何当共剪西窗烛,            想得家中夜深坐,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①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②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1.请从“眼前景”和“心中情”两个方面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的“涨”字的丰富意蕴。

2.《邯郸冬至夜思家》中哪一句形象地描写了诗人的孤寂之感与思家之情?

3.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听,谁在伐木

迟子建

⑴白桦树被月光映照得如此的光洁、透明,看上去就像一支支白色的蜡烛。能够把这蜡烛点燃的,就是月光了。

⑵雪花弹拨森林的时候,有一种声音会在苍茫中升起,它不是鸟鸣,而是伐木声。

⑶伐木的有公家的,也有私人的。公家伐木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伐的是落叶松、樟子松这些上等木材,它们被运送到全国各地后,可以造房屋,建桥梁。私人砍伐的,被允许的只有风干了的树木——我们俗称“杖杆”的已无生长迹象的树木,以及那些不能成材的杂树,譬如水冬瓜、柞木、枫桦树、水曲柳等等。

⑷我童年进山伐木,通常是跟着父亲。他很爱惜树木,喜欢盘树墩来作为烧柴。如果伐一棵高高的树,把它锯为几截,那么你会得到很多的柴火;而伐一个只有人的膝盖高的树墩,获得的只是一截烧柴,而你用的又是同样的力气和工夫。所以,我常常觉得父亲愚痴,别人家都伐树,为何我家要盘树墩而遭人耻笑?而且盘下的树墩因为散而不好装车,常常是拉着一车树墩朝家走,半途中就会因为颠簸而骨碌骨碌滚到路上,还得停下车来重新装车,费尽周折。

⑸我最喜欢自己拉着爬犁上山拉烧柴。带上一把锯,不用走太远,就可以伐到水冬瓜。伐水冬瓜的声音非常好听,它不像松树,常常会因为身上漫溢的金色树脂粘了锯而发出喑哑的声音;水冬瓜和锯的关系如同琴弓与琴弦的关系,非常和谐。所以,我最爱听这样的伐木声,跟流水声一样清亮。水冬瓜很好烧,但它燃烧的速度很快,所以挥发的热量不足,青睐它的人就少而又少。除了水冬瓜,我还喜欢伐碗口那么粗的白桦树。不过,白桦树的枝条极有韧性,修剪起来比较费劲。我们喜欢把白桦树的皮剥下来,用它做引火的材料。当然,手巧的人还会用它做盐罐和烟盒。剥桦树皮的时候,手往往还能触着它身上漫溢着的汁液,那时我就会伸出舌头吮吸,天然的桦树汁清冽甘甜,喝了让人的精神顿时为之一爽。

⑹冬日月光下的白桦林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壮美的景色了。有的时候拉烧柴回来得晚,而天又黑得早,当我们归家的时候,月亮已经出来了。月光洒在白桦林和雪野上,焕发出幽蓝的光晕,好像月光在干净的雪地上静静地燃烧,是那么的和谐与安详。白桦树被月光映照得如此的光洁、透明,看上去就像一支支白色的蜡烛。能够把这蜡烛点燃的,就是月光了。也许鸟儿也喜欢这样的美景,所以白桦林的鸟鸣最稠密。我经过白桦林时,总要多看它几眼。在月夜的森林中,它就像一片宁静的湖水。

⑺我曾因为给学校拉烧柴而冻伤了双脚。我大约那天穿的棉乌拉有些潮,又赶上天冷,把脚给冻了。回家后双脚肿胀,钻心地疼,下地走路都吃力。躺在滚烫的火炕上养着冻疮,听着窗外北风的呼啸声,看着父母一趟趟地进我的小屋嘘寒问暖的,心里觉得又委屈又幸福。

⑻那冻疮最后虽然好了,但落下了疤痕。而且一到雨季的时候,冻疮的创面就开始发痒,直到如今。好像它们也如我一样,仍然怀念着已逝的寒风和飞雪,仍然忆念着那已不复存在的伐木声。

1.根据文章思路填写。

选文主要记叙了童年的“我”跟着父亲上山伐木的情景。童年的我常常觉得父亲       ,脚冻伤的“我”因为父母的嘘寒问暖感受幸福,现在的“我”对童年的生活充满         

2.赏析第⑸自然段划线句子。

“剥桦树皮的时候,手往往还能触着它身上漫溢着的汁液,那时我就会伸出舌头吮吸,天然的桦树汁清冽甘甜,喝了让人的精神顿时为之一爽。”

3.阅读第⑹自然段,说说本段在文中的作用?

4.作者以“听,谁在伐木”为题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④。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市井:指做生意。  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诘:被责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寡悔:___________________             (2)问其所:_________________

(3),复呼之:_______________             (4)为良民: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得十千足衣食              太祖常劝读书

B. 于令仪如其所言与    左臂挂念珠倚

C. 盗入                    普又以人奏

D. 何苦而盗耶                而能以天下事己任

3.翻译下列句子。

(1)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2)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并阐述你从文中得到的启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