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①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起“爱”这个字的意...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①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起“爱”这个字的意思。当时认识的字还不很多,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她很高兴地想吻我,可我那时除了母亲外,不愿意让别人吻我。那时候,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

②“爱是什么?”我问。

③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

我第一次感到了心脏的跳动,但对老师的话和动作依然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能触摸到自东西外,我几乎什么都不懂

⑤我闻了闻她手里的紫罗兰,一半儿用文字,一半儿用手势问道:“爱就是花的香味吗?”

⑥“不是。”莎莉文老师说。

⑦我又想了想。太阳正温暖地照耀着我们。

⑧“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么?”

⑨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生长。但莎莉文小姐却连连摇头,我真是又困惑又失望,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能告诉我,什么是爱呢?

⑩一两天过后,我正用线把大小不同的珠子串起来,按两个大的、三个小的这样的次序。结果老是弄错,莎莉文小姐在一旁耐心地为我纠正错误。弄到最后,我发现有一大段串错了,于是,我用心想着,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把这些珠子串好。莎莉文老师碰碰我的额头,使劲地拼写出了“想”这个字。

1.联系原著内容,简要概括莎莉文老师来做“我”家庭教师的缘由。

2.联系选文,举例分析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语言的独特方法。

3.海伦为什么会认为花香和阳光是“爱”?这说明她对“爱”有什么认识?

 

1.“我”小时候因病失去视力和听力,六岁时,为“我”治眼睛的贝尔博士建议“我”接受教育,于是父亲请柏金斯学校校长安那诺斯先生,为“我”找到一位启蒙教师——莎莉文老师。莎莉文老师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我”从一个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少女,直到进入大学。 2.莎莉文老师通过让“我”感受和体验的方法学习语言。比如选文中她在“我”问什么是爱时,用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的手上拼写“我爱海伦”几个字;再比如,当“我”穿错珠子用心想时,她碰碰我的额头,然后拼写“想”字。 3.因为花香和阳光都是海伦可以感觉到的喜欢的东西,所以她以为就是“爱”。这说明海伦通过莎莉文老师深情的搂抱,已经懂得“爱”是美好的东西。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段,联系全文内容来分析,“我”小时候因病失去视力和听力,六岁时,贝尔博士建议“我”接受教育,于是父亲请柏金斯学校校长安那诺斯先生,为“我”找到一位启蒙教师——莎莉文老师。莎莉文老师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我”从一个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少女,直到进入大学。 2.本题考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该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分析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后由表及里,整体把握文旨,把握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文段中莎莉文热爱海伦,讲求教育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时机,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形象,深刻的内涵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我真正明白文学,开启思维、智慧和情感。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内容的理解能力。在对海伦的教育中,莎莉文老师付出了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她选取的“花香和阳光”都是海伦可以感觉到的喜欢的东西,所以她以为这就是“爱”。这说明海伦通过莎莉文老师深情的搂抱,已经懂得“爱”是美好的东西。可见,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成功的教育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让心静下来”为标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刹一脚

何晓

    老贺从部队转业了,硬是被老婆劝说回了她嘉陵江边的娘家。于是,他成了一个偏远小镇的领导。赴任的第一天起,老贺“刹一脚”这外号就被人们喊响了。

    “刹一脚”本是在乡村路上拦班车喊的,但老贺这外号却和搭车没有关系。

接到任命通知那天,老贺没有搭上车。他一路往前走,路过桃花溪时,看到一大群人举棍拿棒,推推攘攘,眼看就要打起来了。老贺连忙飞奔过去,甩掉提包,纵身,跃上人群旁的一块大石头——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本应该像电影里的英雄一样振臂高呼:“住手!”可遗憾的是,他不仅没有摆出气壮山河的架势,甚至连一句豪言壮语都没有。在那千钧一发的瞬间,他竟然像在乡村拦车一样大吼了一声:“刹一脚!”

    不过,歪打正着,这句土话被他像喊操似的吼出来,还真把在场的人给镇住了。老贺不慌不忙从石头上跳下来,迈着大步走过去捡起自己的提包,一边拍灰一边侧头问:“争的啥重要东西,要拿命来换?”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晓得该如何回答。老贺脱下身上的旧军装,提着领口抖了两下,顺便也把胸前和手臂上的肌肉亮给大家看了看,这才说:“我是个转业军人,大家如果信得过这件已经没有领章的军装,就给我说说。”

    就这样,老贺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一起当地农民的抢水纠纷。事后人们摆起这件事,都不约而同地称他是吼“刹一脚”的那个人,后来,干脆就称他为“刹一脚”。

    老贺非常喜欢这个外号,他觉得,这三个字比官衔更容易说出口。的确,就是这容易说出口的三个字,在那年冬天救了老贺的命

    上任第一天遇到的那场抢水纠纷,让老贺弄明白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他上上下下跑了几转之后,确定了自己任期内要做的头等大事:修渠道,引来嘉陵江的水,彻底解决小镇的缺水问题。

    “把全镇男女老幼统统拉到工地上去,摆出个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阵势,再请几个电视台的记者来搞个专题片……”

    “刹一脚!”面对这样的建议,老贺把桌子一拍,果断地说,“做事情要踏踏实实,让群众来决定水渠该怎么修!”

    结果,老贺这一脚又刹对了,水渠修得顺利不说,连小镇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文章,也在无意之间开了一个好头:外出打工的、大学毕业在外就业的,还有履历表上祖籍是这里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慧出智慧,小镇一下子沸腾了。搞了几次“网络问政”之后,老贺请来专家,又在水渠两边的山岩坡地上规划了观赏林带,一直延伸到嘉陵江边——小镇不仅要发展环保旅游,还要发展红色旅游!

    一时间,小镇的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当然,老贺比所有的人都更忙……结果,他倒在了工地上。

    开始,几个农民用简易担架抬着老贺下山。跑着跑着,还没到山脚,沿途的和对面山上的群众就已经扔了锄头、铁锹、背篼、箢篼,涌了过来,大路上、小路上,山坡上、田坎上,密密麻麻,全是人,有的咬紧嘴唇沉默,有的左右张望询问,还有的大声喊:“刹一脚!”

    喊的人越来越多。喊声越来越大。在排山倒海的呼喊声中,老贺醒了过来,轻轻地摆摆手,对身边的人说:“咋这样呢?我没啥,就是有点累,也饿得慌。”

     事后,有人问老贺:“你咋就醒了呢?”老贺笑了笑,神秘地说:“是你们喊的那句话,把阎王爷吓跑了。”人们不解地问:“我们喊了些啥?”老贺大笑着说:“喊些啥?刹一脚!”

现在,老贺每天早晨还是搭班车去小镇上班,人们在那条已经铺了沥青的乡间公路上,偶尔能听到老贺的吼声:“刹一脚!”

(选自孙文然新浪博客,有改动)

1.“刹一脚”在文中多次出现,请你写出出现时的相关事件和喊“刹一脚”的作用。

 

事件

作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文中划线的句子是怎样描写老贺的?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老赍不慌不忙从石头上跳下来,迈着大步走过去捡起自己的提包,一边拍灰一边侧头问……

答:

3.说说第六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的确,就是这容易说出口的三个字,在那年冬天救了老贺的命。

4.请说说“刹一脚”在文中是什么含义,文章以“刹一脚”为题有什么妙处。

 

查看答案

转基因鱼上市,公众接受吗?

简岩

    2015年11月19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一种快速生长的转基因三文鱼上市,这意味着,美国人马上可以从过去的吃转基因植物食品进而吃到转基因动物食品。这种发展和变化不仅可能影响和改变美国人的生活和饮食,也将影响其他国家人们的生活和饮食。

    转基因三文鱼获得批准在于转入的基因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和易于控制,因为转入的是同类的基因。转基因三文鱼原是一种普通的大西洋三文鱼,研究人员对其受精卵转入了两种基因,一种是太平洋体型最大的帝王鲑的生长激素基因,另一种是大洋鳕鱼的抗冻蛋白基因。转入了这两种基因后,即便在寒冷情况下,转基因三文鱼也能快速生长,只要一年半就能长大。面对第一种转基因动物食品,美国人还是表现出了很大的怀疑和担心,担心的焦点当然是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显然不止是对人而言,而是包括对这种鱼是否安全,以及对环境和生态是否安全。

    对此,FDA的解释和保证是,这种转基因三文鱼已经满足监管规定,可以安全食用,而且转基因对三文鱼自身也是安全的。为保证环境安全,转基因三文鱼只能在加拿大和巴拿马两个封闭的陆上养殖场内养殖,不得在美国和其他地方养殖。

   不过,美国人对FDA批准转基因三文鱼最大的不满是,FDA称转基因三文鱼与其他非转基因的对应食品在物质上并没有区别,不必进行强制标识。对于强调知情权和选择权的美国人来说,让人知道这是一种转基因鱼以便能进行选择是对公众的最大尊重。而且,美国食品安全中心也认为,许多人希望能对这种产品进行标记,如果生产转基因鱼的公司认为自己的产品更优秀,为什么不贴上标签。

    由于这些原因,已经有人在生产转基因鱼的公司外面打出抗议“弗兰肯斯坦(科学怪物)食物”的牌子表示反对和抵制。当然,反对者担心的更大理由是,即便这种转基因三文鱼现在没有发现问题,未来未必不会出现问题,如此,该如何监控和解决?显然,FDA批准转基因三文鱼就是一种解释和预案,它提供了两种可能:一是通过人们的食用表明,转基因三文鱼确实安全,由此可以平息人们的反对声浪;二是如果不批准,没有人们的食用,就永远不可能发现问题。在发现了新的问题后再想办法对付,这是事物循序发展的一种途径。

    转基因动物食品当然存在两种结果。如果美国人吃了没问题,中国人也会慢慢接受;如果出现与瘦肉猪一样的后果,将意味着转基因三文鱼的不成功,有可能像瘦肉猪一样遭到禁止。

(选自《百科知识》)

1.下列不属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转基因三文鱼上市的原因是(  )

A. 转基因三文鱼转入的是同类的基因。

B. 这种转基因三文鱼已经满足监管规定。

C. 为保护环境安全,转基因三文鱼只能在规定的两个封闭的养殖场内养殖,不得在美国或其他地方养殖。

D. 转基因三文鱼在寒冷情况下,也能快速生长,只要一年半就能长大。

2.根据文意,下列内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面对第一种转基因动物食品,美国人担心的焦点是人们食用这种鱼是否安全。

B. 人们要求对转基因三文鱼进行强制标识,因为这是对于人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尊重。

C. 转基因动物食品存在两种结果,一种是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一种是遭到禁止。

D. FDA想通过人们的食用来证明转基因三文鱼是安全的,从而平息人们的反对声。

3.美国人不满FDA批准转基因三文鱼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猖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

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鸟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今天下久闻也。

【注】①髃臣:股肱之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楚之乐人也/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B. 左右之/知而不,不可谓忠(《公输》)

C. 使髃臣丧之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D. 寡人之一至此乎/人恒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3.优孟用什么方法成功进谏?

 

查看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疑质理____    (2)媵人持沃灌____

(3)余则缊袍衣处其间____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即点出“家贫”和“嗜学”的矛盾,由此引出“我”求学的艰难,在付出无数努力、经历各种辛酸后,终成饱学之士。

B.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了老师态度的严厉,两个“愈”字更是表现出作者当时求学的不易和艰辛。

C. “烨然若神人”写出了同舍生华丽的外表,“缊袍敝衣”写出了“我”粗鄙的衣着。但作者“略无慕艳意”,体现其求学意志的坚定。

D. 文章是写给同乡晚辈马生的,但作者并没有说教,而是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现身说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马生的殷切希望寄寓其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