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是一种人生方式/曹文轩 ①我一直坚信,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人生方式...

阅读是一种人生方式/曹文轩

  ①我一直坚信,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人生方式。

  ②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③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人并不只是一个酒囊饭袋——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这种可以行走、可以叫嚣、可以斗殴与行凶的躯体,即使勉强算作人,也只是原初意义上的人。关于人的意义,早已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便是:两腿直立行走的动物。现代人的定义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世界上唯一的那种动物,叫人。这种动物是需要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或者说是重要渠道,便是对图书的阅读。

  ④另一种人认为——其实,他们并没有所谓的“认为”,他们不阅读,甚至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阅读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不阅读,只是因为他们浑浑噩噩,连天下有无阅读这一行为都未放在心上思索。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们是什么?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比如麻将,比如卡拉OK。至于那些明明知道阅读的意义却又禁不住被此类享乐诱惑而不去亲近图书的人,则更是可怜。因为这是一种主动放弃的堕落,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明知故犯的犯罪。

   ⑤古人对读书很在意,尽管读书人在社会上地位不高,但读书与读书人是两回事。看不起读书人,但看得起读书,于是留下了许多发愤读书的故事,如“萤入疏囊”,如“雪映窗纱”,如“凿壁偷光”,还有“头悬梁,锥刺骨”等等。但是古人对读书的益处、认识似乎并不很深刻。在某些高雅之士那里,也有“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的认识,但在一般人眼里,读书的目的也就只剩下一个功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此,过去一般读书人,总不在一个较高的境界上。虽也孜孜不倦,但读来读去,还是脱不去俗气。很少有阅读的快意,更少有抵达人生审美境界的陶醉。他们没有看见一个精神的殿堂,没有看出那书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读书则是拾级而上,往那上方的殿堂里去的。

  ⑥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读书人的气质是读书人的气质,这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成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他们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的,甚至可以说很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我认识的一些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你就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使你对眼前的这些形象过目不忘,永记心中。有时我会想:如果这些先生不是读书人又将如何?我且不说他们的内心因精神缺失会陷入平庸与俗气,就说其表,大概也是很难让人恭维的。此时,我就会惊叹读书的后天大力,它居然能将一个外表平平甚至偏下的人变得如此富有魅力,使你觉得他们的奕奕神采,好不让人仰慕。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⑦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

(选自《人民日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阅读是对一种人生方式的认同,不阅读的人不认同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

B. 古人读书很功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明证。

C. 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因为阅读能使外表平平的人变得富有魅力。

D. 读书涵养人的气质,读书人的气质需要用大量的阅读来养成。

 

1.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或: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 2.运用了对比论证,将高雅之士和一般人对读书的认识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一般读书人对读书的益处认识不深,读书境界不高,难以脱俗这一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D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本文题目是“阅读是一种人生方式”,结合首尾段和文章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标题;也可以认为文章开门见山就提出了中心论点“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人生方式”。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总结。中心论点的总结有以下方法:一是在原文中找,二是根据内容自己概括。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文章题目,二是文章开头,三是文章结尾。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套用格式即可。 划线句子将高雅之士和一般人对读书的认识加以比较,这是运用了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一般读书人对读书的益处认识不深,读书境界不高,难以脱俗这一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第二段“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可知A不正确;根据第五段“在某些高雅之士那里,也有“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的认识,但在一般人眼里,读书的目的也就只剩下一个功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知B不正确;根据第六段“此时,我就会惊叹读书的后天大力,它居然能将一个外表平平甚至偏下的人变得如此富有魅力,使你觉得他们的奕奕神采,好不让人仰慕。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可知C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余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        (2)才一头,已不觉目酣神醉________

(3)花光如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更有痴似相公。              ②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B. ①问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

C. ①从武林门西。                ②学不思则罔。

D. ①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②安求其能千里

3.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 写赏雪,却写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 “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 《湖心亭看雪》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初至西湖记》表达了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4.《湖心亭看雪》写的是冬日雪后的西湖,《初至西湖记》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景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小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相近,句式相同。

热情是人生的太阳,能照亮征程上的每一角暗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把下面下面的长改写成3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于指导今后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3)_______________,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4)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___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6)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____________,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7)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_______________。此诚不可与争锋。(陈寿《隆中对》)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