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中国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

中国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大熊猫身体胖软.四肢粗壮,身长约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公斤。特别是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眼镜,非常惹人喜爱。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主。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公斤左右的鲜竹。有时,它也会开一次“荤”,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

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常常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

春天一般呆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但五月一过,便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l~2个仔。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千分之一。可是,一个月后体重可达2公斤,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公斤。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

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它们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它们的踪迹,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1.画线句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为什么说大熊猫是“中国国宝”?

3.文章从哪些方面依次介绍大熊猫,使人对大熊猫有了具体清晰的了解?

4.读了这段文字之后,你了解了大熊猫的哪些生活习性?

5.说明文非常讲究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试举一例说明。

6.为了保护大熊猫,我国已建立了13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联系自己所    学知识,说说我国建立这种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解释了大熊猫存活艰难的原因。 2.①稀有濒危。②繁殖饲养不易。③在国际舞台被选为会标.担负“和平大使”重任。 3.珍贵、体态、食物、习性、繁殖、考古价值。 4.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 5.言之有理即可。例:“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主。”“主要”,表明通常情况,不排除其他的食物。 6.提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大熊猫的珍贵。②大熊猫的处境。③大熊猫对生活环境的特殊要求。④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解析】 1.试题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这里的画线句子把“幼仔”和“妈妈”的体重作比较,同时运用列数字“150克左右”来说其体重。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了大熊猫存活艰难的原因。 2.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概括内容的能力。一般采用先分析再综合的方法。从最足以表明作者观点、最能表明说明对象特征的文段人手,准确把握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抓住其基本特征,并根据文中相关因素作出准确判断,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所需要的结论。无论是摘录组合还是提炼概括,在内容上都要求准、求精。易出现概括不全面的问题。本题主要结合文章内容可概括为:稀有濒危;繁殖饲养不易;担负“和平大使”重任等。 3.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概括内容的能力。可以在中心句、总括句、过渡句等关键句中捕捉特征,筛选关键词。一般采用“对象+特征”方法来概括。 4.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概括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这些语句:“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主。”“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进行筛选概括即可。 5.试题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选用同义词(近义词),使语言丰富,避免重复,准确表达复杂的事物。2.准确地运用专门术语。3.造句要特别注意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逻辑性。4.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还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词语,在句子中一般作定语、状语或补语。恰当使用这些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准确、严密、科学。5.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运用模糊语言反而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客观存在和人们的认识程度。从文章中选择一例进行分析即可。如:“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主。”句子中的“主要”一词。 点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是如何准确地说明事物的形态、性质、成因、功能,有助于我们对被说明事物的感知和理解。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点在于遣词造句怎样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从而理解其作用,领会其妙处。因此,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重要的是与对文章整体的理解结合起来,将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辨析理解,切忌“就事论事”。 6.试题分析:主观性试题。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所了解的的知识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大熊猫的珍贵;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大熊猫对生活环境的特殊要求;自然保护区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

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广泛的友好往来,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频频出访,轰动了全世界。许多国家以能够获得中国政府所赠送的大熊猫为殊荣。大熊猫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给这些国家的动物园增添了华夏异彩。1972年10月,中国政府赠送的大熊猫“兰兰”到达日本上野动物园,在头九个月里,“兰兰”在东京不幸病故时,3000万日本人向“兰兰”致哀。日本首相也发表讲话,痛悼“兰兰”离世!

……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1.文中画线的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选文写日本掀起了“熊猫热”,其作用是(      )

A. 突出说明日本人民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B. 由面到点具体说明轰动效应的盛况。

C. 突出说明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即使友好使者是一只熊猫,也一样热情。

D. 具体说明熊猫的珍贵。

3.对于大“熊猫”的学名为什么将错就错?

4.关于大熊猫活动范围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 大熊猫没有冬眠的习惯。

B.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

C. 大熊猫能在树上活动,但不会在水里游泳。

D. 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

5.从选文最后一段话中可以看出,“3000米以下”和“3000米以上”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你知道我们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几级吗?你还能列举出几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吗?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完成句子。

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状。崇山峻岭,是屹立着的曲线;江河溪流, _____________;大海汪洋,_________________;湖光粼粼,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

嬉戏  悠然自得  乐不可知  云雾缭绕  曲指可数  漫不经心

按装  最负盛名  憨态可掬  弃荤食素  兴高彩烈  崇山峻岭

错别字:_____   _____   _____   _____

改  正:_____   _____   _____   _____

 

查看答案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_______       分_______      bīn_______ 危      繁yǎn 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