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 蔽林间________

⑵ 远 ________

⑶ 以为且己也________

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

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

⑶驴不胜怒,蹄之。

译:

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

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4.把第二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各层大意。

5.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答:

6.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答:

 

1.⑴偷看⑵逃走⑶咬⑷用脚踢 2.⑴老虎见了它,是巨大的样子,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了。⑵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 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⑷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3.⑴庞然大物 ⑵黔驴技穷 4.一层:(“他日”至“终不敢搏”),写虎对驴“鸣”的反应;二层:(“稍近”至“技止此耳”),写虎进一步大胆试探,激怒驴使出“蹄之”的绝招,终于识破驴的真相;三层:(“因跳踉”至“乃去”),写虎吃掉驴,得胜而去。 5.①以为神②莫相知③以为且噬己也④觉无异能者⑤终不敢搏⑥技止此耳 6.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解析】 1.试题分析: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蹄”:用脚踢。 2.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益狎”“荡倚冲冒”“阚”“乃”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宠然大物也”判断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试题分析: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根据文意个概括为:“庞然大物”和“黔驴技穷”。 点睛: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相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基。 4.试题分析:三个循序渐进的层次。一层写虎对驴“鸣”的反应;二层写虎进一步大胆试探,激怒驴使出“蹄之”的“绝招”,终于识破驴的真相;三层写虎吃掉驴,得胜而去。 5.试题分析: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心理变化与情节的发展有关系。重要的是能够疏通文意,即可找到相应的词语:①以为神②莫相知③以为且噬己也④觉无异能者⑤终不敢搏⑥技止此耳。 6.试题分析:这个寓言故事说明的道理是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做事要小心谨慎,工于心计,有勇有谋,知己知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空。

(1)《黔之驴》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 ,字________________

____代文学家。黔,地名,包括现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的部分地区。

(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_____相对的文体。唐朝__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大物(________)  憖憖(_______)  (______)   虎大(________)

习其声(________)  驴不(________)   之曰(________)  止此耳(______)

 

查看答案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无驴______   事者______   然大物______  远_____

______   稍近益____________   以为且己也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不可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有真情实感;  ③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小题。

莫让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美好

苑广阔

①智能手机和电脑让用户可采用拼音输入法,然后从列出的选项中挑出正确的字。结

果呢?提笔忘字成了普遍现象。汉字书写与传承问题,甚至引发了国外媒体的关注。近日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便以《当中国孩子忘记如何书写时》为题,对此给予了报道。

②国外媒体对中国汉字书写的报道,关注的只是现象本身,而我们关注的,却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在手机和电脑日益普及的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这一问题其实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类似《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等看上去应该没有什么收视率的电视节目一经推出,马上掀起了收视高潮。

③这些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对传承汉字书写和弘扬汉字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电视节目毕竟不能完全代表现实生活,在奖金和大赛名次的刺激之下,电视节目上的激烈角逐与精彩表现,并不能掩盖汉字在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中书写的式微。

④汉字既是我们祖先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同时也代表着中华民族丰富无比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象形文字来说,汉字每个字从古至今的演变,都有一段属于它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都包含着文化、文明与历史。所以传承汉字,也就是在传承文化、文明与历史。而要想完成这种传承,则主要须通过书写的方式,因为只有在一笔一画勾勒这个汉字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深切体悟出蕴含其中的文化与文明。

⑤而现在各种智能输入法唯一的追求就是速度和效率,其代价则是剥夺了我们在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过程中品味的机会,自然也就谈不上文化与文明的传承。这才是汉字书写之所以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的原因。

⑥有人也许会说,汉字书写式微的真正原因在于它“没用了”。问题果真如此吗?即便你可以打印公文、报告,但是一张手写的便条、留言,必定能够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让人觉得你更加真诚与友善。更别说一封手写家书给远方亲人所带来的温暖与慰藉,是任何打印字体都无法替代的。即便从功利的角度看,当别人的求职信都千篇一律用打印稿,而只有你用或遒劲或娟秀漂亮书法来书写,它必然能够更加打动人心。

⑦这么说,并不是要人们放弃电脑和打印机,而只是想告诉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拿起笔来,写下一段文字,其实是件很美好,很“走心”的事情。

(选自2014年9月《羊城晚报》)

1.针对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现象,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

2.文中的第④⑤段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自身实际,你觉得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至少写出两种方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