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位学生的作文片段,其中存在不少错误,请你使用以下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不必全用到。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傍晚时分,虽然是假日,餐厅家家高朋满座坐无虚席,所以妈妈带着我们孟母三迁,最后终于决定吃火锅。有家餐厅刚换璧纸,家徒四壁很是美丽,灯光映照的舞台异常繁华,非常有气氛。
(1)文中有一句与本段内容不符,请找出来并修改。
(2)语段中有一处成语使用不当,是_______可改为________________(可不使用成语。)
(3)语段还有病句、错别字等,请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不超过4处)
口语交际
阅读下面一段话,结合你平时了解的有关知识,为同学们讲述一个有关人民英雄的故事,引起我们去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趣。
又到了春意盎然的时节,很多家长都带着自己的孩子出门旅游了,大家都会去有山有水,风景优美的地方。我想很少有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参观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下面是以“不要等到……”为话题的一段话,请顺着思路在横线上续写。
不要等到孤独时才想起朋友;不要等到失败时才去想起他人的忠告。
默写。
(1)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词中,写春雨的句子很多,请你默写出两句。 (所写的句子中须含有“雨”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古诗词中含有“鸟”字的诗句两句,(不限课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默写你学过的李白的诗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拼音所代表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框内。
在hào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十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许多chì chà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líng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陵园,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
(周定舫 《巍巍中山陵》)
|
|
|
|
读碑
刘成章
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2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底座的浮雕,我一一细心地看了。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夯实了我对它的记忆。
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位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下巴指点,孩子伸出嫩藕般的小手,抚摸石栏上突起的圆柱。它使我怦然心动,刹那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心头涌现。我不由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伟哉此碑!丰碑千秋!
后来,我每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都是少不了要去的地方,去了,自然要去瞻仰纪念碑。那碑上毛泽东的题词,那碑上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我不敢说倒背如流,起码是牢记在心里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它的体会更深。
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
南泥湾有个泉,叫做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阴,掩映着一座烈士纪念碑。那是当年王震同志率领的三五九旅,在这里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立下的。多年的风雨剥蚀,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
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
我的呼吸急促起来。啊,一个旅历年就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
泉水如泣如诉。
烈士的名字究竟有多少,我没有数,只是粗估了一下;然后,我将目光投向前边开阔的川道。我在想:要是把每一个名字都复活为一个血肉之躯,那么,他们足足可以把多半条川道站满!要是他们又像开誓师会那样高呼,那么,这条川道将震响着一片多么恢宏的声音!
我于是想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以前实在没有读懂它。那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只从字面上读读就行了吗?它的背面还有什么呢?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么?名字的数目,不是几十万,不是几百万,而是几千万!他们的人数,是要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公民数还要多的!然而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血泊里了!
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的确不易读出它的最基本的东西。
读书往往要读注释,才能读懂。读碑文也需要注释。南泥湾的九龙泉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现在完全读懂了吗?不敢说。但起码,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1.作者到南泥湾前后,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纪念碑前看到“一位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下巴指点,孩子伸出嫩藕般的小手,抚摸石栏上突起的圆柱”,为什么会“怦然心动”?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那种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末尾的一句话有什么含义?
5.清明节,在祭扫烈士墓之时岁你站在墓碑前,会想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