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月迹》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

阅读《月迹》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象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磁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假如你就是文中的一个孩子,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你们做了什么。

2.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请你跟孩子们一起找,写出你们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并分别指出这些地方的“月亮”具体指什么。

3.从选段最后有关“月亮是个什么”的对话中,你认为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月亮还只是天上的那轮明月吗?请结合选段的相关内容作简要说明。

4.你喜欢文中的奶奶还是喜欢孩子们?结合文章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5.古人咏月的诗篇很多:

材料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材料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材料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请你就以上某一首诗或你所知道的其他古代咏月诗,说说古人和课文作者对月的理解有何不同。(说明:如果比较的是你所知道的其他某首古代咏月诗,在分析时应写出相关的句子)

 

1.我们在院中望月、饮月、寻月,在河边、在沙滩上追月寻月议月。 2.(1)葡萄叶上、磁花盆儿上、爷爷锨刃儿上、沙滩上,指月光。(2)河水里,指月的倒影。(3)眼睛里,指月影。 3.不是。(1分)这里的月亮已经升华为每个人的理想、美好愿望,丰富的想象力了。文中的句子有: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或“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4.喜欢孩子。理由:充满好奇心,有丰富想像力,有大胸怀,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 喜欢奶奶。理由可从“充满热情”、“童心未泯”、“教育有方”等方面说。 5.文章借月亮表现孩子的童心的美好,奇特的想像,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给人温馨融洽向上的感觉;而材料一(材料二或材料三)抒发思乡(战乱或离别)给人带来的愁苦之情,带有伤感之色。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的感知概括能力。首先做到通读文章,感知文章叙述的内容,然后结合文章叙述的主要对象来概括。本文主要围绕月亮来展开叙述,在充分的阅读之后,可以发现文章主要讲述了我们在院中望月、饮月、寻月,在河边、在沙滩上追月寻月议月的故事。注意总结时不要太拖沓,尽量做到语言简洁。 2.本题针对文章内容的感悟和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过文章的阅读感知,本文讲述了孩子们感知月亮的故事。通过文中奶奶话语的引导,孩子们不断地去感知月亮的美好。在文中奶奶话语的引导下,结合文章上下文的叙述,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在葡萄叶上、磁花盆儿上、爷爷锨刃儿上、沙滩上,指月光。河水里,指月的倒影;眼睛里,指月影。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能力。文章叙述孩子们感悟月亮的过程,其实表达的是孩子们对美好事物、对理想、对美好愿望的一种追求和渴望。这样结合题干我们就可以从文章中寻找具体的句子,例如,文中说到“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和“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些语句都可以体现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4.本题考查对人物的理解感悟能力。文章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特点,体现人物的形象。我们看到文中的奶奶善于引导和教育、童心未泯,孩子们充满好奇心,有丰富想像力,有大胸怀,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我们在回答时,可以选择任意一个人物来评价,注意表述要准确。 点睛: 塑造人物使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和描写,根据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人物性格品质不应该分析局部语言,而应从整体上来分析,即结合全文来分析局部语言。另外,人物描写方法的恰当使用,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人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品析表达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效果,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比较阅读的能力。文章通过孩子对月亮的感悟来表达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心,表达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题干所给的古代诗歌是通过月亮来抒发离愁别绪、表现思乡之苦,所以是有很大不同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__________    ⑵我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

其日中如探汤______    ⑷为汝多知乎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查看答案

近期,电视台晚间播放的电视节目十分精彩。初一某班的很多学生每天晚上看电视都看得很晚,第二天还利用课间时间评头论足,而课堂上却精神不振,听课效率较低。班主任了解这一情况后,说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听说你们这段时间很用功,每天晚上很晚才睡,白天又不放松课间休息时间。”同学们都惭愧地低下了头。(4分)

①老师说话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你是班长,也正想劝说同学们一番。你可以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同学的作文,表达上有一些问题,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写两段评语。要求:(1)指出平分析存在的问题;(2)请就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谈一点看法。(80字以内)

   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载着美丽的幻想在飘游。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鱼丝湿润了我燥热的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家、作品名。

①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清风扶细柳,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必说______________,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④一儿曰:“_____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两小儿辩日》)

⑤尽信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搏的宿孺,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②那时正值三月,春天几乎从山沟里逸出来了。小树林的一切都散发出诱人的媚力。

错别字

 

 

 

 

改  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