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与朱元思书》吴均)

【乙】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注释:①浚:深。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殆:几乎。④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⑤罴(pí):棕熊。  ⑥李深源、元克己:柳宗元的朋友。⑦瀯瀯:泉水声。⑧匝旬:周旬,即十日。⑨澧(fē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争 为 奇 状 者 殆 不 可 数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互相轩邈②窥谷忘③过而 于石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②予怜而售之。③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4.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5.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1.争 为 奇 状 者 /殆 不 可 数 2.①比高远②同“返”,返回③认为……鄙陋(简陋) 看不上④写、刻 3.①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那样(昏暗)。②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③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吧。 4.甲乙两文画线句子都采用了正面描写的写法(运用了比喻)。甲文画线句子把流水、波浪描绘成射出的箭和奔跑的马,突出水之急(湍急),乙文画线句子把一堆堆静止的无生命的石头描绘成了一群群虎虎有生气的牛马和猛兽,突出石之奇。 5.(1)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2)心神愉悦、陶醉自得 【解析】选自《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年代:南朝 选自《钴鉧潭西小丘记》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句读划分。可以先翻译句子,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句读划分。注意不要出现“破句”。同时可利用虚词来帮助划分句读。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试题中的“轩邈”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比高,比远”的意思;“反”通“返”,是“返回”的意思;“陋”是“意动用法,认为……鄙陋(简陋)”;“书”是“名词用作动词,写”的意思。 点晴:试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以及特殊词语的特定含义。平时要分类积累,解答此类习题并不是太困难。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柯、蔽、犹、昏”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予、怜、之”几个词是赋分点;(3)句中的“虽、或、至、焉”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试题分析:分析表现手法。可以从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流的湍急;“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静止的无生命的石头比喻成了虎虎有生气的牛马和猛兽,突出了山石之奇特,语言生动形象。两句都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5.试题分析:(1)句采用了在议论中抒情,边发议论边抒情的方法,表达了自己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抒发了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2)句则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表达了陶醉自然,愉悦的心神。 参考译文: (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小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我们)站在小丘中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我们在小丘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耳朵触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声,精神感受到的是悠远空旷的浩然之气,心灵感受到的是恬静幽深的境界。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吧。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这些繁华的地方),那么喜欢游赏的、争相购买的人每天增加几千文钱(购买)反而(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它)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唯独我和李深源、元克己因为得到它了而高兴,难道遇到这个小丘真的要靠运气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我和)这小丘的遇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1.两首诗的题目中都有“望”字,请分别概括诗人“望”到的景象。

2.说说你对两首诗尾联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诗、文名句填空。(共10分,每空1分,请注意: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⑧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一题作答,若答两题,只批阅第⑦题)

必答题:

①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已亥杂诗》)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描写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选答题:

⑦飞来山上千寻塔,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⑧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从《水浒》中节选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却装在车子内,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了去。杨志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挣扎不起。十五个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的。

(1)本段文字选自《智取生辰纲》,请你回忆课文中推荐内容,简述“智取”的具体表现。

(2)文中的杨志绰号是什么?说出有关杨志任一故事的名称。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都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

近年来,①我市强化品牌意识,经壮大、培育,形成一批“淮”字头农业知名品牌。如“淮安红椒”、“淮安大米”、“盱眙龙虾”、“淮安黑猪”……今年,②我市将继续深化品牌建设,不断提高“淮”字头农产品品牌,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①处修改意见:                                                       

第②处修改意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们不想将读书功利化,只希望更多地唱导大家将读书作为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享受  阅读带来的美好,(充实  充满)自己的心灵,在浮燥的社会中回归宁静。希望各界继续努力,让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阅读的润。

摘自《读书主题公益广告》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浸:    

②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③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