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①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①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②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了。

③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以为探讨自己。

④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永远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到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

⑤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⑥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这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根据内容,用原文填空。

(1)第①段中,《大学》里说到的“格物致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叙述了自己在美国读书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能证明“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观点的一句名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3.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使他们真切的感受到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4.示例: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实践出真知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词语含义的理解,通读全文,结合第一段,根据“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解答格物致知的意思。“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的原因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论证方法的判断。熟练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仔细阅读原文,可以看出以下两种论证方法:文章列举了王阳明的例子是举例论证,阐述了道理是道理论证。 点睛: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要有具体的事例,道理论证要运用定律、公式、名言警句等论证论点;对比论证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论证,比喻论证是用人人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3.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结构作用。议论文中,句子和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是总结全文、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的作用,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判断出它的作用即可。本文中作用: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使他们真切的感受到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4.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议论文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然后从积累中选择合适的道理论据,概括叙述,紧扣论点。示例: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②实践出真知。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细柳营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上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子先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子之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子为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细柳军常备不懈,严阵以待,突出周亚夫将军治军严整的句子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现在强调要张扬个性,但文中“军士”却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只听周亚夫的命令,强调了共性,似乎束缚了个性的发展,两者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词鉴赏

诉 衷 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当年万里觅封侯”中的“觅”字很传神,写出了年轻时词人的自信和坚定执著。

B.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借班超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未”三个三字句,形成排比,步步紧逼,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作者“敌人未灭,两鬓已苍”的沉痛感情,越转越深。

D. 这首词在结构上进行今昔对比,上片两句思昔,两句抚今;下片句句抚今,而又句句与思昔相关。

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学校正开展“预防电信诈骗”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诈骗分子用网络虚拟电话冒充公安局的电话,打给退休在家的张女士,自称是某公安局的警官。诈骗分子称张女士涉嫌犯罪,要求她把自己的银行存款打入指定的银行账户,以协助调查。惊恐之下,张女士将十几万打入了对方提供的账户。等她意识到被骗时,痛悔不已。反诈骗专家说,公安机关执法期间要向老百姓了解情况时会当面询问当事人,不会电话要求你往银行帐户存钱。近年来,这类案件令群众的损失每年高达上百亿元,许多受害者除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外,还承受着心理的痛苦。

【材料二】电信诈骗是指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受害者对这类案件了解不多,缺少警惕,容易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透露身份和银行卡信息,甚至向陌生人的账户存钱。有些受害者接到这类电话,思想就被骗子控制了,不能及时询问亲友,或打电话给公安机关了解情况。我们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多了解这类骗局,提高警惕,增强防骗意识。

(1)请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接着下列示例,补充完整预防电信诈骗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

②接到不明电话要询问亲友或及时报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出门东向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人常热。(秋瑾《满江红》)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5)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7)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8)《终南别业》中最能表现诗人悠闲自得心境,体现出“诗中有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汉字真的落后吗?_______说在七八十年前,我们的先辈们,那些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化斗士们对这一问题还不能慨然回答的话,________,作为他们的子孙们,我们_______可以理直气壮而又毫不迟疑地回答:汉字并不落后。汉字________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_______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先进的文字之一。

A. 如果那么则因为所以    B. 虽然但是却不只并且

C. 如果那么则不仅而且    D. 即使然而却不但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