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留些欢乐在心中,会让人生更乐观;留些梦想在心中,会让生活更有追求;留些勇气在心中...

留些欢乐在心中,会让人生更乐观;留些梦想在心中,会让生活更有追求;留些勇气在心中,会在遇到困难时更坚强。

请以“留些__         ___在心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篇幅600字以上,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思想内容健康向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留些感激在心中 饥渴的旅人在茫茫的沙漠中找到了绿洲,他会感激,感激上天赐予他这一片滋润的土地。病重的老人苦苦寻觅,终于抓住了生的希望,他会感激,感激天使的援助使他远离死神,娇弱的小草感激大树为它遮风挡雨,美丽的鲜花感激土地哺育了它的芳香。同样,在我心中,我也会感激。 早晨,妈妈都会早早起床为我做饭,接着叫醒懒惰的我,吃完早饭,离开家门,妈妈总会说“路上小心”“早点回来”。到了晚上,我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妈妈也会说“别感冒了,早点睡。”每天早晨晚上,妈妈都会重复地说这几句话,妈妈含嘘问暖的唠叨使我心里非常温暖。我感激妈妈的“唠叨”在我伤心难过的时候,每每听到这些唠叨我就会忘掉忧伤烦恼,重新振作。留些感激在心中,我发现妈妈的唠叨充满着关切的爱意。 小学时,我每次违反校规,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可能因为小学时的自己年小天真。老师的批评没有声色俱厉,有的只是亲切。老师批评我的时候总是面带笑容,使犯错的我感到尴尬。我感激和蔼的老师,每当想起老师慈祥的笑容我都会尽力收敛我的行为,不再触犯校规。留些感激在心中,我发现了老师的批评也满溢着爱心。 初中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和谐互助,团结合作,虽然有时有些摩擦但不影响友谊,记着有一次,我把“赵”刚买的限量圆珠笔弄丢了,我对他十分抱歉,他却没有怪我,而是怀着感激的心说:“没关系,一支笔而已,你曾经给了我许多帮助,我又怎会因为一支笔和你翻脸?”他真挚的话语增进了我们间的友情。我感激上天给我这美好的友谊,使我对同学间的交往更加自信,只要怀着感激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怀着感激对待我,留些感激在心中,我发现同学之间偶尔的摩擦也是交往的润滑剂。 留些感激在心中,我懂得了感激对人。我感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因为有了他们,我的烦恼忧伤得到化解,我的喜悦得到分享。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真谛的爱。留些感激在心中,我发现了生活的幸福。 【解析】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相比较命题作文的过多限制和话题作文的过于自主化,半命题作文既适当体现了命题的思想,又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在一定限制和要求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首先要审好题目,找好关键词,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再根据自己的经历拟出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正文要有真情实感。可以补充为:留些感激在心中。要围绕关键词语感激来写,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点睛:半命题作文,学生首先要补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题,使之成为命题作文,然后再按照考场作文的命题作文进行写作创新,力求做到: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上海中考)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 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扬扬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1.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 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 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 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3.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查看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①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②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了。

③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以为探讨自己。

④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永远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到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

⑤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⑥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这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根据内容,用原文填空。

(1)第①段中,《大学》里说到的“格物致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叙述了自己在美国读书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能证明“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观点的一句名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细柳营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上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子先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子之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子为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细柳军常备不懈,严阵以待,突出周亚夫将军治军严整的句子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现在强调要张扬个性,但文中“军士”却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只听周亚夫的命令,强调了共性,似乎束缚了个性的发展,两者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词鉴赏

诉 衷 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当年万里觅封侯”中的“觅”字很传神,写出了年轻时词人的自信和坚定执著。

B.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借班超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未”三个三字句,形成排比,步步紧逼,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作者“敌人未灭,两鬓已苍”的沉痛感情,越转越深。

D. 这首词在结构上进行今昔对比,上片两句思昔,两句抚今;下片句句抚今,而又句句与思昔相关。

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学校正开展“预防电信诈骗”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诈骗分子用网络虚拟电话冒充公安局的电话,打给退休在家的张女士,自称是某公安局的警官。诈骗分子称张女士涉嫌犯罪,要求她把自己的银行存款打入指定的银行账户,以协助调查。惊恐之下,张女士将十几万打入了对方提供的账户。等她意识到被骗时,痛悔不已。反诈骗专家说,公安机关执法期间要向老百姓了解情况时会当面询问当事人,不会电话要求你往银行帐户存钱。近年来,这类案件令群众的损失每年高达上百亿元,许多受害者除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外,还承受着心理的痛苦。

【材料二】电信诈骗是指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受害者对这类案件了解不多,缺少警惕,容易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透露身份和银行卡信息,甚至向陌生人的账户存钱。有些受害者接到这类电话,思想就被骗子控制了,不能及时询问亲友,或打电话给公安机关了解情况。我们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多了解这类骗局,提高警惕,增强防骗意识。

(1)请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接着下列示例,补充完整预防电信诈骗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

②接到不明电话要询问亲友或及时报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