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拉起车来,他还比一般的车夫跑得麻利,可是他不...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拉起车来,他还比一般的车夫跑得麻利,可是他不再拼命地跑。在扬弯抹角和上下坡儿的时

候,他特别的小心。几乎是过度的小心。有人要跟他赛车,不论是怎样地逗弄激发,他低着头一

声也不出,依旧不快不慢地跑着。他似乎看透了拉车是怎么回事,不再想从这里得到任何的光荣

与称赞。

在厂子里,他可是交了朋友;虽然不大爱说话,但是不出声的雁也喜欢群飞。再不交朋友,

他的寂寞恐怕就不是他所能忍受的了。他的烟卷盒儿,只要一掏出来,便绕着圈儿递给大家。有

时候人家看他的盒里只剩下一支,不好意思伸手,他才简截地说:“再买!”赶上大家赌钱,他不

像从前那样躲在一边,也过来看看,并且有时候押上一注,输赢都不在乎的,似乎只为向大家表

示他很合群,很明白大家奔忙了几天之后应当快乐一下。他们喝酒,他也陪着,不多喝,可是自

己出钱买些酒莱让大家吃。以前他所看不上眼的事,现在他都觉得有些意思一一自己的路既走不

通,便没法不承认别人做得对。朋友之中若有了红白事,原先他不懂得行人情,现在他也出上四

十钢子的份子,或随个“公议儿”。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他明白了这些

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在这里人们是真哭或真笑,并不是瞎起哄。

那三十多块钱,他可不敢动。弄了块白布,他自己笨手笨脚地拿个大针把钱缝在里面,永远

放在贴着肉的地方。不想花,也不想再买车,只是带在身旁,作为一种预备——谁知道将来有什

么灾患呢!病,意外的祸害,都能随时的来到自己身上,总得有个预备。人并不是铁打的,他明

白过来。

快到立秋,他又拉上了包月。这回,比以前所混过的宅门里的事都轻闲,要不是这样,他就

不会应下这个事来。他现在懂得选择事情了,有合适的包月才干;不然,拉散座也无所不可,不

像原先那样火着心往宅门里去了。他晓得了自己的身体是应该保重的,一个车夫而想拼命一一像

他原先那样—一只有丧了命而得不到任何好处。经验使人知道怎样应当油滑一些,因为命只有一

条啊!

1.以上选段出自哪部名著?从作品的题目中你能读出哪些内容?

2.选文中的“他”对待拉车的态度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用一句话写出自己阅读这部作品后的感受。(可从主题、写作特点或语言中任选一个方面)

 

1.《骆驼祥子》 题目: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2.交代了祥子作为一个社会下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3.解释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2.以前的热爱现在全然消失,有的只是对金钱的奢望和对生命的小心。 3.示例:1.通过祥子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黑暗的社会;2.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触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3.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通俗朴素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新鲜充满了地方特色;5.通过描写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与同情等。(能用一句话围绕一个方面谈感受即得分,写多句话的不得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老舍的著作《骆驼祥子》的理解与掌握。作品:《骆驼祥子》 题目中可以读出以下内容: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2.交代了祥子作为一个社会下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3.解释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开始的祥子是勤劳的好强的,通过“拢、跑、拧”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表现出来。后来的祥子颓废了,从他现在懂得选择事情了,有合适的包月才干;不然,拉散座也无所不可,不像原先那样火着心往宅门里去了,可以看出,以前的热爱现在全然消失,有的只是对钱的奢望和对生命的漠视。 3.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示例:1.通过祥子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黑暗的社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希望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圆,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晚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失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念然曰:“尔安

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

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纪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善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样数小舟,曳铁纪,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

坚重,沙性松浮,漫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

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

咕,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底断款?

1.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射/不亦精乎    B.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 果/得于数里外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但微____      (2)以酌油沥之____

(3)山门于河____  (4)非木柿____

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为顺流下矣②钱覆其口

B. ①其反激力②何陋

C. ①肃拜蒙母②反溯流逆上矣

D. ①笑遣之②钱不湿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中体现卖油翁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都用原文回答)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集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 《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如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

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

C. “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

的文字;“说”是古代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跟现代的说明文大体相似。

D. 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海底两万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问题。

    我们常说,爱与责任比肩而立,自由与命运比肩而立,人道与人性比肩而立。若责任不是沉

重的,又怎见爱得深沉?若命运不圈定其边界、生命不存在死亡,我们又有谁会在乎有生之年是

否虚度,又有谁会关心在有限的人生中灵魂何以能无限自由?若生活没有“重负”,我们又该拿

什么来对人性的顽劣如切如碰如琢如磨,使之越来越具有德性的(    )(温柔 温润),散发人

道的柔光?事实上,有多少人的刚毅坚强是由挫折磨砺而成;________________;有多少人的率直

统真是因双脚深陷淤泥中不忘仰望星空.…一个人肩头扛下了多沉重的苦难,胸中就承载着多伟

大的情感。

    生活的重负,若细细回味,其中也一定饱含(   )(奖励 恩赐)。我想哲学家尼采应该会

同意这个看法,否则又是什么不能使他说出“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1)为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______)(______

(2)请修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语病,写出正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上下文意和句式,在文中空白处仿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根据要求填写作家作品或古诗文名句。

  (1)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 。    (韩愈《晚春》)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3)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 。    (赵师秀《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5)念天地之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予独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7)《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时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