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忧憾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
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革一下,给屋顶加
点儿革,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地学
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
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
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
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
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
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
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
开”。
1.推动这篇小说故事情节不断向前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B. “我”和老余的谈话
C. 瑶族老人的出现 D. 小茅屋的启示
2.选段中插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儿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文章最后“驿路梨花处处开”这句诗?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拉起车来,他还比一般的车夫跑得麻利,可是他不再拼命地跑。在扬弯抹角和上下坡儿的时
候,他特别的小心。几乎是过度的小心。有人要跟他赛车,不论是怎样地逗弄激发,他低着头一
声也不出,依旧不快不慢地跑着。他似乎看透了拉车是怎么回事,不再想从这里得到任何的光荣
与称赞。
在厂子里,他可是交了朋友;虽然不大爱说话,但是不出声的雁也喜欢群飞。再不交朋友,
他的寂寞恐怕就不是他所能忍受的了。他的烟卷盒儿,只要一掏出来,便绕着圈儿递给大家。有
时候人家看他的盒里只剩下一支,不好意思伸手,他才简截地说:“再买!”赶上大家赌钱,他不
像从前那样躲在一边,也过来看看,并且有时候押上一注,输赢都不在乎的,似乎只为向大家表
示他很合群,很明白大家奔忙了几天之后应当快乐一下。他们喝酒,他也陪着,不多喝,可是自
己出钱买些酒莱让大家吃。以前他所看不上眼的事,现在他都觉得有些意思一一自己的路既走不
通,便没法不承认别人做得对。朋友之中若有了红白事,原先他不懂得行人情,现在他也出上四
十钢子的份子,或随个“公议儿”。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他明白了这些
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在这里人们是真哭或真笑,并不是瞎起哄。
那三十多块钱,他可不敢动。弄了块白布,他自己笨手笨脚地拿个大针把钱缝在里面,永远
放在贴着肉的地方。不想花,也不想再买车,只是带在身旁,作为一种预备——谁知道将来有什
么灾患呢!病,意外的祸害,都能随时的来到自己身上,总得有个预备。人并不是铁打的,他明
白过来。
快到立秋,他又拉上了包月。这回,比以前所混过的宅门里的事都轻闲,要不是这样,他就
不会应下这个事来。他现在懂得选择事情了,有合适的包月才干;不然,拉散座也无所不可,不
像原先那样火着心往宅门里去了。他晓得了自己的身体是应该保重的,一个车夫而想拼命一一像
他原先那样—一只有丧了命而得不到任何好处。经验使人知道怎样应当油滑一些,因为命只有一
条啊!
1.以上选段出自哪部名著?从作品的题目中你能读出哪些内容?
2.选文中的“他”对待拉车的态度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用一句话写出自己阅读这部作品后的感受。(可从主题、写作特点或语言中任选一个方面)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希望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圆,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晚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失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念然曰:“尔安
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
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纪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善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样数小舟,曳铁纪,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
坚重,沙性松浮,漫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
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
咕,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底断款?
1.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射/不亦精乎 B.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 果/得于数里外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但微颔之(____) (2)以杓酌油沥之(____)
(3)山门圮于河(____) (4)是非木柿(____)
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以为顺流下矣②以钱覆其口
B. ①其反激之力②何陋之有
C. ①肃遂拜蒙母②遂反溯流逆上矣
D. ①笑而遣之②而钱不湿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中体现卖油翁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都用原文回答)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集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 《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如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
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
C. “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
的文字;“说”是古代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跟现代的说明文大体相似。
D. 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海底两万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问题。
我们常说,爱与责任比肩而立,自由与命运比肩而立,人道与人性比肩而立。若责任不是沉
重的,又怎见爱得深沉?若命运不圈定其边界、生命不存在死亡,我们又有谁会在乎有生之年是
否虚度,又有谁会关心在有限的人生中灵魂何以能无限自由?若生活没有“重负”,我们又该拿
什么来对人性的顽劣如切如碰如琢如磨,使之越来越具有德性的( )(温柔 温润),散发人
道的柔光?事实上,有多少人的刚毅坚强是由挫折磨砺而成;________________;有多少人的率直
统真是因双脚深陷淤泥中不忘仰望星空.…一个人肩头扛下了多沉重的苦难,胸中就承载着多伟
大的情感。
生活的重负,若细细回味,其中也一定饱含( )(奖励 恩赐)。我想哲学家尼采应该会
同意这个看法,否则又是什么不能使他说出“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1)为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______)(______)
(2)请修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语病,写出正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上下文意和句式,在文中空白处仿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