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奢望 锁屑 忙里偷闲 走投无路
B. 静谧 依稀 轻栊慢捻 东船西舫
C. 羁绊 蕴藉 睡意方酣 悲天悯人
D. 憔悴 弥漫 忐忑不安 一口同声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镯子(zhuó) 醇厚(chún) 寻觅(mì) 清洌(liè)
B. 衣褶(zhé) 阔绰(zhuò) 和煦(xù) 契约(qì)
C. 面面相觑(qù) 嗜好(shì) 奢望(shē) 抽噎(yē)
D. 忧郁(yù) 滑稽(jī) 呓语(yì) 馈赠(kuì)
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或一句话.一本书、一则故事、一个微笑、一种执卷
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内心,启迪你的灵魂,点亮你的心灵。
要求:①以“点亮心灵的灯”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入
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课外阅读
洁净之莲
张佐香
①莲是一种有灵性的植物,是我挚爱的意象。在我居住的水乡,有水的地方就有莲的情影,
我爱的是莲的优美和越心。
②一湾碧水澹澹,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淋。(A)那水的绿啦,绿得蓬勤,绿得纯正,绿得深
迷,绿得温柔,绿得恬推、绿得醉人,绿锦缎似的术面之上,洁净的莲亭事如盖。碧波有幸,能
照它的影;鱼儿有幸,能吻它的足。莲与碧水结下不解之缘,涟漪了整个夏季。
③整个莲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地远去。其间,有一支支或白或粉或嫣红的花,在满
翠般油绿发亮的叶间隐现。莲的身上不曾沾染一星尘埃,瘦长的腰身烤烤熔婷,在风中故摆,韵
致绝住,红莲穿破碧波,等着炽烈的火焰,通出明丽的色调。白莲冰肌玉肤,素巾编袂,一派清
远的风度。每米莲花都仰着脸,专注而矜持,每张脸都不重复。偶尔微风拜访,举起一张张阔大
圆滑的绿叶,漾起无边的清凉。莲的芬芳,香气盘桓,久久不肯逸去。那摇曳着交叠的红、白、
绿,荡漾起袅象的更加动人魂魄的娇媚,染满我的心壁。
④我尤爱月光下的白莲,我疑心那白荷的峻洁品莹是由月华浸染而成的。(B)我仿佛看见蓝
就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着四周的露水的月光,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级。碧水之下,是
污浊的泥沼,一枝枝莲花挤破浓浓的黑夜,从污泥中绽放出一个个美丽的音符。
⑤莲塘流动着令人心神摇荡的优美。走过莲塘的人,谁都无法拒绝,无法躲避,只有沉浸其
中.莲也盛开在古今中外的诗文与画幅中,透露洁净清爽之意。
⑥文人墨客用无比倾慕的眼神和姿态为莲写诗作词,王维有“莲动下渔舟”的闲适情怀,李
白有“清水出芙蓉”的审美雅趣..…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莲的清香,诠释了莲的品格与精神。
⑦垂暮之年的印象派画家莫奈,把清淡素雅的莲作为他追求至美的理想主题,他用颜料把莲
塘上众多的瞬间和形象永久地凝固在画布上。终于倒在了莲池旁,躺在了他心爱的莲的怀抱,混
点散开,污浊逸去,心中的莲瓣缓缓展开,亘古与莲相伴。
⑧莲的精魂,如一帧写意水墨画,在馥郁的莲的气息中,我渐静、渐净,心扉突然洞开,心
渐渐空出来。它以菩提树的身影摇曳出我心中的清凉,它似晨钟幕鼓,击出清风竹韵;他似圣洁
之水,涤净尘间的污浊。莲是一面心灵的镜子,只有纯正的心灵才能看得见心灵的纯正,被统正
所感染。愿一切爱莲之人以莲为镜,拥有莲的慧心,做洁净的人。
1.文章“洁净之莲”中莲的“洁净”体现在哪两个方面?请具体说明。
2.第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文中有A、B两处画线的句子,请选择其中一处作简要赏析。
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开出“洁净之莲”?(写出两点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忧憾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
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革一下,给屋顶加
点儿革,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地学
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
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
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
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
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
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
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
开”。
1.推动这篇小说故事情节不断向前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B. “我”和老余的谈话
C. 瑶族老人的出现 D. 小茅屋的启示
2.选段中插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儿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文章最后“驿路梨花处处开”这句诗?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拉起车来,他还比一般的车夫跑得麻利,可是他不再拼命地跑。在扬弯抹角和上下坡儿的时
候,他特别的小心。几乎是过度的小心。有人要跟他赛车,不论是怎样地逗弄激发,他低着头一
声也不出,依旧不快不慢地跑着。他似乎看透了拉车是怎么回事,不再想从这里得到任何的光荣
与称赞。
在厂子里,他可是交了朋友;虽然不大爱说话,但是不出声的雁也喜欢群飞。再不交朋友,
他的寂寞恐怕就不是他所能忍受的了。他的烟卷盒儿,只要一掏出来,便绕着圈儿递给大家。有
时候人家看他的盒里只剩下一支,不好意思伸手,他才简截地说:“再买!”赶上大家赌钱,他不
像从前那样躲在一边,也过来看看,并且有时候押上一注,输赢都不在乎的,似乎只为向大家表
示他很合群,很明白大家奔忙了几天之后应当快乐一下。他们喝酒,他也陪着,不多喝,可是自
己出钱买些酒莱让大家吃。以前他所看不上眼的事,现在他都觉得有些意思一一自己的路既走不
通,便没法不承认别人做得对。朋友之中若有了红白事,原先他不懂得行人情,现在他也出上四
十钢子的份子,或随个“公议儿”。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他明白了这些
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在这里人们是真哭或真笑,并不是瞎起哄。
那三十多块钱,他可不敢动。弄了块白布,他自己笨手笨脚地拿个大针把钱缝在里面,永远
放在贴着肉的地方。不想花,也不想再买车,只是带在身旁,作为一种预备——谁知道将来有什
么灾患呢!病,意外的祸害,都能随时的来到自己身上,总得有个预备。人并不是铁打的,他明
白过来。
快到立秋,他又拉上了包月。这回,比以前所混过的宅门里的事都轻闲,要不是这样,他就
不会应下这个事来。他现在懂得选择事情了,有合适的包月才干;不然,拉散座也无所不可,不
像原先那样火着心往宅门里去了。他晓得了自己的身体是应该保重的,一个车夫而想拼命一一像
他原先那样—一只有丧了命而得不到任何好处。经验使人知道怎样应当油滑一些,因为命只有一
条啊!
1.以上选段出自哪部名著?从作品的题目中你能读出哪些内容?
2.选文中的“他”对待拉车的态度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用一句话写出自己阅读这部作品后的感受。(可从主题、写作特点或语言中任选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