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说到眼泪,你会想到什么呢?软弱?眼泪有时候是软弱、有时候是坚强;有时候是...

作文。

说到眼泪,你会想到什么呢?软弱?眼泪有时候是软弱、有时候是坚强;有时候是忏悔、有时候是宽容;有时候是羞怯、有时候是勇气;有时候是失败、有时候是成功……

请以“眼泪”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委屈的泪水 现在,当我打开记忆的匣子,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滴泪,它的名字叫 委屈 。这不是惊天动地的委屈,也不是自己和自己过意不去的委屈,但委屈在我心中刻下了一道难以消除的痕迹。 那是一天晚上,老师布置作业让我们到网上查资料。我写完了作业,就开开电脑查起资料来,我刚查完资料,就听见门外敲门的声音。妈妈开了门,原来是爸爸回来了,他走到电脑屋,看到了我坐在椅子上用着电脑,以为我在玩游戏。爸爸二话没说,就像老鹰捉小鸡一样把我从电脑椅上拽到沙发上,等我抬头一看,爸爸早已怒发冲冠了,他气得火冒三丈。爸爸说: 今天又不是星期天,你玩什么电脑啊! 我正想解释我是在查资料而不是在玩电脑,可爸爸把我教训了一顿,还说以后不能上网了。我和爸爸争得面红耳赤,双手握着拳头。我无法解释清楚,再加上爸爸坚定的语言。我没有做错,但我还是留下了委屈的泪水。 我是在查资料,爸爸为什么冤枉我,我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我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怒火,使出浑身力气向他吼了一声。 砰 的一声巨响,我关上门冲进卧室,躺在床上,泪水无声无息的滑落下来。唉,爸爸这种遇事武断的性格真让人受不了,我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 过了很久,我听到爸爸的脚步声。他走到我跟前,抚摸着我的头,亲切的对我说: 看你撅着小嘴,还生我的气呀!对不起,爸爸错怪了你。 这时,爸爸向我投来一个歉意的目光,这个目光也有点不好意思,可我因为爸爸的这个目光而决定原谅他,希望他以后不要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大发雷霆。我的怒气烟消云散,我破涕为笑了。 于是,我把这件事悄悄的叠好,放在心中的一角,记在脑子的一边。 【解析】眼泪,是感情的流露,或喜悦,或悲伤,或懊悔,每一次流泪都会有一段难忘的经历,都会在情感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迹。泪水是成长的记录,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着你走过的历程。回首往事,写出你的感受和启示。可以写生活中让你流泪的事,例如快乐的事,难过的事,后悔的事。 点睛: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听声音,猜城市

翟杰

①微信朋友圈里,好友分享了一个测试。说实话,我对这些网络上的所谓测试一向不感兴趣。什么测性格啊,测运气啊,测心理啊,在我看来,只不过是获取点击量的噱头而已。这次不同,标题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听声音,猜城市。

②饶有兴致地点开,几秒钟后,在舒缓的轻音乐中出现了几行小字:看电影、看直播、看热闹的世间百态,你的眼力越来越好,但你的耳朵呢?

③带着好奇与疑问点击图标,测试就算开始了。首先,传来一阵阵吹哨子的声音,同时出现了三个选项:北京、深圳、贵阳。思索再三,心中实在没有确切答案,反正别人看不到结果,索性凭借感觉选择一个,结果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号,并且在一旁附有正确答案:您刚才听到的是鸽哨,是一种系在鸽子身上的发声器,鸽子飞动带动的气流穿过鸽哨发出声响。哦,答案原来是北京。

④恍然大悟。下一题。一阵门铃声响了起来,之后紧跟着一句“您好,欢迎光临”。选项依旧是三个:太原,南昌,上海。这种声音我不止一次地听过,每当进入便利店,经常会有这种声音响起,我知道它更大的作用是提醒店主,有人进来了。不过,到底该选哪一个呢?门铃声一直在响,似乎在催促我赶紧做出选择。应该是上海,在这三个城市中,上海的便利店是最密集的。果不其然,答对了!答案显示,上海是全国便利店密度最高的城市,据说如果在街道上画一个直径100米的圆,能圈进5家便利店。

⑤再来。听到有人在唱戏,那声音高昂激越、强烈急促,似乎在扯着嗓子大声吼叫。用排除法,最终选择了西安。没错!这是起源于西周,号称关中八大怪的秦腔;继续。呼呼啦啦搓麻将的声音,不用说,一定是成都。麻将对于成都人的生活,似菜肴中的辣椒,缺之无味,成都人的大事小情里,从来少不了麻将……

⑥测试结束,最终得到了86分,勉强优秀。忽然,我心底里产生了些许感触。正如测试前提示的那样,我们看电影、看直播、看这个纷繁的世界,但是我们用心听过周围的声音吗?我走过内地的不少城市,看到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吃到的都是各式各样的美食,却从没想起过用耳朵去倾听一座城市。我又想,如果用一种声音形容我所居住的城市,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声响呢?那该是从两千多年以前传来的经久不息的回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该是一句句响亮且富有韵律的快书: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那该是客居在此二十三年之久的李白,站在酒楼上一次次地深情吟诵: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⑦然而,之前,就在这座城市中,我耳朵里装着的全是小贩的叫喊,汽车的笛鸣,洒水车的嚎叫。我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听一听这座城市独有的声响。哪怕是迈出门去,听一位老者骑着一辆老式的自行车,“吱呀吱呀”地压过一片片落叶;哪怕是独自踱步在落满积雪的小道上,听一阵风把枝头的积雪吹落;哪怕是听一只小小的鸟儿,在草地上随心所欲地啁啾……

⑧每座城市都有属于它的独特的印记,有的需要你用眼睛去发现,有的需要你用味蕾去感知,有的需要你用双手去触摸,有的,则需要你用耳朵去倾听。其实,无论身在哪座城市,只要拥有一颗对美充满向往的心,必能听见它的浅吟低唱。  

(摘自《新民晚报》)

1.根据语境,说出你对第一段中“噱头”一词的理解。

2.文章第⑦段中写到了哪两种不同的声音?用自己的话归纳并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如果用一种声音形容你所居住的城市,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声响呢?请用自己的话简述并说明理由。

4.通读全文,探究标题“听声音,猜城市”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读书经验    冯友兰

①我7岁上学就读书,一直读了80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            ,解其言,知其意,           

②先说第一点。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评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将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刷下去了,让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现在我们所称为“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

③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关。攻不破这道关,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在关外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当然,攻语言关,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这类。

④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能知道作书人的意思。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离不开语言文字,但有些是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⑤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要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人的主观认识。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体会和判断,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读书只到“得其意”还不行,还要名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要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和自己明白的那些客观道理,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就是自己的。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够现学现用,把书读活了。

⑥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使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使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选自《冯友兰读书与做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版,有删改)

1.冯友兰将自己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四点。通读课文,仿照第①段已有经验的句式,将横线上的其它两点经验补全(每点三个字)。

2.联系你读过的著作,给第②段划线句再补充一个论据。

3.第⑥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③,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③厌:满足

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谓君不善学,信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文章谈谈应该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查看答案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 无奔走之矣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B. 凡所宜有书皆集于此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核舟记》)

C. 言和而夷    于是宾客无不变离席(《口技》)

D. 余故为学之难以告之  策之不以其(《马说》)

2.下面哪一句的句式与其他几项不相同?(        )

A.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C. 何陋之有?(《陋室铭》)    D. 王曰:“何坐?”(《晏子使楚》)

3.选文中作者运用一些细节描写叙述了自己年轻时辛苦求学的经历,很具感染力。请从选文中举一例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首句中的“君”在诗中指_______

2.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涨秋池”,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都有一个“秋”字,试比较两句中“秋”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3.虚写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可以传物之神,托情之深,喻志之壮,寓理之趣,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下列诗句中,没有采取这种表现手法的一项是(      )

A.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B.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杨巨源《城东早春》)

C.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毛泽东《沁园春·雪》)

D.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苏轼《江城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