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总要求:①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来写。②字迹工整,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

总要求:①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来写。②字迹工整,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1)相传南宋诗人杨万里有一次说到晋朝干宝,却将干宝说成“于宝”,一个小吏在旁边更正:“乃‘干宝’,非‘于’也。”杨万里一番查询后,确证小吏说得对,大喜道:“尔乃一字之师;亦告诫吾为人之理。”

其实,生活中,平平常常的一个字、一句话、普普通通的一件事,有时却对我们为人处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有时甚至左右我们选择的方向。

依据以上材料,请以“一句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2)请以“花开时节”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开时节 每种花都有属于自己的花开时节。春是桃花的舞台,夏是荷花的圣殿。菊花盛绽于秋季,梅花傲雪于寒冬。可是总有些花,不知自己的姓名,不知自己何时才会开放。 如果人也如这样花,苦恼于理想,迷茫于前途。不如试着等待,等待——花开时节。 等待决不是毫无目的,毫无知觉的麻木踟蹰,等待之人更不能形同槁木,心如死灰。等待必须有方向,有热情,历经风雨仍坚如磐石,任凭岁月砥砺依然积极向上。 也许等待有时是一种无奈,但我们可以视等待为一种战术,一种豁达,一种花开前的谦虚与执着。因为我们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因为“天生我才必有用”是青春的座右铭。 东汉末年,众君主求贤若渴,诸葛亮屈身茅庐却被刘备慧眼识中,在历史舞台上尽显过人才智,挥洒豪情壮志。在此之前,诸葛亮只是等待,甘心在乱世中做一介布衣,躬耕于南阳,但他满腹的才华注定要被伯乐相中,也许他要的只是“不求闻达与诸侯”。但他确实是等待中的卧龙,一朝现身,啸傲云天。也许对于他来说机会是不期而至的。但这机会并非偶然,因为诸葛亮是才子,是奇人,是潜虬。他的等待是平静的,坦然的,前进式的。 同样是等待,有些人却不思进取,而做着春秋大梦。 据说有位落第书生,落榜后并没有再次努力苦读诗书,而是枕着一位道士交给他的一个枕头。枕着它,书生梦见自己娶妻生子,并做宰相,一直活到八十岁。醒来才发觉原来是个梦,而睡前所蒸的黄梁,此刻还没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粱一梦”。 又据《南史》记载,一个叫江淹的人才疏学浅,却靠着一支五色笔写出许多绝美作品,而当他梦见一个叫郭璞的向他讨还五色笔之后,江淹再也写不出好的诗句了。这便是“江郎才尽”的由来。 枕上美梦终落空,五色神笔必缴还。如果他们在等待机会的同时踏实地吸取知识,不断充实,提升自己。相信美梦总会成真,“神笔”永在手中。 有人说机遇就像一条无法预测大小的鱼,要吃美味的清蒸鱼,我们就要尽量扩大自己的“锅”,才能“小鱼”不放过,“大鱼”也承载得了。 等待不是守株待兔,也不是姜太公钓鱼。而是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用踏实的奋斗,坚定的决心,孕育丰盛的蓓蕾,时刻抓住机遇,迎来属于自己的“花开时节”。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没有任何提示性语段,我们写作的思路应在题目中寻找,只要能确定关键词语或者能分析出材料中的含义。以“花开时节”为题,“花开时节”可按两种思路去写:一种是原义的“花开时节”,可以是春天,是一段景物描写,它不是本文的主题,仅仅为作文发生的故事提供一个背景;另一个是比喻义或引申义的“花开时节”,可以写中学生所处的青春时节,重点写这个时节发生的故事,这两种思路都可以。无论按照那种思路来写,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或者关键段落位置,一定要出现“花开时节”这个词语,来点一下题,以免有跑题之嫌;应以细节描写为主,特别是环境描写,切记不要大篇的议论抒情。 点睛:写记叙性的作文,首先要考虑文章的立意,立意不高或没有新意,是很难拿到好的分数的;有了立意后,要选择能表现立意的材料;然后思考如何结构文章,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要写出“波澜”。写作文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发现的几个美好瞬间,使文章层次清晰,写记叙文适当加入两句议论抒情性语句,让其在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让读者更清楚明了你的写作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两篇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②,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③石、怪木、奇卉、美箭④,可列坐而庥⑤焉。风摇其巅,韵⑥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注】①渴:潭名,指袁家渴。②泓:水深的样子。③诡:奇异。④箭:小竹。⑤庥:同“休”(xiū),树荫。⑥韵:和谐悦耳的声音。

1.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标1处)

风 力 虽 尚 劲 然 徒 步 则 汗 出 浃 背。

2.下列各组句子中“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若脱笼之鹄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②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 ①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D. ①予从州牧得之    ②渔人甚异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也   掠:        

(2)浪层层   鳞:

(3)若无穷 睨:             

(4)石而往有石泓    逾: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其长可十许步。

5.请分别指出甲、乙两篇游記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人生的老师》,回答下列小题

人生的老师

卞 杰

①少年梁实秋的老师姓徐,脾气大,学生给他起一绰号——“徐老虎”。

②徐老师虽凶,但极敬业,他自己选辑教材,刻成蜡版,油印分发给学生。内容有古文,有白话,新旧兼收,这在当时是很开通的做法。所选文章篇篇文思精警,辞采斐然,说实话,梁实秋从心里喜欢国文,虽然有点怕徐老师。

③徐老师之“凶”,还表现于批改作文上。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他是不用的,提起笔来,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后,所余无几。梁实秋初次遭此斧削,很觉灰心气短。这时徐老师一改凶相,在办公室很耐心地对他解释:“你拿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趴趴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梁实秋静下心来,细一揣摩,果然。就在这删削之间,见出老师的功力。小小梁实秋由埋怨而钦服,乃至成名后仍念念不忘:“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这位老师的教诲。”

④如果说梁实秋的老师是严师,那么陆文夫童年的老师几乎就是慈父了。老师姓秦,乡间塾师。陆文夫原名陆纪贵,老师嫌缺少文气,给他取了现在的名。陆文夫聪明好学,在蒙童中被老师另眼相看。秦老师到外面处馆也要带上他,将之作为“附学”。“附学”的饭食也是由主家供给的,可抵偿束脩的一部分,老师宁可少些收入。

⑤在馆舍,秦老师并不逼他死读章句,除了经史,也教他吟诗填词,习字作画,并允许看闲书。秦老师桌上有许多不属于课本之类的书,其中还有小说。傍晚散学后,陆文夫便可翻看,诸如《精忠岳传》《施公案》《七侠五义》《三国演义》等都拿来看了。晚间无事,秦老师兴致一来,爱和他神侃,讨论书中的故事,臧否人物的忠奸,品评文辞的优劣,师生之间,无拘无束,谈得津津有味,忘乎所以,每至夜深。“这些都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生下了根,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⑥后来,私塾取消,秦老师回家种田,日子过得很艰难。但他没有忘记他的学生,常来陆文夫家,将他的藏书送给他,有古文,有诗词,还有碑帖。

⑦一代宗师金庸的启蒙老师是谁呢?陈未冬。

⑧陈未冬是金庸上小学时的班主任,教国文,也教历史。一次上历史课,讲到鸦片战争,清政府腐败无能,清军将士虽然奋勇抵抗,但刀矛枪剑怎抵得坚船利炮?他边讲边悲愤不已,情绪激动,突然掩面失声,金庸和同学们也都跟着哭了。这件事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他从小就感受到爱国激情。

⑨金庸功课好,作文出色,陈老师十分赏识他。金庸喜读课外书,尤爱古典小说,但那时社会还很保守,《红楼梦》《水浒传》被视为诲淫诲盗,在班上,陈老师唯独允许金庸一人看,金庸有写作天赋。陈未冬在《我的故事》中说:“我对他的每篇作文都细加圈点,认真批改,作为范文在课堂上评析。我曾把他的作文本交给《诸暨民报》的骆文华,他看后认为很不错,还选了几篇在《诸暨民报》上刊登了。”

⑩陈未冬还让金庸跟他一起编校刊。金庸从组稿到修改、誊清,干得不知疲累。开头出半月刊,后改为旬刊、周刊,小小校刊办得有声有色。金庸一生笔耕不辍,倾力办报,大约正得益于这初始的锤炼。

⑪这三位文学大家的启蒙师,除陈未冬外,其余两位“已归道山”,一生籍籍乎无名。“乡曲儒生,老死翰墨,名不出闾巷者,曷可胜道!”但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启蒙师点燃了文学大师幼时的文学心灯。这就是为什么几十年后他们仍要作文怀念,倾注深情。

⑫其实,不独文学家,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总有一个或几个老师令我们感恩,并铭心不忘。

(选自《新青年》2015年11期)

1.选文写的三位老师性格特征鲜明,请用简洁语言分别概括。

2.阅读第③段,梳理出梁实秋的心理变化。

3.阅读第⑧段中的画线句子,说说你从这一细节描写中读到了什么?

4.阅读第⑧~⑩段,说说陈未冬给金庸的成长带来了哪些影响。

5.在写作中,过渡非常重要。请找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并写下来,简要分析其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端午的鸭蛋》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②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已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1.选段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先写了高邮咸鸭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然后写了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作者花了不少笔墨盛赞高邮的鸭蛋,为什么标题是“端午的鸭蛋”而不是“高邮的鸭蛋”?

4.结合全文,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5.根据提示完成下表,探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风民俗。

      名  称

   民  风  民  俗

    清明节

 

 

包粽子、挂艾叶

    中秋节

吃月饼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共享单车是一种新型共享经济。

共享单车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2016年底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突然就火爆了起来,最近一张手机截屏蹿红网络。在这张截图上,24个共享单车应用的图标霸满了整个手机屏幕,真的是“一图说明共享单车的激烈竞争”。而在街头,仿佛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各大城市路边排满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

2017年5月7日,在沪召开共享单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宣布成立中国自行车协会共享单车专业委员会。

(1)你是如何看待“共享单车”这一新生事物的

(2)为了让更多人接受共享单车,需要做宣传,请你帮他们拟写一则广告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我多祝福你能常在我的身旁!你的贝多芬真是可怜已极。得知道我的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同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越来越恶化……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心爱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不得不在伤心的隐忍中找栖身!固然我曾发愿要超临这些祸害,但又如何可能?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罗曼罗兰的名著__________________,书中所记述的人物除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2)也许你认为生活中应该充满鲜花和 欢乐,人生来不是为了吃苦,但是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磨难。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锻炼,你读了这本书后,对生活中的磨难有什么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