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草原,一支苍凉的秋歌
①太阳刚升起,我便驱车从呼和浩特向希拉穆仁大草原进发。车出市区不久,即进入连绵起伏的大青山。望着窗外枫红谷黄的秋色,我的思绪陷入少时读过的描写蒙古大草原的小说情景中:绿莹莹的草原无边无际,清风拂过,到处“风吹草低见牛羊”;草甸子上野花盛开,群马驰骋;红日西沉,蒙古包外响起悠扬的马头琴……
②两个小时后,希拉穆仁大草原到了。希拉穆仁在蒙语里是指水草丰茂之意,自古以来这儿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清朝乾隆皇帝北巡到此,惊叹世上居然有如此美丽的草原,草原上竟有如此清澈的河流,遂下旨在这里建一大召(指寺庙),作为满、蒙、汉等民族融洽的象征。这座古寺现保存完好。
③然而,草原风光却与当年大相径庭。
④我因有过川北大草原和云南香格里拉草原之旅,所以格外留意内蒙古大草原有何特色。进入我视野的草原显得十分苍凉,看不到文艺作品中写到的那种齐腰深的草了,只有所剩无多的小草,恰似北方田野里稀稀拉拉的麦茬;更有一片片裸露的沙土,旅人骑马、骑骆驼兜圈之际,后面扬起一溜尘土;草原上风大,我们的头发、鼻孔里吹入点点沙粒;哪怕我望尽地平线,也不曾看到一幅牛羊满坡的画卷,河流早已成了涓涓小溪……
⑤面对已显沙化的大草原,心想这也许是秋天的萧条所致,因为秋天的歌总是充溢着自然界的苍凉、充溢着人生的悲凉。由此追溯斑斓的历史长河,中华文明是由黄河文明、长江文明、草原文明这三大文明圈不断融合、不断发展而来的;与汉唐丝绸之路、宋元海上丝绸之路比肩的草原丝绸之路上辙痕犹在,似乎尚有驼铃声声;长空忽然一阵鹰鸣,颇像成吉思汗的蒙族铁骑,纵横欧亚大陆,将旌旗插向大漠深处,一路留下铿锵的足音……难道建立过辉煌的草原将要变成茫茫的戈壁滩?
⑥怀着诸多疑问,我请教了当地的老牧民。他们坦言,草原急剧沙化是近几十年的事,希拉穆仁大草原在上世纪70年代仍然是水草丰茂,风光无限,如今的景象与国人过度开发草原有关。我不禁联想到当下国家对生态文明的关注。所谓生态,就是生物在某一种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状态。按照西方生态美学的观点,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窃以为生物有三个层次的生命:第一层次为植物,第二层次为动物,第三层次——也即最高层次为人,这三者之间的生物链是不能破坏的,如破坏了第一层次,必然危及第二、第三层次。好在国家已经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科学地制定了治理草原的方案,前景还是光明的。
(选文有改动)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①风吹草低见( )牛羊 ②追溯( ) ③成吉思汗( )
2.第①段写想象中的蒙古大草原美景,②段又写古时真实的美景,有什么用意?
3.第⑤段中,作者是如何强调大草原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的?
4.指出本文最突出的写法特点并说明主题。
5.请为治理“草原荒漠化”提点儿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 。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1.补写出文中省略的两句话。
2.解释词语。
(1)恐前后受其敌 敌: (2)弛担持刀 弛:
(3)其一犬坐于前 犬: (4)盖以诱敌 盖:
3.翻译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选文分两部分,请比照提示,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①④两段的内容。
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① ②屠户惧狼③屠户御狼④
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5.概括写出狼的本性特点。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小题。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 修辞,前两句诗的作用是 。
2.本诗是岑参出塞从军任职途中所作,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
3.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1)写出这段文字的出处和作者:
(2)“我”是谁?有什么特点?
请写出我国传统节日的信息(时间和相关活动)。
(1)清明节:
(2)端午节:
(3)中秋节:
选出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
A.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王安石,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 《最后一课》是都德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创作的短篇小说,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是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
D. 《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分别收入小说集《呐喊》和散文集《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