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 雪
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②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④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⑤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⑥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⑦“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⑧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⑨“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⑩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11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12 “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13 “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14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15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16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17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8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19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20 “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味口不好!”
○21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2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1.阅读第④—○17段,请你用词语概括父亲在雪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2.选文第③段中插叙部分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析选文第⑩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4.结合文章内容,仔细品味第 ○18段“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中的“挑”和“捧”,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5.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乙]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①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②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③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④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释]①汗:使……流汗。②夫:那。③摩玩:摩挲玩弄,抚弄。④庋(guǐ):搁起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
(1)西蜀之去南海_____________ (2)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不同意思。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_____ 若业为吾所有_____
(2)吾欲之南海_____ 富贵家之书 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文中原话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令富者“有惭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哪些语句是表现借者心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篇短文说的都是有关读书求学方面的事,你读了以后有什么启示?请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后面问题。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请从修辞角度对本段文字经行赏析。
默写
(1)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2)____________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独坐幽篁里, 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5) 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6)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古诗词中也有表现这一主题的名句,写出前后相连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诗歌《木兰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八句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
C.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
D.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运用拟人手法,别具一格,语气中充满了对木兰的赞美和歌颂。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最后一课》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将法国人民对国土沦陷的悲愤凝结在“最后一课”中,将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
B. 《为学》的作者是清代的彭端淑,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文中选取“蜀鄙二僧”的故事来明示训诫晚辈要热爱读书,可谓当头棒喝,用心良苦。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有对自由快乐童年的缅怀,有对封建教育制度等的不满,有对知识的渴求,也有对私塾老先生的敬爱。
D. 林海音,台湾女作家,代表作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