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匡衡好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匡衡好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之,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其言,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匡衡学而无烛 ________         (2)主人而问之________

2.翻译句子。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由本文你能想到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1.喜爱、爱好感到奇怪 2.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 3.凿壁借光 【解析】选自《西京杂记》 作者:刘歆 年代:宋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主人怪而问之”中“怪”意思是感到奇怪。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重要词语的翻译,如“乃”是于是、就的意思,“偿”是回报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仔细阅读文章,在理解字词含义的基础上通译全文,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凿壁借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父_____________                ②即诗四句_____________

③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______     ④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仲永有哪三个阶段的变化(用原文回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产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木兰诗》完成后面的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表达了木兰怎样的心情?请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② 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

④《木兰诗》中描写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⑤《论诗》中说明文学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⑥写出描写 “春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的几句话,恰当的语序是(  

①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②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

③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

④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

⑤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⑥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A. ⑥④②①③⑤    B. ⑤④①③②⑥    C. ⑤③①⑥④②    D. ⑤④②①③⑥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百草圆到三味书屋》《风筝》都是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圆到三味书屋》是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B.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唐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C. 《为学》选自清代作家彭端淑的《白鹤堂文集》,文章通过蜀鄙二僧的故事,阐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

D. 林海音和三毛都是台湾人,前者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后者的《胆小鬼》都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