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口技(节选)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

口技(节选)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京中有口技者    钟子期    B. 不能其一处也  有仙则

C. 妇抚儿          儿含    D. 手有百       不能其一端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厅事之东北角   止岩下    B. 满坐寂          往来视之

C. 妇拍呜之       出淤泥不染    D. 中间力拉崩倒声  何陋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京中有善口技者”一句在文章中起总领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

B. 选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 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 选文描写了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1.A 2.A 3.C 4.(1)(各种声音)在同一时候一起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 (2)凡是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不具备的。 【解析】选自:《虞初新志》 作者:林嗣环 年代:明末清初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项意思相同,“善”都是“善于”的意思。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是:B:说出/出名;C: 喂奶/乳头;D:手指/指出。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文虚词的用法。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注意词语的用法的不同之处。A项用法相同,都是“在”的意思。其他各项的用法分别是:B:……的样子/然而;C: 表修饰/表转折;D:的/宾语前置的标志。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正确分析即可。C项错误,听众的反应是从侧面描写烘托口技表演之善,不是正面描写。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毕:全、都。备:具备。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首联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之态淋漓尽致地凸现出来。

B. 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C. 尾联运用“黄金台”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无所畏惧,捐躯报国的决心。

D. 本诗善于着色,用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黑色等绮丽斑驳的色彩描绘边塞风光的秀美。

 

查看答案

①天气暖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做网。这使我记起幼时曾猜过一个谜,谜语是:“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②此后我就留心这八条脚的“诸葛亮”怎样捉拿飞将,并且看出,它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如果蚊蚋等小虫飞去,触在网上,急待挣扎时,蜘蛛忽然赶到,急忙地把它捉住,咬在“嘴”里,或者就吸食它的汁液,或者咬了回到网中央或檐下去了。好像我们咬片面包或饼干似的不费力气。如果投入网里的不是这等小虫,却是气力较大的飞虫,它急忙跑来,便放出丝来,用脚拿了丝向飞虫去缚,直到那牺牲者挣扎不动为止。如果来的飞将是带枪的,例如蜜蜂;蜘蛛见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飞将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但走不多远,又回转去,再绕一下,又走开。随后是接连地绕几转,跑开一次,等到看看那飞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边,把它细细捆缚。有时捆缚的丝密到像一个布袋。蜜蜂被包在这样的袋中时,往往还会发吱吱的微声。但是小孩们常爱蜜蜂,不喜欢蜘蛛,如被他们看见,往往把蜜蜂救下来了。

③但是最难捉的是披甲的飞将,比方有一个甲虫飞入网里,被兜住了,但是它的甲很厚,很重;不但如此,而且它的力气很耐久。它的六条脚东一推西一撑,好容易把这条腿缚住,那条腿又伸出来了。有时候缚了几转,又被它滑脱,啪的一声跌在地上。蜘蛛只能怅然地在网上望一望。这倒还没有什么要紧,最可怕的是碰见蜾蠃。它静悄悄地忽然来了;振动它的翅膀,剌剌地向网里去一撞,急又离开。网起了振动,蜘蛛以为已有物网住,匆匆地赶去捕捉时,不提防蜾蠃用了最敏捷的手段,突然把它用足抱住,迅速飞去。蜘蛛被它袭击时,很难得幸免的……

                               (节选自周建人的《蜘蛛》)

1.下列关于“蜘蛛捕捉食物情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写蜘蛛捉小蚊蚋,突出蜘蛛的感觉灵敏、行动迅速的特点。

B. 写蜘蛛捕捉“力气较大的飞虫”,使用的是“捆缚法”。

C. 写蜘蛛捕捉“带枪的”“飞将”使的是“游击战”,描写了蜘蛛谨慎而又机智果敢的情态。

D. 蜘蛛捕捉失败时的“怅然”以及被蜾蠃捕食的“难得幸免”,看出作者对蜘蛛的不满。

2.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中写作者幼时猜过的谜,从而引出说明的对象——蜘蛛。

B. 选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内容的。

C. 第②③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分类别、打比方、举例子。

D. 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体现了说明文的语言兼有科学的准确性和描写的生动性特点。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蜘蛛有各种各样捉拿飞将的方法。

B. 小孩们常爱蜜蜂,如被他们看见蜜蜂被蜘蛛网包住,往往会把蜜蜂救下来。

C. 蜘蛛容易捉披甲的飞将,因为披甲的飞将的甲很厚,很重。

D. 蜘蛛被蜾蠃袭击时,很难得幸免的。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是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作者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

B. 伊索寓言,来自民间,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

C. 《巨人三传》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是一位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D. 米开朗琪罗这位意大利艺术家贫困交加,却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音乐作品。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B.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

C. 《陋室铭》《爱莲说》中的“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D. “烽火”是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表示有战事出现。

 

查看答案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              ;梵高的破碎,              ;贝多芬的破碎,             

①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 ②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

③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

A. ③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