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2)李商隐的《无题》中,表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5)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浮光跃金,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折戟沉沙铁未销 东风不与周郎便 皓月千里 静影沉璧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会微笑,会让人感到阳光的温暖;学会宽容,能让你掌握更好的生活艺术;学会倾听,你将赢得更多的朋友……生活中需要我们学会的东西太多,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请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得少于600字;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查看答案

妈妈的额头

      蒋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摘自《天津工人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妈妈的额头”的生活片断

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母亲的额头布满汗水、喜悦、忧愁→                   

母亲额头的皱纹→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2)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并结合全文概括妈妈的性格特征。

(1)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2)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

4.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30日晚,“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此,班里开展主题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答题。

(1)【观点论辩】针对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入非遗产名录一事,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是否入非遗产名录是国家的事,与自己无关;也有人认为,与我们息息相关。你怎么看?请说明你的观点及理由,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关,请写出这个节日并简要复述与节日来源相关的故事,60字以内。

 

 

查看答案

(1)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6)默写杜甫《春望》的颔联                                                 

 

查看答案

口技(节选)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京中有口技者    钟子期    B. 不能其一处也  有仙则

C. 妇抚儿          儿含    D. 手有百       不能其一端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厅事之东北角   止岩下    B. 满坐寂          往来视之

C. 妇拍呜之       出淤泥不染    D. 中间力拉崩倒声  何陋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京中有善口技者”一句在文章中起总领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

B. 选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 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 选文描写了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