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背影(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

背影(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请分析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3.文中画线处两次写到了流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望父买橘/月台买橘/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为我买橘子 2.这些动词均与用力有关,描写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行动不便、步履艰难的状况,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爱之情。 3.对父亲的感激,为与父亲分别而感到哀伤。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时要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的提取,提炼出“某某干什么”或“某某怎么样”的形式,再补充需要强调的时间、地点、结果即可。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父亲爬过铁道给我卖橘子。 点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画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赏析能力。记叙类文章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 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文中一系列的动词,传神地刻画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行动不便、步履艰难的状况,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爱之情。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思想感情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的内容,了解写作对象的特点,然后结合写作背景来分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一次流泪是看到父亲卖橘子的艰难,泪水中包含着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第二次流泪是看到父亲的背影消失,表达了惜别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认真阅读以下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生活中,凡人善举不断涌现。我市小叶捐赠器官拯救他人生命的善举,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为此,班级决定开展以“与人为善,传递正能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认为这次活动可以以哪些形式进行?请写出两种活动形式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凡人善举是冬天里的太阳,给人温暖和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次活动中,同学们都能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与人为善。班委会决定推选“最美中学生”,请你推荐一位候选人,为他(她)写一则推荐词,写出推荐的理由。

要求:①不要在推荐词中出现候选人的真实人名、班名、校名;②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何时复西归?(汉乐府《长歌行》)

(2)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6)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7)白头搔更短 , 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8)存者且偷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

(9)《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 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②负:具有。③强:擅长于。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筈:kuò,箭的尾部。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尤:____________

(2) 飞弓一发                    引: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周术。

3.读完这个故事,请你谈谈从岳飞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查看答案

(一)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可以调琴/  不相识    B. 有仙则/并自为其

C. 无案牍之劳 / 影相吊    D. 龙则灵/舟首尾长约八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陋有/水陆草木    B. 陋室/谓大同

C. 调素琴/其诗养父母、收族为意。    D. 吾德馨/有乳下孙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山”、“水”起笔,引出陋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B.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从环境清幽雅致、室中人博学多识、生活情趣高雅脱俗三个方面写出了陋室不陋。

C. 结尾运用对比手法,暗示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抱负和节操。

D. 全文多用对偶句,有整齐匀称之美;同时又灵活自如,骈散相间,参差错落。

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

时间去哪儿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⑥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⑦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底4期B,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A. 时间顺序    B. 逻辑顺序    C. 空间顺序    D. 总分顺序

2.对文中第⑦段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例子   打比方    B. 举例子   列数字

C. 列数字   分类别    D. 打比方   作诠释

3.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不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 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的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C. 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 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 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 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逐渐进入“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 过去的一年与人的年龄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正比:年龄越大,过去的一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