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⑤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⑥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⑦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⑧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默写王维 的《使至塞上》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为了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阅读下则材料答题。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下面是某省教育厅公布的该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监测结果。(箭头多少代表升降幅度):
监测项目 | 升降幅度 | 监测项目 | 升降幅度 |
身高 | ↑ | 肺活量 | ↓ |
体重 | ↑ | 视力 | ↓ |
胸围 | ↑ | 男1000米,女子800米 | ↓ |
材料二:近日在上海进行了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抽测,参加抽测的上海某知名高中男生,能在引体向上测试中及格的不到三分之一,能做到10个以上的学生极其罕见。“手无缚鸡之力”对于现在的男孩子来说竟成了一种普遍现象。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当时一名现场监考老师那里看到了一张测试成绩表,表中,引体向上得零分的学生比比皆是。但更让这位监考老师震惊的是,①参加测试的很多学生连努力去完成一个引体向上的欲望都没有,表现出的是对体质测试和体育成绩极不在意。另外据《中国青年报》报道:②某军区新兵训练,超过55%以上的新兵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新兵一连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20分钟,全连117名新兵中,竟有9人晕倒。
材料三: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③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
材料四:据《湖北日报》报道,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共和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④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湖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随之启动。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出什么特点?
(2)从材料三和材料四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3)以上材料中四个划线句子有两句存在语病,请指出序号并修改
①序号: 修改:
②序号: 修改:
请按照提示填写处空缺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思乡之情,即所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塞外雄浑壮阔之美,范仲淹的《渔家傲》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消失的故乡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 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 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看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1.作者在第2段中说“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写到哪些东西消失了?请加以概括。
2.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自选角度,对A、B作简要点评。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3.根据第⑨段的内容,简要说说是什么“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迷了路”,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你有何感想或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虽有佳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然后能自反也 B. 虽有至道
环堵萧然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C. 其此之谓乎 D. 不知其善也
2.翻译句子。
①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