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十三平米的云 ①十七年前的我正读初三,因为面临升学...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十三平米的云

①十七年前的我正读初三,因为面临升学压力,成绩好的人都选择了住校,我也没例外。

②晚自习放学是晚上十点,之后任何人不许在教室逗留。于是很多人买了手电筒,在被窝里“加班”。我的家境最为窘困,实在不忍心向母亲张口,只好另想他法。那时学校没路灯,只餐厅门外有一盏40瓦的守夜灯,发出昏黄的灯光。眼瞅着同学们进入梦乡后,我便翻身下床,蹑手蹑脚开门,耗子般穿过走廊迂回到那里,借着昏黄的灯光,拼命地吸吮书中营养。初春二月的风一刀一刀地刮着我的身体,我却浑然不顾。

③第一晚,相安无事。第二晚,我便被巡查的门卫给逮着了。门卫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姓范,长得慈眉善目的,发起脾气来就成了凶神。在他的喝斥下,我灰溜溜地跑进了宿舍。但第三晚,我还是到了那里。十二点时,我正准备回宿舍时,又被范老头给抓住了。这次,范老头没有饶恕我。

④第二天晚自习放学后,我就到了范老头的值班室。我值班,他睡觉!看着他睡得跟猪似的,我恨得牙痒痒。没办法,范老头说了,不替他值班,他就把这事上报学校!本以为,值几天就行,谁知范老头眼一瞪,说值到毕业!

⑤就这样,我每晚都替他值到凌晨一点,而他每晚因为我的辛苦而睡的舒舒服服。不过我发现,时间久了,我竟喜欢上了这种惩罚,还暗笑范老头的愚笨。冬夜里,我在屋里暖暖和和的,胜过屋外多少倍;夏天,室外有无数蚊子对我虎视眈眈,而十三平米的门卫室里有蚊香,头顶上还有台吊扇,是学习的最佳场所。我心里暗喜,但脸上还是装作不快。只有这样,才能麻痹住范老头。

⑥中考结束那天,我喜滋滋地将范老头的愚笨讲给同宿舍的人听。大家暗笑范老头的老糊涂,又佩服我的“轻功”——半年下来,居然没人知道夜夜出门。

⑦但是有人咦了一声,说:“范老头的呼噜声比震天雷还响,你能静心学习?”我一愣:“范老头不打呼噜呀!”可是好几个同学都说范老头的打呼噜是出了名的,其中一个同学和范老头同村,还是近邻。

⑧天地静默。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原来,范老头哪里是真正地惩罚我,那无数个夜晚,他又何曾真的入睡过?毕业那天,我走进门卫室就流了泪,刚想说什么,就被范老头制止住了。范老头笑笑,把手指放嘴上“嘘”了一声,笑说:“快走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说完,连推带搡地将我“赶”了出去。我发现,范老头的笑容挺好看,上的褶子像是一朵朵花。

⑨我知道,那十三平米的小屋就像是一朵十三平米的云,这一生,它会一直呵护我。

1.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②段加点字“蹑手蹑脚”有什么表达作用?

3.阅读选文④—⑦段,完成下面表格。

 

 

情  节

起初,“我”替范老头值班,他却睡得很香

替范老头值了一段时间的班后

中考结束后,我得知真相。

“我”的内心感受

(1)

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

 

 

4.范老头为什么让“我”替他值班,他却假装睡觉?

5.结合选文,说说“13平方米的云”有什么含义?

 

1.门卫老头发现“‘我’”在食堂外读书后,假意罚“我”替他值班,让“我”在门卫室里学习一直到中考结束,得知真相后“我”很感动。 2.“蹑手蹑脚”意思是走路脚步放得非常轻,写出“我”不想打扰到同学,怕被同学发现“我”我到外边复习功课的心理,表现了“我”的自尊心很强。 3.恨得牙痒痒的喜欢并在心里暗喜惊讶、激动 4.范老头看“我”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他想帮助“我”,让“我”在一个相对较好的环境选学习,所以假意让“我”替他值班,但并不是真的想让“我”值班,同时又怕自己睡着打呼噜影响“我”学习,所以假装睡觉,表现他的善良和对“我”的关爱。 5.指13平方米的门卫室,把门卫室比喻成“云”,暗指这小小的门卫室为“我”的身体遮风挡雨,还呵护着“我”的自尊心,表现“我”对范老头的感激。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式要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的提取,先提炼出“某某干什么”或“某某怎么样”的形式,再补充需要强调的时间、地点、结果即可。结合全文内容来分析,这篇文章讲述了门卫老头发现“我”在食堂外读书后,假意罚“我”替他值班,让“我”在门卫室里学习一直到中考结束,得知真相后“我”很感动的故事。 点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赏析能力。记叙类文章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 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蹑手蹑脚”意思是走路脚步放得非常轻,生动地写出“我”不想打扰到同学,怕被同学发现“我”我到外边复习功课的心理,表现了“我”的自尊心很强。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情感变化过程的梳理。要仔细阅读文章,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情感的变化,可以用文中词语概括,如果不明显,可以自己概括。根据给出的情节来梳理,起初“我”替范老头值班,他却睡得很香,“我”恨得牙痒痒;替范老头值了一段时间的班后,觉得喜欢并暗自高兴;中考结束后,我得知真相,既惊讶又激动,感动得流下眼泪。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要仔细分析文章的每一个句子、段落、情节,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了解作者对情节安排的用意,组织语言回答问题。理解文章的情节可以知道,范老头看出“我”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他想让“我”在一个相对较好的环境选学习,所以假意让“我”替他值班,同时又怕自己睡着打呼噜影响“我”学习,所以假装睡觉,表现他的善良和对“我”的关爱。 5.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标题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1)题目本身义。指文中的某样物品(题目为名词时多见),文章中的某个情节(题目为句子时多见);(2)题目深层义。往往与中心相联系。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来看,“13平方米的云”指的是13平方米的门卫室,把门卫室比喻成“云”,暗指这小小的门卫室为“我”的身体遮风挡雨,还呵护着“我”的自尊心,表现“我”对范老头的感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甲】【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吕子曰:“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则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则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则不若喑哑①;使其心可以智,不学,其智则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之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②之,可谓善学者矣。”此说甚美,而罕为学者所称,故书以自戒。

【注释】①喑哑:不能说话②败:败坏,荒废。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   渐水声潺潺

B. 其见则不盲           皆空游无所依

C. 非能易也             益慕圣贤

D. 善学矣             太守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说甚美,而罕为学者所称,故书以自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中宋濂在学习上克服了那些困难?

4.【乙】文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阐释了“善学”的观点,【甲】文中宋濂是另一种“善学”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3)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欲辨已忘言。

(7)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9)《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李白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季节景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6年8月21日,在奥运赛场上沉寂了12年的女排精神复活了,又见女排精神,王者归来,不仅为中国奥运军团注入一剂“强心针”,还将鼓舞亿万国人以洪荒之力砥砺前行,去追寻中国梦。其中,“铁榔头”教练员郎平功不可没。请你评价“铁榔头”的引领作用,至少用一种修辞。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罗曼•罗兰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他的《名人传》叙述了法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 “船长走在前面,他的同伴在后边距离好几步跟随着我们,康塞尔和我,彼此紧挨着,好像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金属外壳交谈似的、、、、、、”这段文字出自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海底两万里》,船长叫尼摩。

C.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就出自这本文集。我们还学过他的《雪》出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

D. 《西游记》叙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查看答案

选出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有误的一项(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 本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非常丰富,既有政治失意、亲人别离的惆怅,又有热爱生活的超然达观。

B. 词的首句“明月几时有”,语气急切,破空而来,既是在追溯明月乃至宇宙的起源,也是在惊叹造化的神奇,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 词的上片主要书写作者的政治感慨,如“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作者虽极想回到朝廷,但又恐怕自己不能胜任高位的矛盾。

D. 全词最后两句与词前小序照应,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