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伤心的石子 ①洛洛是我的学生,大大的眼睛,第一次看...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伤心的石子

①洛洛是我的学生,大大的眼睛,第一次看见他,是我去学校报到。20岁的我怀着对未来的忐忑踏进学校大门。

②学校很大,像迷宫,我转的晕头转向。一个大男孩出现在我面前,他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说:“老师,我可以帮你吗?”我仿佛看到了救星,让他带我去校长室。分别时,他促狭地冲着我笑,做了个握拳加油的姿势。没想到一开学,他成了我的学生。因为那次报到,洛洛和我自来熟起来,下课后鞍前马后在我眼前乱转,一会问,张老师我帮你抱作业本吧;一会说,这是我妈给我煮的鸡蛋,给你吃吧!

③我终于理解老师说的有的孩子不教他,你会觉得他很可爱;等教了他,你会发现,你眼中可爱的孩子就是一块臭豆腐。是的,洛洛就是一块臭豆腐成天跟个猴子似的乱蹦乱跳,不分课上课下。

④我和洛洛由一开始的“铁哥们儿”渐渐变了味。孩子的心水晶般透明,而我,也没有把“不喜欢”和“讨厌”写在脸上。他还是围着我转。

⑤一天,我正在批作业,洛洛兴冲冲地连“报告”也忘记喊就跑进办公室,冲我挥挥拳头,扬扬手中舞着的东西。我的手上,是他大叉连着小叉的作业本。我劈头盖脸地一顿骂:“跑什么?六年级的孩子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还要我教?”洛洛诧异而受伤地看了我一眼,下意识地握紧了手里的东西。我的火更大了,使劲掰开他的手指,看他手里握的宝贝,原来是一枚石子晶莹透亮,泛着鹅卵石所特有的光芒。

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过来,扔进了角落里的垃圾桶。洛洛哭了,跑到垃圾桶旁,也顾不上脏,伸手进去抓,然后小心翼翼地捧到我的面前:“这是我叔叔从南京带来的,送给你!”我一下子怔住了:“谢谢!”洛洛冲我挥挥手,俏皮地笑:“我又错这么多啊,真不应该,我去订正啦!”也不等我回答,拿起作业本迅速跑了出去。

⑦同办公室的小李揶揄着笑:“一块鹅卵石就把你的怒火压住了,你是不是看上这个帅小伙啦?”虽然明知道小李老师是在开我的玩笑,但此时的我,20岁,青春气盛,有太多所谓“人言可畏”的思想。我有些不知所措,或者说是“恼羞成怒”我扬了扬手,而办公室门口,赫然站着洛洛的身影,“老师不是我的本子……”话音戛然而止,他看见鹅卵石在空中划了一个弧度再次落进了垃圾桶,刹那间我不知该怎样面对洛洛。

⑧以后他的心扉再也没有向我敞开过,更没有跟在我身后说一大堆我曾以为的废话。而我说什么,他都用一种嘲弄怀疑的目光盯着我。直到他离开我,毕业。

⑨西方有一首民谣: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忘了一个帝国。

⑩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是“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的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的“蝴蝶效应”,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能够造成这样恶果。它在教育学里同样适用,因为一枚伤心的石子,我失去了洛洛的童心,悔之晚矣!

1.文题“伤心的石子”换成“忏悔的心”好不好?为什么?

2.结合选文⑤—⑧段,概括本文的主要事件。

3.选文引用西方民谣的作用是什么?

4.分析选文结尾划线句的含义和作用。

 

1.不好,因为文题中的石子暗喻洛洛善良、纯洁的心灵;石子是洛洛最喜欢的,他却把石子送给“我”,表现了洛洛对“我’”的爱;标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洛洛不被老师理解而极度伤心;侧面表现了“我”伤害洛洛的愧疚之情。且“石子”是串联起文章主要情节的线索。 2.本文主要叙述了洛洛在没有喊“报告”闯进办公室,而“我”正在批改他大叉连着小叉的作业情况下,送给”我”一颗晶莹的石子,而“我”却两次把石子扔进了垃圾桶,最终伤害了洛洛。彻底失去了洛洛童心的故事。 3.引用西方的民谣,增添了文采,告诉读者什么是“蝴蝶效应”。由军事和政治领域过渡到教育领域,浅显易懂且耐人寻味地解释本文所写事件产生的后果。 4.含义: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蝴蝶效应同样适用,不要忽视一点点的小事情,往往像一颗石子 一样的小事就伤害了孩子的心,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 作用:点题,照应题目;表达了“我”对失去洛洛童心的愧疚之情;点明本文中心。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作用的分析。解答题目的作用要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三个角度来考虑。内容: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事件;点名文章的主旨;之处文章的主要人物。结构: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等。艺术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文题中的“石子”暗喻洛洛善良、纯洁的心灵;石子是洛洛最喜欢的,他却把石子送给“我”,是对“我”的爱;“伤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洛洛不被老师理解的心情;侧面表现了“我”伤害洛洛的愧疚之情。而且“石子”是串联起文章主要情节的线索。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式要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的提取,先提炼出“某某干什么”或“某某怎么样”的形式,再补充需要强调的时间、地点、结果即可。选文⑤—⑧段写的是洛洛在没有喊“报告”闯进办公室,而“我”正在批改他大叉连着小叉的作业情况下,送给“我”一颗晶莹的石子,而“我”却两次把石子扔进了垃圾桶,最终伤害了洛洛,彻底失去了洛洛童心的故事。 3.本题考查学生对引用诗歌作用的掌握能力。此处引用诗句能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告诉读者什么是“蝴蝶效应”,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具有画龙点睛之效,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结尾句子作用的分析。记叙文结尾的句子或段落作用:①画龙点睛,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③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文题);④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答题格式可以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内容的作用包含“含义、思想感情”,结构的作用包含呼应、过渡、伏笔、铺垫、总领、总结等。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虫虫,快到碗里来

①联合国粮农组织2013年5月13日发表报告呼吁全世界的饭馆、厨师和美食家推广食用昆虫,以应对全球范围的饥饿和气候变暖的问题。报告称,人类可食用的昆虫在全球超过1900种,多吃昆虫对身体有大益处。

②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红蚁、小蚱蜢和一些龙虱所含有的蛋白质足以与瘦牛肉相提并论,而脂肪则要少很多,称得上是高蛋白低脂肪。此外,如果对通过麦片获取纤维感到厌倦,也可以用昆虫来作为替代,很多可食用昆虫都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铜、铁、镁、磷、硒、锌等矿物质。

③在将饲料转化为可食用肉类方面,昆虫的效率也相当高,其将饲料转化成肉的效率是牛的4倍。报告称,多数饲养类昆虫所产生的环境有害温室气体可能少于家畜,这有助于降低食物生产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④昆虫头顶光环,污染少、营养物质高,是美味佳肴不可多得的主角。素来闻名的粤菜自然不甘人后,昆虫菜更具风情。爽脆清淡的“白焯地龙‘’,娇嫩鲜香的“油炸桂花蝉‘’“香炸焦蛆”,甘美咸辣的“椒盐龙虱“椒盐蛐蛐儿”“椒盐竹蛆”,吃起来幽香隐隐,美味淡淡。神秘感与新鲜感具来。

⑤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钟俊鸿表示:田野、山上等地的某些昆虫也可以食用,然而他并不支持过量捕捉野外昆虫,因为“这会带来生物量的问题”。 但为了避免昆虫携带病菌而导致人类生病的风险,建议人工饲养昆虫,不让昆虫有接触病菌的机会。

⑥在烹饪方式上,钟俊鸿认为烹饪方法百无禁忌,可烘,可炒,可油炸,甚至可生吃。但“最好是用100-110摄氏度的高温烘干”,既杀灭病菌,又不破坏昆虫的营养价值和口感。若没有先例,生吃则需要慎重。

⑦但需注意的是,不是什么昆虫都可以吃的,有的昆虫有毒,比如鳞翅目的幼虫,它的毛就有毒,不能食用。

1.选文以“虫虫,快到碗里来”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2.请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3.选文第③段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从语言的角度说说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报告称”一词的使用特点

5.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人类可以通过食用昆虫来替代麦片获取纤维。

B. 田野、山上等地的昆虫不是都可以使用的。

C. 人工饲养的昆虫是不会携带病菌而导致人类生病的。

D. 昆虫的烹饪方法是没有什么禁忌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十三平米的云

①十七年前的我正读初三,因为面临升学压力,成绩好的人都选择了住校,我也没例外。

②晚自习放学是晚上十点,之后任何人不许在教室逗留。于是很多人买了手电筒,在被窝里“加班”。我的家境最为窘困,实在不忍心向母亲张口,只好另想他法。那时学校没路灯,只餐厅门外有一盏40瓦的守夜灯,发出昏黄的灯光。眼瞅着同学们进入梦乡后,我便翻身下床,蹑手蹑脚开门,耗子般穿过走廊迂回到那里,借着昏黄的灯光,拼命地吸吮书中营养。初春二月的风一刀一刀地刮着我的身体,我却浑然不顾。

③第一晚,相安无事。第二晚,我便被巡查的门卫给逮着了。门卫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姓范,长得慈眉善目的,发起脾气来就成了凶神。在他的喝斥下,我灰溜溜地跑进了宿舍。但第三晚,我还是到了那里。十二点时,我正准备回宿舍时,又被范老头给抓住了。这次,范老头没有饶恕我。

④第二天晚自习放学后,我就到了范老头的值班室。我值班,他睡觉!看着他睡得跟猪似的,我恨得牙痒痒。没办法,范老头说了,不替他值班,他就把这事上报学校!本以为,值几天就行,谁知范老头眼一瞪,说值到毕业!

⑤就这样,我每晚都替他值到凌晨一点,而他每晚因为我的辛苦而睡的舒舒服服。不过我发现,时间久了,我竟喜欢上了这种惩罚,还暗笑范老头的愚笨。冬夜里,我在屋里暖暖和和的,胜过屋外多少倍;夏天,室外有无数蚊子对我虎视眈眈,而十三平米的门卫室里有蚊香,头顶上还有台吊扇,是学习的最佳场所。我心里暗喜,但脸上还是装作不快。只有这样,才能麻痹住范老头。

⑥中考结束那天,我喜滋滋地将范老头的愚笨讲给同宿舍的人听。大家暗笑范老头的老糊涂,又佩服我的“轻功”——半年下来,居然没人知道夜夜出门。

⑦但是有人咦了一声,说:“范老头的呼噜声比震天雷还响,你能静心学习?”我一愣:“范老头不打呼噜呀!”可是好几个同学都说范老头的打呼噜是出了名的,其中一个同学和范老头同村,还是近邻。

⑧天地静默。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原来,范老头哪里是真正地惩罚我,那无数个夜晚,他又何曾真的入睡过?毕业那天,我走进门卫室就流了泪,刚想说什么,就被范老头制止住了。范老头笑笑,把手指放嘴上“嘘”了一声,笑说:“快走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说完,连推带搡地将我“赶”了出去。我发现,范老头的笑容挺好看,上的褶子像是一朵朵花。

⑨我知道,那十三平米的小屋就像是一朵十三平米的云,这一生,它会一直呵护我。

1.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②段加点字“蹑手蹑脚”有什么表达作用?

3.阅读选文④—⑦段,完成下面表格。

 

 

情  节

起初,“我”替范老头值班,他却睡得很香

替范老头值了一段时间的班后

中考结束后,我得知真相。

“我”的内心感受

(1)

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

 

 

4.范老头为什么让“我”替他值班,他却假装睡觉?

5.结合选文,说说“13平方米的云”有什么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吕子曰:“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则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则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则不若喑哑①;使其心可以智,不学,其智则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之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②之,可谓善学者矣。”此说甚美,而罕为学者所称,故书以自戒。

【注释】①喑哑:不能说话②败:败坏,荒废。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   渐水声潺潺

B. 其见则不盲           皆空游无所依

C. 非能易也             益慕圣贤

D. 善学矣             太守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说甚美,而罕为学者所称,故书以自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中宋濂在学习上克服了那些困难?

4.【乙】文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阐释了“善学”的观点,【甲】文中宋濂是另一种“善学”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3)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欲辨已忘言。

(7)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9)《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李白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季节景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6年8月21日,在奥运赛场上沉寂了12年的女排精神复活了,又见女排精神,王者归来,不仅为中国奥运军团注入一剂“强心针”,还将鼓舞亿万国人以洪荒之力砥砺前行,去追寻中国梦。其中,“铁榔头”教练员郎平功不可没。请你评价“铁榔头”的引领作用,至少用一种修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