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柏林 (美)奥莱尔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

 

在柏林

(美)奥莱尔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虑地笑起来。这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致命的母爱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唯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1.选文中两位母亲的不幸分别表现在哪里?根据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2.阅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这个老头狠狠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句中为什么老头扫了一眼,车厢里就平静了?)______________

(2)“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句子中加点处为什么对“敌兵”的称号变成了“年轻人”?)___________

3.小说结尾意蕴丰富,有人喜欢《在柏林》中“无声胜有声”的结尾,也有人欣赏《致命的母爱》年轻敌兵独白式的有声结尾。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妙?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第一篇文章老妇人的不幸表现在失子之痛导致她神志不清、老无所依。第二篇女主人的不幸表现在她为年轻敌兵拾起军毯之即却被无情刺杀。 2.老兵瞪眼了,威严。这说明人们对饱经战争磨难老兵的敬重。由“敌兵”到“年轻人”称呼的变化表明女主人面对熟睡之际的敌兵,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时,内心充满母爱的同情,是母爱本能的自然流露。 3.示例一: 我认为《在柏林》无声的结尾更好。平静不动声色的叙述后面包含的强大悲愤,始终没有爆发出来,反而更有感染力。它给小说所有读者以无穷的思考,我们不禁要问:车厢里的静是对老妇人遭遇的同情还是人民对战争的反思?实在发人深省! 或:我认为《致命的母爱》有声的结尾更好。结尾敌兵的内心独白不仅把故事推向高潮,也把悲剧推向极致。女主人的母爱带给她的不是感激和报恩,而是敌兵保全自身无情的杀戮。这幕人间悲剧告诉人们,战争不仅造成家园的破碎,更造成了人间一切美好东西的毁灭,致使人间至真至纯的母爱变成“致命”的母爱。 示例二: 我认为《致命的母爱》有声结尾好。小说结尾年轻士兵独白式的构思巧妙,袒露了一个“十七八岁,还全不懂事”的孩子在战争中的爱与怕,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女主人眼中的士兵因为年轻所以仅仅是孩子,睡梦中的年轻士兵睁开眼认定走近的女主人是敌人所以刺杀了她。战争的残酷令人不寒而栗! 示例三: 我认为《在柏林》无声的结尾好,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没有说出的话语是水到渠成的无言悲愤,是小说中人物各有所思的内心感受,留给读者思考战争的阅读空间。 我认为《致命的母爱》有声结尾好。年轻士兵的独白将小说推向高潮,美好生命的毁灭就在瞬息。梦境交代年轻士兵屠杀无辜生命的原因,加重了小说悲剧色彩,值得同情。 示例四: 我认为《在柏林》无声的结尾好。老妇人反复数“一,二,三……”的原因已经揭晓,没有什么好笑的了。 我认为《致命的母爱》有声的结尾好。可怜天下父母心,牵挂孩子的母亲在梦中都无时无刻不在保护着自己的孩子;或作为士兵保持随时警惕很重要,防人之心不可无。 【解析】 1.概括主要内容,考查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第一篇文章老妇人的不幸表现在失子之痛导致她神志不清、老无所依。第二篇女主人的不幸表现在她为年轻敌兵拾起军毯之即却被无情刺杀。 2.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1)老兵瞪眼了,威严。这说明人们对饱经战争磨难老兵的敬重。(2)由“敌兵”到“年轻人”称呼的变化表明女主人面对熟睡之际的敌兵,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时,内心充满母爱的同情,是母爱本能的自然流露。 3.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理解。这类自主探究的题目,是中考的主流题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做这类试题,一方面要结合全文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在柏林》中是“无声胜有声”的结尾,《致命的母爱》年轻敌兵独白式的有声结尾。选择任意一个,写出感受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根据你对《三国演义》的阅读理解,完成以下两道题目:

(1)“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中的“三姓家奴”说的是。

(2)仔细观察图片,写出相关人物与对应的故事情节。

 

查看答案

选择与下列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1弄玄虚            A、广数言欲亡      B、温而知新

2无与伦            A、至陈            B、每自于管仲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有亭翼然于泉上者_____(2)盖桃核修狭者为之_____

(3)邹忌八尺有余_____    (4)欲大义于天下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④闲云潭影日悠悠,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诗》)

⑤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⑥《渔家傲·秋思》中揭示将士既思念亲人又向往功名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 因此,人类应该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正如孟子所言:然后知“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春暖花开时,悄悄在花间吸吮着自然酝niàng 1 出来的芬芳,感受qìn 2 人心脾的芳香;夏日蝉鸣时,悄悄在池边拨弄滴滴清水,感受怡人的清凉;秋风xiāo 3 瑟时,悄悄在落叶中散步,感受昨日的情怀;冰天雪地时,捧起一把雪花吹向远方,感受无限的xiá 4 想……我喜欢悄悄感受四季之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