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痛苦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 选自《饮冰室全集》)

1.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0字以内)

2.说说文中加点的两个“苦”字的含义。

①这种乐循环    

②这些都是自己找来的

3.请简要说说你对“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一句的理解。(40字左右)

4.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许多哲人志士写下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名言。请你写出这类名言中的任意两句。

 

1.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2.“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3.责任未了是人生最苦的事,责任完了是人生最乐的事。(或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4.答案有三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前后照应的文字的把握。解决此题,需要弄清“快乐之权,操之在己”的意思,即快乐不快乐,全在于自己把握。对照最后一段,很容易找到“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讲的便是这个意思。对前后照应的文字的把握,需要明确各自的意思,意思一致,便是相互照应。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特定含义的理解。“卸却”责任,根据语境可知,是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根据语境可知,是尽了责任,再无负担。对词语的特定含义的理解,需要联系语境进行分析,做到“词不离句”。 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人必须尽责任。 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感悟能力。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回答本题,需要通读全文,把握作者在文中表明的基本观点,然后进行语言的组织即可。尽你所了解和体悟到的责任感来写,不必苟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乙】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直挟猫儿同至寓。比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然一声,四座俱寂。 

【注释】①挟:邀请,偕同。②比:及、等到。③燖(xún):褪毛的声音。④砉(huā):拟声词,哗的一声,常用形容破裂声、折断声、开启声、高呼声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中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__            ②不能其一处也__________

③于席右围屏___________               ④其子遂一猪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 久之,无声

C.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D. 能以径寸之木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我们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猫儿表演的口技主要内容是什么?

5.【甲】【乙】所选文段在叙述口技艺人表演时描写角度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比较分析下面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就我国国民阅读发展情况写出调查结论。

2012—2014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统计表

年份

国民图书阅读率(%)

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各媒介综合阅读率(%)

2012

54.9

40.3

76.3

2013

57.8

50.1

76.7

2014

58.0

58.1

78.6

 

 

 

查看答案

认真观察漫画,给漫画拟个标题,并说出漫画的主题。

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教桃李闹春风。

③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孔子自述生平,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

⑥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将思念之情转化为重逢的希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宋濂之所以面对同学的华丽穿着“略无慕艳意”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短语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征服沙漠       为沙漠所并吞        变成荒漠         非常荒凉

B. 地中海沿岸     中国石拱桥          充足的水分        西方文明的摇篮

C. 古代的传说    主要作用            狂风肆虐          垦荒伐木

D. 特别强烈      空气干燥            地势平坦          风力很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