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现代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4.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5.在作者心里,故乡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对于青春年少的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40字)

 

1.线索:奶奶的粽子(或粽子)情节:我对奶奶的思念 2.文章开头先用歌谣点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互相呼应;然后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端午节清晨的美好景象,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怀念,为奶奶早起包粽子做铺垫。 3.1)一个“捧”字,细致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奶奶的粽子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2)朴实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奶奶的慈爱和对孙女的疼惜,表达了奶奶希望孙女过上幸福日子的美好愿望。 4.因为奶奶的粽子是我儿时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一直伴随着我长大;奶奶的粽子有着独特的甘醇,那种纯粹的清香沉淀在心里,让我留恋难忘;奶奶的粽子包含着浓浓的温暖和关爱,也寄托着“我”对奶奶的思念。 5.示例一:故乡是妈妈手中那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每一根都是我长长的思念,无 论走到哪里,那种芳香都会让我沉醉留恋。 示例二:故乡是春雨中静默沉睡的小村庄,青瓦窄巷,是一串柔美的音符,一个倾城的绮梦,一抹浅笑的时光。 【解析】 1.试题分析:(1)线索可以是物品、人物、时间、事件、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感情变化等等,找到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同类词语(表示时间的虽不是相同的词语却是同一类词),仔细分析,如果它能将文章零散的材料贯穿成一个统一而紧密的整体,那么它基本就是了。本文的线索是奶奶的粽子。(2)情节概括题,通篇阅读,全盘把握,根据要求找出要点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点睛:情节概括答此类题要做到两点。1、总揽全文,宏观把握 学生在做这种类型题目时容易犯顾此失彼、概括不全的毛病。要完整正确的回答该题,需要我们站在全文的高度来审视作答,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度,要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清题目的题眼,如“哪几件事”中的“事”,“表达了哪些情感”中的“情感”等,这样才能保证答语和题干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不至于答非所问。 2.试题分析: 考查语段的作用。要注意第一自然段的位置(结构)上的意义和内容上的意义。此题在结构上要从照应和铺垫角度考虑答案,在内容上要从点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引出下文对童年的怀念角度考虑作答。 3.试题分析:(1)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捧”字,细致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奶奶的粽子的喜爱和珍惜之情。(2)“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是语言描写,体现了奶奶的慈爱和对孙女的疼惜,表达了奶奶希望孙女过上幸福日子的美好愿望。在答描写的作用时要从人物性格和表现的主题上作答。 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理解“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这句话的内涵。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是关键。主要考虑“奶奶的粽子”在那些方面使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5.试题分析:题干“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本题考查发散思维。鼓励有创意,想象要大胆,突破常规,又要合理,即合乎要求。既放得开,又收得拢。例: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桑梓,因为它的红、它的紫,成了我的最爱!每当想想母亲为我摘取树上的桑梓的手时,让我对母亲总会牵肠挂肚;在我怏怏不乐时,我想起母亲为我摘取的桑梓时,又总令我左顾右盼,好像母亲和桑梓就在我身边,这时,我的心就会豁然开朗,就像小孩时的我一样,欢天喜地地做事去了。如今,我和母亲虽各水一方,但也挡不住我对母亲好比洪水泛滥之情的思念;无论我在天涯海角,也不会让我淡忘家乡桑梓的红、桑梓的紫,更不会让我淡忘家乡伟大的母爱!家乡的老母亲,我想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走近名著。

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下面请你学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4分)

书名

童年

作者

 

主人公名字

 

我喜欢主人公,因为: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文言文加点字的意义: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                   愿为鞍马:

③权吕蒙曰:                         刮目相待:

 

查看答案

默写

(1)一切都是瞬息___________,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自然美景总会令人心荡神驰。“深林人不知,________” (王维《竹里馆》)是宁静淡泊的心境;“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是清朗秀美的秋意;“________,竹中窥落日” (吴均在《山中杂诗》)是惬意闲适的心情。

(3)思乡怀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是李白听笛声荡漾起的满腹乡思;“愿驰千里足,________”(《木兰诗》)是代父从军的木兰对家园生活的眷念;“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是岑参走马相逢而牵动的故园乡思情。

(4)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吟颂黄河。请写出关于黄河的古诗词句子

意思完整的上下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宣誓:心未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必覆灭。

A. 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 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 人民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 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短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B. “冷血护工”虐待养老院老人的事件曝光后,社会各界群众义愤填膺

C. 恐怖分子沥尽心血,企图破坏奥运会顺利进行。

D. 这起刑事案件扑朔迷离,让刑侦人员很是头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