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 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 ,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 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

(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1.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

2.根据提示填空。

情节:突遇暴雪→‌_____________→发现黑点→_____________→发现村庄

心理:_____________→焦急万分→_____________→失望之极→放下心来

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分别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第五段划线句子中的“真的”一词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来。(40字以内,2分)

5.文中的“水井”一词表意丰富,请说明。

6.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不停步,就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你有类似的感悟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

 

1.示例: “大雪”一词既指自然界的雪,又虚指人生的困难;“封”字将人心化抽象为具体。整句话写出困难掩藏、阻挡不了希望,具体生动地揭示 了文章的主旨。(扣住“大雪”“封”任意一词表述,答出主旨) 2.①雪地迷路; ②看到水井;③满心恐慌;④精神一振(意近即可) 3.示例: “一次次”,是写次数多,表明寻找村庄的急切心理和艰难过程。“唯一 ”,意思是仅有的、别无其他,写出了对那个黑点寄寓的希望之大。 4.答案略。 5.①实指吃水用的井;②指人心;③指方向、希望。 6.开放题。(略)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标题“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的妙处。要根据全文内容答出“大雪”和“封”两个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意。然后再结合文章的中心答出标题的作用。 2.试题分析: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是情节推动了心理的发展变化。所以读懂情节内容是关键。此题可找到关键性的短语,也可进行简洁地概括。 点睛:情节概括答此类题要做到两点。1、总揽全文,宏观把握 学生在做这种类型题目时容易犯顾此失彼、概括不全的毛病。要完整正确的回答该题,需要我们站在全文的高度来审视作答,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度,要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清题目的题眼,如“哪几件事”中的“事”,“表达了哪些情感”中的“情感”等,这样才能保证答语和题干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不至于答非所问。 3.试题分析:题干“分别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一次次”,是写次数多,表明寻找村庄的急切心理和艰难过程。“唯一”,意思是仅有的、别无其他,写出了对那个黑点寄寓的希望之大。 4.试题分析:真的,表现了作者所希望的出现后的惊喜,也表现了作者觉得他的出现的不可思议。作答时,须使用第一人称且扣住“猜测得以证实而产生的惊喜之情”作答。 5.试题分析:题干“文中的水井一词表意丰富,请说明”。此题要答出水井的表层含意和深层意思(比喻义)。实指吃水用的井;但文中还指人心;还指方向可希望。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发散思维。鼓励有创意,想象要大胆,突破常规,又要合理,即合乎要求。既放得开,又收得拢(结合原文作答)。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能扣住“困难”“希望”“行动”三个关键词,结合自身经历谈论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0—13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观第五泄记(节选)

袁宏远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水尤清: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疾:                      (4)山行之极也:

2.翻译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3.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1)《小石潭记》:            

(2)《观第五泄记》:

4.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4)________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5)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朝散发弄扁舟。

(7)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8)《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忠贞不屈气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五柳先生传》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中考规定,每学科开考30分钟后,迟到的同学不得进考场参加考试。可由于早高峰堵车,你语文考试恰恰迟到了15分钟,你应该如何向监考老师解释,使自己尽快参加考试。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仿照例句,将下边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的叙述有误的是(       )

A. 《骆驼祥子》通过祥子起起落落的拉车生涯,展现了旧北京穷苦人生活的世俗风情,揭示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B.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凡尔纳,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C. 《童年》中高尔基根据亲身经历,以娴熟的艺术技巧成功再现了阿廖沙从觉醒到成长的艰苦历程。

D. 《名人传》中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