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找回来的家乡 巍峨的世界在地图册上浓缩得那么小,那么微...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找回来的家乡

  巍峨的世界在地图册上浓缩得那么小,那么微妙。父亲在地图册上画了一个小小的深色的点,指着这蚂蚁大小的地方,说这是家乡的位置,好山好水就在这里。这地方闭上眼睛也能找到,不用在地图上找,一直藏在他心里。

  父亲说这也是我的家乡,是整个家族世代的根。听他说得那么肯定,我茫然了。出生在上海的我,想象不出“家乡”这个词会有力量,值得深情地念叨,因为它对于我是陌生、模糊的概念。

  暮春时节,父亲买了火车票,和我一起乘着绿皮火车去了沂蒙山。下了火车,他对着远处延绵的沂蒙山拜一拜,指着村口的两棵树说:“这是我小时候种的,现在还在,它们会比我活得长。”

  树上的喜鹊喳喳地叫起来,仿佛回应父亲。

我们住在祖父的老屋里。老屋外观看着高大古旧,走进去感觉阴沉,神秘而肃穆。父亲是在老屋里出世的,祖父本人也生在老屋,住了80多年,直到仙逝在那里。

老屋庇佑了家里几代人,被尊为福屋,无论多旧,家里人也不舍得拆除,最多是修缮。

  院子很方正,少许的树和少许散养的鸡和鸭,树杈上挂着小灯笼,为老屋增添了人间烟火味。院子占着高处,前面少遮拦,推开院门,放眼看去是田野和农舍,还有大摇大摆的走地猪。田陇上的很多小花次第开了,成群结队地享有花期的荣耀。大自然里的花朵和城里暖房里栽培的精致的按时开放的花不一样,粗放而倔强,不娇不宠,自妖娆,尽开颜。

  有庄稼人打扮的人,成群地从田野深处过来,他们的面目越来越清晰,这些是来老屋和父亲团聚的亲戚。

  和父亲沾亲带故的人有那么多,庞大的亲戚队伍,一些面庞、眼神、姿态、口音暗暗相合的人们聚会在一起,长的是北方人的脸型,说话是北方口音,行事是北方人的礼仪和思维,彼此热烈的感情,快把老屋点燃了。

  厨房里在煮大锅饭,用干柴和铁锅烧的饭,有让人松弛而愉悦的松枝香味。

  爸爸留来访的亲友吃饭,本家的婶子、嫂子们早从家里带来好吃的馍馍、小米煎饼。有的包了大个的茴香水饺,炸了萝卜丸子,有的杀了自家养的小鸡炖茄子,还有的做了拿手的肉饼和卤豆腐什么的。还有一道白菜炖肉,用一个新脸盆装,白菜是爷爷种的,猪是婶婶养大的,肉有白膘,切得厚厚的,炖菜里还放了山上采来的鲜蘑菇,普通的农家菜能鲜美到极点!桌子上有亲戚们带来的山菇、瓜果、栗子,真是一场盛大的百家宴。

  院子里到处是奔跑的小孩,有个呀呀学语的,猛吃猛喝,噎住了,被爸爸笑骂,哭起来了。黄色的黑色的狗,开心地钻在人堆里找好吃的。

  那一片喧闹,让我自豪,我从没见过那么热闹的,有面子的聚餐。我不会孤单了,即便独自在天涯海角,只要想一想在遥远的山里,有一个属于我的亲切家乡,还有那么多跟我沾着亲的人,就会增加胆气。

  火车开来了,我欢天喜地,感觉火车是甜的。亲戚们也来相送,把我们的到来看作一个节日。我对家乡的感情近了很多,努力记住了地图册上的父亲画的一个小黑点。纸上的故乡因为有了生动的人和人情,变了模样。

  火车开了,父亲这漂泊的游子,沉浸在忧伤中。载着他,带他离开家乡的火车,在他眼里会有特别难过和复杂的味道吧,和眼泪一样。

我跟着父亲,越来越远地离开家乡,恍惚中,家乡成了一个女神,向我们伸出庇护心灵的羽翼。

1.文中的哪些方面促使“我”对家乡的感情近了很多?

2.怎样理解“恍惚中,家乡成了一个女神,向我们伸出庇护心灵的羽翼”?

3.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田陇上的很多小花次第开了,成群结队地享有花期的荣耀。(从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自然里的花朵和城里暖房里栽培的精致的按时开放的花不一样,粗放而倔强,不娇不宠,自妖娆,尽开颜。(从写作手法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说这也是我的家乡,是整个家族世代的根”,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想法。

 

1.①父亲对家乡的怀恋; ②庇佑亲人的福屋和院子前的美景; ③亲友的百家宴; ④故乡生动的人和人情。 2.故乡由原来的陌生模糊到后来让“我”深深地喜爱,以至于能给“我”增加胆气,能够像女神一样庇佑着“我”,让“我”和父亲寻找到了整个家族世代的根,心灵有了归依。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笑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花的繁盛,体现了作者看到家乡美景时愉悦的心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大自然的花朵和暖房的花朵相比较,鲜明地突出了大自然里的花朵粗放倔强和妖娆的特点,更充分地表现了作者对于家乡大自然了的花朵的赞美之情。 4.把家乡比作根,生动形象地点出父亲和“我”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热爱。同时启迪我们也要热爱自己的家乡,不管到了哪里,都不能割舍对家乡的深深的眷恋,代代相传不忘本,不忘了家乡的亲人。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此题应该从父亲的角度,亲友的角度,故乡的角度等角度来进行回答。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故乡能够像女神一样庇佑着“我”,使“我”和父亲的心灵有了归依。 3.这题是属于指定角度赏析题,要求考生针对所给句子,调动品味语言方法的积累赏析句子。需要考生对考题文本的语言深入研读、推敲,体出其味,品出其妙。然后,找准品“点”。第(1)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花的繁盛;第(2)句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花朵粗放倔强和妖娆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于家乡的花朵的赞美之情。 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能力解读。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这篇文章启迪我们也要热爱自己的家乡,代代相传不忘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

    ④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

    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⑩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11)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

1.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断,请分别概括出来。

2.联系前后文,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

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3.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下面最能诠释题目含义的一项是(       )

A. 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

B. 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C. 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D. 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有龙则_______        ②可以素琴________

亭亭净_______        ④乎众矣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为大有所益      ②公亦此自矜

B. 濯清涟不妖        ②康肃笑遣之

C. 水陆草木        ②其反激

D. 岂能暴涨携之去    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坎穴

3.对两文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B. 乙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C. 乙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 甲文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和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

阅读杜甫《望岳》一诗,完成文后小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哲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查看答案

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秋天景象的话。(80字之内)(4分)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硕果累累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                                                  

①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和丰富无悔的回忆。   ②最温暖的,是纯洁无瑕的真挚感情。③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单纯、善良做底色。④最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

A.④②③①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