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多读多背经典诗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 (...

多读多背经典诗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请工整、规范地默写古诗文名句。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5)赵师秀《约客》一诗中常被用来形容江南梅雨季节清新幽静的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惟吾德馨 (2)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3)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4)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古代诗文的背记与默写。试题(1)—(4)题为直接默写,难度不大;(5)题为理解性默写,难度较大。注意背记要准确,理解要到位,书写要正确。“惟、馨、笃、近、畏、遮、暗、塘、蛙”等字容易错写。 点晴:积累古诗文,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的积累理解分析并筛选,就可以正确地写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时间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带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纯洁无暇的童心、两小无猜的友情,抑或淳朴的民俗、传统的文化、见证城市历史的老建筑……当然也有许多事物正向我们走来,如梦想、冬天、中考的脚步、美好的未来……

请以“        ,渐行渐远”或“          ,越来越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在横线上填入一个恰当的词或短语,将标题补充完整后写作;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含有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文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结合孔子做人名言“不学礼,无以立”,按要求写一则微评论

4月20日,泰国网民在社交网络平台推特上贴出照片称数名中国中年女游客在泰国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候机大堂内围着一个纸箱打扑克。该网民批评称中国客不顾他人异样眼光,也不关心泰国的法律是禁止赌博的。而泰国警方事后发表声明称,中国游客这样做虽不犯法,但不应该。

提示:微评论,针对某事件、现象进行直接评论,短小精悍。

要求:①100字左右;②正确书写,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观点鲜明,言之成理,条理清晰;④不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云梦田

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安陵君,即楚国安陵君,与《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魏国安陵君是两个人;用事,当权,掌管事务。②江乙,人名。③云梦,地名。④景子,对景睢的尊称。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语 其 人 曰 国 危 矣 志 利 而 忘 民 危 之 道 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楚王安陵君       ____    ⑵请以云梦之田之耕以食____

⑶安陵君言于王而____    ⑷景睢失而退          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4.用自己的话指出本文所倡导的统治者应采取的为政之道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完成题目

点绛唇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释】

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

黏天浪:连天的波浪。

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查看答案

父亲的战场

父亲病了,他一病脾气就变得更大,骂得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扎着羊角辫的二妞说,她亲眼看到父亲把猪圈旁的玉兰花骂弯了腰。母亲笑呵呵地忽然拉下脸,接着话茬说是翻过院墙的风吹的。坐在门槛上喘着粗气的父亲说,真是被他骂弯的,还说凡是土里长的东西都是他说了算。

然而田间的麦子丝毫没有听他的话,火辣辣的太阳下依旧是前几日的模样,包括阳坡向来早熟的几亩麦子亦是始终泛着微黄,距可以搭镰时的真黄还远着呢!对着大块的麦田,父亲像娃娃一样大声嚷嚷:“我要吃上口新麦才会安心去死。”母亲站在一旁使劲用衣袖抹着眼泪,她晓得看不到新麦归仓,父亲是不会去城里瞧病的。他一旦倔强起来全家人个个都怕。

父亲命母亲隔三差五扶着他去麦田边查看。静谧的天空下麦子安详地生长着,完美无缺的麦穗齐刷刷地指向天去,成熟前的羞涩酿成了悬挂在麦叶上可抓住云彩的露珠。父亲发现了几只甲虫,麦芒将他伸出的手指扎出了血,他吮吸着对麦子傻笑。父亲当了一辈子农民,麦子标志着他的身份,更是他赖以存活的命根儿。父亲深知麦子贱了,他就贱了。年年麦种携带着天理发芽,株株麦子都是应该供奉的佛。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他是麦子,也是佛。佛不生病,佛不死,不能死。

父亲从床上挣扎着坐起来,依着窗户伸长脖子朝外望。六月的天说变就变,适才还见刘三牵着黄狗下河洗澡,一会儿乌云便沾上了我家门前的树梢,雨把村里人的心都淋湿了。父亲让我打开电视看天气预报,我却看到他的眼泪摔碎在窗台。

总是由母亲哄着喝药的父亲忽一日变得乖巧起来,皱着眉头大碗大碗喝着母亲亲手煎制的汤药。但他仍旧日渐消瘦,长吁短叹地躺在床上数日不曾下地走动。我笑他没男人的胆。他生气地挥舞巴掌掴我,我一溜烟跑出门外。“爹不像爹,像二妞,怕疼!”我对着院中柳树上搭窝的喜鹊喊。父亲穿鞋起身追我,没走几步便倒在堂屋,我急忙跑回扶起他。“大家快看啊,爹变成娃娃不会走路啦。”我还喊,对着石磨旁杏树上织网的蛛蛛喊。

父亲让跟来的母亲撕块粗布严实裹了他疼痛的肚子,继续追我……

母亲时常纳着鞋底笑呵呵地望着我和父亲争吵,她说她爱看我想着法子捉弄他。当父亲的腿脚又能生出力气时,他说还是我孝顺,并让我代替母亲搀他去麦田查看。

“三黄,三割”的鸟声从刘三家屋脊传来,麦子终于熟了,金黄色的欢笑四处流淌着。太阳将站在麦笼上的父亲点燃,他掐下一穗麦子放手掌仔细地捻,再吹去麦壳一粒粒送进口中,我看见他的泪水哗哗地流,最后他像大山一样轰然倒下。

第二天,母亲和我陪着父亲去县城做了手术。他的肚皮开了足足一尺长的口子,取出枚足足一斤重的肉瘤。

出院回家的第一天,母亲立刻用新麦给父亲擀面吃,我瞅见他碗中的面条是修长的一根。母亲说她要用这根面条缠住父亲的魂,她要他好好再活三十年。

1.文章围绕父亲写了多件事情,请填写下面空格,呈现文章脉络。

①父亲生病,脾气变大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麦熟了,父亲倒下了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作用,并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⑴父亲发现了几只甲虫,麦芒将他伸出的手指扎出了血,他吮吸着对麦子傻笑。(为什么麦子尚未成熟时,父亲对着麦子笑?)

⑵他掐下一穗麦子放手掌仔细地捻,再吹去麦壳一粒粒送进口中,我看见他的泪水哗哗地流……(为什么麦子成熟收割时,父亲却对着麦子哭?)

3.有人说“我”与父亲的争吵、追赶这一情节显得多余,你赞同这一说法吗?结合全文,阐述理由。

4.多层次多角度思考:文章叙述的是父亲与麦子的故事,为什么却以“父亲的战场”为题?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