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样简单而美好。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有的是人,有的是物,有的短暂,有的是融入血脉的长久的陪伴。

请以“陪伴”为标题或自拟一个包含“陪伴”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写出真情实感;③标点符号的运用力求正确、规范;④为公平起见,文中不要出现真实校名、姓名。

 

陪伴 禾苗的成长有阳光相伴:雄鹰的成长有云霄相伴;我的成长总有你陪伴。 在记忆深处总有你,从我开始记事起,就有你陪伴,还记得我刚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吗?那时,你牵着我的手,走过绿意浓浓的草坪,走过五彩缤纷的花园,走过麦浪滚滚的田野,走过雪花飞舞的山间,不论春夏秋冬,总有你牵着我的手,陪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第一天上学,我就背上了一个名叫“未来”的包袱,贪婪的我不论多么沉重都不会抛弃肩头上挑的“未来”.是你挑起了我的重担。挑起了我的“未来”。陪我走过了小学六年的时光。转眼大姑娘的我已经要上初中了,新的环境,新的面孔让我既胆怯又无奈,是你拉起了我的手,鼓励我走进学校,鼓励我坦然面对这些挫折,这些失意。 书山题海中,是你的一杯热牛奶给我能量,让我快速的完成作业;风雨交加中,是你的一把花伞给我一片宁静的天空;被子掉落时,是你一双温暖的手为我重新盖上,你的脚步把爱深深印在地板上。爱处无声胜有声,我的一生有你陪伴,在你的爱陪伴,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当我心中雨点来的时候,你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你是绿叶我是果实,我不断地吸允着你身体中的养分,自己茁壮了,你却憔悴了;你是港湾我是小船,当我在风浪中迷失方向时,你是我避风时的港湾,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泥你总是默默地陪伴我,帮助我、关怀我。你就像春日里的一滴甘露,总能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我那风干的记忆。你就像夏日的一颗擎天大树,总能在炎炎夏日中撑起我的蓝天。你就像一缕秋日的阳光,总能在萧瑟的秋风中温暖我的心田,你就像冬日里的一场白雪,总能在污浊的旅途中涤荡我的征尘。你的爱就是这样的没有杂质、,没有距离、更没有虚伪,仅仅是你在我的身边,默默地陪伴着我。 失意了,有你鼓励我;伤心了,有你安慰我,在慢慢的人生路上,有你陪伴我。在无边的黑暗里,有你陪伴我。在绝望的低谷里,有你陪伴我。叫我怎么能忘记你,我的母亲。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题目为“陪伴”,关键词语就是“陪伴”,这里的“陪伴”可以理解为:在某人或者某物的影响下,我的想法或者做法的改变。因而所写的内容,可以是人,如父母、老师、朋友等,也可以是一种情感,如与父爱、母爱、友谊等,也可以是跨越历史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还可以是物,如诗歌、词、书籍、玩具等。在结构文章上,如果写几件事时,可采用加小题目或者分镜头的形式,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题写记叙文难度较小。 点睛:写记叙性的作文,首先要考虑文章的立意,立意不高或没有新意,是很难拿到好的分数的;有了立意后,要选择能表现立意的材料;然后思考如何结构文章,最好要写出“波澜”。在叙写文章中,适当加入几句议论抒情性语句,让其在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让读者更清楚明了你的写作目的。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会跳舞的小桃树

马亚伟

(1)乡间的风像自由的翅膀,让人不由得想迎风而飞。大平原无边无际地开阔辽远着,麦田涌动着绿波,绵延而去。

(2)祖母盯着绿油油的麦田说:打猪草的时候,会遇上一棵小桃树,那可不是普通的小桃树,那是天上的仙桃,落下了一颗桃核,在人间生根发芽,长了出来,带着仙气。越是勤快的孩子,越可能遇上。遇到的人,是世上最有福气的人。

(3)我对祖母的话,深信不疑。

(4)绿色涌动的原野,蝴蝶和鸟儿翩然飞过。有风滑过脸颊,像一片温柔的鸟羽,光滑凉爽。每天

傍晚,我背起竹筐,约上同伴,在风中的田野上奔跑着。满地的野草嫩生生的,毛茸茸地招摇着。打猪草的时候,我不再追蝴蝶,逮蚂蚱。我有我的使命,我专注地打猪草。我一遍一遍翻着草。我知道,冥冥中有一棵小桃树会在某一个角落里等我,它是那样的神奇。可是,它在哪里呢?

(5)打了两年的猪草,依然没有祖母说的奇遇。祖母说,不能心急,慢慢等啊,只要你勤快,一定能遇上。

(6)等啊,盼啊,我长高了,草们也在每一个春天倔强地生长着。小桃树的诱惑始终在心里,不曾淡忘。

(7)那天黄昏,光线开始模糊。A暮色像大鸟的翅膀低垂了下来。我的手上早已沾满绿色的草渍。竹筐里的草被我塞得满满的,我还不肯回家。忽然,小桃树!小桃树在我眼前一晃,惊鸿一瞥,又淹没在无边的麦田里。我赶紧翻开丛丛的麦子和杂草翻找了起来,生怕她一下子逃了。翻了几下,真的找到了!

(8)她就那么窈窕地舞在麦田里,不慌不忙的样子。她并不知道我的苦心孤诣,就那么心平气和地舞着。B你看啊,小桃树,她在跳舞,舞姿婀娜,柔嫩的小叶子笑吟吟的。这个小小的绿色仙子,她罗裙飘飘,迎风舞动。她在夕露的润泽中,颜色愈发青葱。那样的绿色,一定是仙界最生动的一抹春,那么新鲜,灵动。小桃树摇摆着柔枝,呼吸着四野里畅快的风,似乎在为她降落凡间而快乐舞蹈。

(9)林梢的风,开始温柔的晚唱。在朦胧的天光下,我的心像一只飘飞的风筝,高高地飞着,有着无边的喜悦和满足。我出神地看着,想象着。有一天小桃树会开花,会结果。她的花,不是庸常的桃花。她的果,不是庸常的桃子。她是喝过仙露琼浆的,是上天赐予人间的,赐予我的。因为,我是一个勤奋、坚持的孩子。

(10)我忘记天擦黑了,直到祖母的呼唤声传来。我一扭头,看到祖母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她是一个神奇的预言家!她早就知道我会找到小桃树。

(11)回到家,祖母把小桃树栽种在小院里。祖母说,是我的勤快感动了小桃树。对我来说,小桃树,真的是一个美丽的奇迹。

(12)很多年过去了,祖母早已离开我,去了另一个世界。但她却在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乐观的祖母,在我小小的心里种下了一棵永远舞蹈的小桃树。

(13)小桃树,是一种憧憬,一种希望。年年岁岁,任凭世事起落,只要憧憬还在,便会与奇迹相遇;生活的原野,便会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略有删改)

1.文章以“会跳舞的小桃树”为题有什么作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A暮色像大鸟的翅膀低垂了下来

B你看啊,小桃树,她在跳舞,舞姿婀娜,柔嫩的小脸笑吟吟的。

3.第(7)段中“我”蓦然发现小桃树在眼前,心里会想到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我”想说的话。

4.为什么“对我来说,小桃树,真的是一个美丽的奇迹”?

 

查看答案

(1)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2)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3)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节选自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1.第(1)段中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和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的目的是什么?

2.最后一段中与第(1)段“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责任,“解除”和“卸却”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选自刘开《孟涂文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非真能好者也/之者不如乐之者    B. 明矣/当窗云鬓

C. 所谓有道而正也/蒙乃始    D. 问焉以一得/石兽于水中

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查看答案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蒙以军中多务 (                  )   

(2)鲁肃过寻阳   (                )

(3)即刮目相待   (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 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C. 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D. 本文详略得当,略写劝学经过,详写劝学结果,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

 

查看答案

依照下面画波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