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B. 那些人满腔义愤,来势汹汹,一进门就捣毁了家具和窗户,走的时候把能带走的财物都拿去了。

C. 他虽然腰缠万贯,但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身无长物

D. 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B 【解析】试题分析:A.“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同“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C.“身无长物”是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穷困。与“腰缠万贯”矛盾。D.“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妥贴  脂粉奁  层峦叠嶂  神州大地

B. 惩诫  城隍庙  震耳欲聋  恃才放旷

C. 帷幕  刽子手  周道如砥  一泄千里

D. 戏谑  墓志铭  猝不及防  折衷是非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cī)  毛(pī)  淆(hùn)   手蹑脚(niè)

B. (gù)  毋宁(wú)  猎(shǒu)  目结舌(chēng)

C. 吓(dóng)笑(shěn) 订(jiào)  呱坠地(gū)

D. (xué) 财(héng)症结(zhēng) 咄咄逼人(du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两小题。

东阳道中   (元)黄镇成

山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岸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

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似早梅花。

【注】碓(dui)利用水利捣米的工具。

1.“山桥枕浅沙”的“枕”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唐翁猎虎

纪昀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

1.下列加点词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失望,姑命食(准备)    B. 老翁童子曰(回头看)

C. 乃厚赠之。(派遣)    D. 夫!(真实可信,确实)

2.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B.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C.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D.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唐翁猎虎的神奇?作者借庄子的话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查看答案

人工智能赢了,人类该恐惧吗?

刘慈欣

    “AlphaGo”和李世石的围棋大战最终以4:1落幕。“赢了!正如我们登上了月球。”当“AlphaGo”在首场“人机围棋大战”中击败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九段后,“AlphaGo”创始人哈萨比斯第一时间在“推特”上如此写道。伴随人机大战而起的,除了有关人类尊严的话题,就是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恐惧。这种恐惧并非完全没道理,但可能方向错了。

像科幻小说或电影描述的那样,人工智能将“崛起”并最终统治人类,这是许多关心这一问题的人共有的恐惧。计算机刚出现不久,计算速度就远比人快,现在人工智能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人类,也只是量变而非质变,因为原本计算、检索等就是其擅长领域。而在其他领域,人工智能进展十分缓慢。很多事人类做起来易如反掌,计算机却基本上做不了,最明显的是理解自然语言,目前计算机只能做到把语言抽出来和数据库相匹配进行对应式理解,对于复杂语言的理解,计算机也无能为力。此外,人类的直觉、想象力等能力,对目前的计算机来说非常困难。目前,包括“AlphaGo”在内的弱人工智能,要想在智力上全面超越人类还遥不可及。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强人工智能如真能出现,人类依然可以应对。人工智能不可能强大到没有弱点。人类也不可能预测不到某种级别的强人工智能即将出现,所以必然会在其出现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譬如不让它与外部世界有硬件上的连接或是断绝所有能量供应,让其没办法生存等。再退一万步,即便强人工智能最后自我生存下来,避免被人类消灭,人类也可能找到与之共存的方法,并不是一定会被其奴役,比如人机结合就是一个共存的途径。

    人类要想抵达强人工智能阶段,至少还面临三道技术障碍,最终它们能不能被克服,目前仍不得而知。第一,我们对自身意识的产生、智力以及脑科学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大脑神经元数量就像银河系的星星一样有上千亿个,每一个神经元结构都极其复杂。第二,目前计算机的性能提升速度很快,但使用的结构与我们的大脑结构完全不同。而对新结构的计算机研究进展却很缓慢。第三,更为传统的障碍是现阶段计算机总体计算容量还没达到人脑的容量。

    其实,我们更应担忧的是人工智能将抢走人类的工作,而这种进程已经开始。目前,电子商务中的选货、付款等网络销售系统操作过程都需依赖人工智能。在可见的未来,更多的服务性行业、机械性的工作都将由人工智能替代,它可能让我们的社会结构产生很大改变。  

    因此,现在也到了需要考虑人类与人工智能关系的时刻。现在看来,人工智能和人类兼具伙伴、朋友和竞争对手的关系。核能最初作为恐怖武器曾可能毁灭世界,但最后还是人类的理性战胜了疯狂,现在核能基本被关到笼子中,成为了人类伙伴。人工智能也是这样,发展人工智能肯定面临风险,但任何技术发展都面临风险,人类不会因此而不去发展。人工智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希望,但发展过程中如果有危险,那我们必须共同去面对,并努力消除它。

(选自2016年3月《环球时报》,有删改)

【链接一】

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被称为强人工智能。我们目前能看到的人工智能被称为弱人工智能,主流科研集中在此。如果人工智能研究者最终设法跨越实现了强人工智能,那结果应该不是一台仅能匹敌人类智力水平的计算机。强人工智能最终会被用来引导自己的智力发展,它会专注于提高自己的设计,重新改写自身软件,使用进化技术来创建、测试和优化改进其设计,这将带来迭代过程,每次修改后系统都将变得更聪明能干。随着循环不断加快,最终的结果将产生智能爆炸,很可能最终产生一台比任何人类都聪明十万甚至上百万倍的机器。

(节选自2016年3月《三联生活周刊》)

【链接二】

    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个悖论,叫作莫拉维克悖论。对人工智能而言,高层次的推理几乎不需要计算,但低层次的感觉运动技能则需要大量的计算。这就导致一些对于人类来说非常困难的任务,例如精密点焊机等,对于机器人来说非常简单;而很多对于人类来说非常简单的任务,例如清理餐桌等,对于机器人来说却非常困难。这应了图灵奖得主、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特的话:“目前,人工智能在所有需要‘思考’的领域中成功了,但是却在人和动物‘不思考’的领域中失败了,‘不思考’比‘思考’在某种程度上更难。”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三】

    1997年,IBM公司制造的著名的“深蓝”计算机在一场国际象棋比赛中击败了世界国际象棋冠军盖瑞•卡斯帕罗夫。“深蓝”的运算速度是人脑的几百万倍,它就像一台计算器,会算算术但毫不理解什么是数学。前不久,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围棋程序“AlphaGo”以4∶1战胜了韩国棋手李世石。“AlphaGo”的表现则完全让人看不出是电脑在下棋,“AlphaGo”的成功秘诀就是模仿人类通过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多层的人工神经网络和训练它的方法。通俗讲就是指计算机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的机制来学习、判断、决策。                                                    

(摘自网络,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

(1)人类要想抵达强人工智能,至少面临三道技术障碍,主流科研都集中在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蓝”击败了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它的运算速度是人脑的几百万倍,所以它比人类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第一段中“赢了!正如我们登上了月球。”一句的表达作用。

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4.“AlphaGo”和李世石的机人大战最终以4:1落幕,这个结局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你会如何评价4:1的这个结果呢?请结合文章和三个链接材料谈谈你的见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