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儿行千里母担忧 ①每当人们听到那首《儿行千里》的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儿行千里母担忧

①每当人们听到那首《儿行千里》的歌,就不禁会为母亲对子女的深爱所打动:“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

②是啊,深深的母爱是许多人都曾经体会过的,但这种母亲牵挂儿女的现象为什么会存在?科学家最近对此进行了揭秘。

③母子连心是关键。科学家认为,之所以会存在“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普遍现象,主要是因为“母子连心”。而母子连心不是简单的文学比喻,而是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④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能够和他们的母亲实现彼此的心跳同步。研究人员让40对母婴面对面相处,并在每个人的心脏 部位配备了能够检测心跳的电极。随着母亲充满爱意的面容或是欢乐笑声的出现,母亲与孩子的心跳很快就“步调一致”了。加拿大的科学家还通过研究证实,母亲与婴儿还可以通过心灵的窗户——眼睛实现“母子连心”。母亲充满感情的眼睛,对婴儿构成一种强有力的有益刺激,导致婴儿脑内一种激素的浓度上升,使他产生愉悦幸福的感觉, 母亲与孩子的心跳很快就同步了。

                                                          。《二十四孝》上记载了一段轶闻:孔子的弟子曾参是个大孝子。一次,他在山中砍柴,家里来了客人,其母不知该怎么办,盼望儿子早点回来。于是她就咬自己的手指头,这时,在山中的曾参忽然感到心痛,就马上背柴归家,询问缘由。母亲说:“有客人突然来到,我咬指头让你感悟。”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认为,意识也有自己的酶场,并可能被任何人捕捉,但被 有亲缘等感情联系的人捕捉到的可能性更大。

⑥由此看来,“母子连心”是非常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母子连心呢?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一个研究团队的一个新发现,为解决这个谜团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⑦他们发现,在女性大脑中经常会发现一种非常特殊的细 胞——微嵌合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的细胞和另一个个体的细胞整合成的一种细胞组织。研究人员分析了59位女性死者的大脑,她们去世的年龄从32岁到101岁不等。结果发现,接近2/3的女性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存在她们所育男性胎儿的DNA,而且拥有的时间持续很长,因为拥有者中年龄最大的是94岁。这种现象说明胎儿的细胞进入了母亲的大脑。

⑧按照常理,人的大脑天然防御系统会阻止血液中的许多药物和细菌进入大脑,胎儿细胞自然也在被阻之列。那为什么母亲大脑会有自己孩子的细胞闯入,并在大脑中形成微嵌合细胞呢?科学家认为,最大的可能是胎儿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亲体内。而另外的研究也发现,胎儿也有可能获得来自双生子甚至是早先孕育的同胞兄弟姐妹的微嵌合细胞。这或许可以解释“母子连心”现象:彼此牵挂等互爱的产生,都源于彼此大脑有双方的细胞。

⑨目前这只是猜测,离定论尚早。但不管怎样,母子的相互关联在大脑里是有“根基”的。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联系上下文,第⑤段开头请写出过渡句,使说明的内容衔接自然。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章第⑤段讲述曾参的故事有何作用?

4.文章采用了               (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

5.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科学家认为,之所以会存在“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普遍现象,是因为“母子连心”。

B. 英国生物化学家鲁伯特•谢尔德雷克认为,意识也有自己的酶场,并被任何人捕捉。

C. 美国华盛顿大学一个研究团队的一个新发现,为解决“为什么母子连心”这个谜团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D. 胎儿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亲体内,母亲大脑便有了自己孩子的细胞闯入,并在大脑中形成微嵌合细胞。

 

1.文章第①段开篇引用了歌曲《儿行千里》,深情描述了母亲对子女的爱,引出了本文说明对象“为何儿行千里母担忧”,增加了文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母子连心”现象不仅表现在母亲与婴儿之间,成年人与母亲之间也照样存在。 3.示例1: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讲述了曾参与母亲虽隔得很远却能母子连心的故事,作为事例来具体真实地说明“母子连心”现象不仅表现在母亲与婴儿之间,成年人与母亲之间也照样存在。增强文章说服力。 示例2: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了《二十四孝》中曾参与母亲虽隔得很远却能母子连心的故事,具体生动地说明“母子连心”现象不仅表现在母亲与婴儿之间,成年人与母亲之间也照样存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可读性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4.逻辑顺序 5.C 【解析】 1.本题考查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如果文章以列举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 一般是为了引出说明的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第①段开篇引用了歌曲《儿行千里》,深情描述了母亲对子女的爱,引出了本文说明对象“为何儿行千里母担忧”,增加了文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联系上下文内容,用关联词连接句子,可以补充为:“母子连心”现象不仅表现在母亲与婴儿之间,成年人与母亲之间也照样存在。 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讲述了曾参与母亲虽隔得很远却能母子连心的故事,作为事例来具体真实地说明“母子连心”现象不仅表现在母亲与婴儿之间,成年人与母亲之间也照样存在。增强文章说服力。 4.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认识。通过了解全文内容,可以知道文章采用了逻辑顺序。文章1——5段说明“母子连心”是非常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6——9段探究母子连心产生的原因。这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判断即可。C项符合原文意思,本题要结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来理解判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名句中的空缺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汲汲于富贵。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

(7)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9)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忆钱塘江

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_____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面句中的______一词。

2.请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对诗歌第三、四句进行鉴赏。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选出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浊浪空(冲向)    B. 暮冥冥(迫近)

C. 春和明(风景)    D. 异二者之为(或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刻唐贤今人是否赋予上             真不知马也

B. 物喜                           其境过清

C. 览物情                           名者谁

D. 感极悲者矣                       明知不能通其意

3.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

B. “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但这些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C. “微斯人,吾谁与归?”流露出作者悲观的情绪。

D. 语言大量运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4.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词语。

(1)前人之述(___________)              (2)暮冥冥(___________)

(3)国怀乡(___________)                  (4)不物喜(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岳阳楼记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 作者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迁客骚人的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仁人的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两种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启示?

 

查看答案

下列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简•爱毕业后登广告找到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于是她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

B. 曹操十万大军进攻荆州,刘备带领几千士兵河数万百姓南逃,赵云负责保护刘备家小。

C. 亲眼看见衣衫褴褛的杜小康在校门外摆小摊,桑桑心里很是难过,便偷偷把桑乔珍藏的奖品笔记本为杜小康抄写课本。

D. 桑提亚哥是一个“硬汉”形象,他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却是精神上的强者。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B. 放眼望去,满山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C. 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D. 纪录片《舌尖上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