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山门圮于河 圮 ______ (2)湮于沙上 湮 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于 ___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之 ___
3.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_)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
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刘禹锡)
(2)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 。(《约客》赵师秀)
(3)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4)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
(5)古代文人墨客常借“禽鸟”这一意象来传情达意。李商隐在《无题》中,用青鸟传情表达对爱人的牵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在《秋词》中,用鹤儿冲天展现对生活的乐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
B. 明朝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C.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塑造了鲁智深、李逵等英雄人物形象。
D.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英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他的名著诗作还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B. 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C.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D.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述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不用韵的,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 ;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回归经典、弘扬国学——校园诗词大会”。
C. 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虎爸狼妈”的必要性。
D.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