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和我保持距离 张爱国 ①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那天刚下课,邮递员送来...

请和我保持距离

张爱国

    ①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那天刚下课,邮递员送来一封信,没有寄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只写着“张爱国收”。

    ②待看了信,我很吃惊,这位在信里也没有留名的学生,整封信从头至尾都在辱骂我,不仅给我起了一系列侮辱性的绰号,还一次次说我是“误人子弟”,是教师队伍里的“害群之马”……

    ③我很快就断定写这封信的是刚毕业的学生马力。初二时,一次,我批评他时的确过了分,一定是给他带来了伤害和怨恨。

    ④虽然马力的信太过分,但我还是深刻反思了自己。反思的结论竟然是我真的有点在“误人子弟”。也在这时,我有了一个下海的机会,于是毅然辞了职。

    ⑤就像我教书时总是优秀教师一样,从商的我很快也成了一名出色的企业家,但我一直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并没有买车。

    ⑥一次,我乘公交车,竞意外地在车上碰见了马力。

马力触电一般地站起身,跑过来,握住我的手:“张老师……张老师……我……”

⑧我说:“你这个东西,毕业这么多年了也不来看看老师,也不给老师写信。”

    ⑨马力只是不断地说:“对不起,对不起老师……”

    ⑩渐渐的,马力的紧张和尴尬消失了,他大概是确信了我并不知道那封信是他所写。下车后,马力坚决要请我吃饭。

    11饭间,我知道马力大学已毕业一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说:“马力,当年那么多学生,就数你小子脑瓜子最活,愿意在我公司干吗?”马力一听,感激得眼泪都下来了。

    12或许是作为对自己当年错误的补偿吧,马力的工作十分卖力,也十分出色。我也对马力越来越欣赏,不断地给他提职、加薪。

    13对于那封信,我差不多忘了,即使偶尔想到,也是淡然一笑:谁在孩子时代不犯错误?

    14两年过去了。一天晚上,马力陪我吃饭,他一次次举杯敬我,也一遍遍说着感谢我的话。

15我分明喝高了,笑了笑说:“马力啊,要说感谢,应该是我感谢你啊!”

16马力赶紧说:“恩师,您这是说的哪里话?”

    17“我是实话,马力,我真的感谢你!”我打着酒嗝却又真诚地说,“要不是你当年提醒了我,我如今可能还是那匹误人子弟的害群之马呢。”

    18马力短暂的吃惊后,就满脸通红,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很快,马力找了个理由,结束了晚餐。

    19第二天,马力没来上班,手机关机。第三天,第四天,马力都没有来——他竟然与我不辞而别!

    20很长时间我都无法理解马力的不辞而别,直到不久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的话:“人与人应该有一些距离,就像你隔着一层窗户纸看室内,你觉得很洁净,但一旦捅破这层纸,你会发现其实房子里充满了灰尘和污垢。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污点’,你只能将它保留在心中,哪怕是双方的心照不宣也可以,但就是不能说出来……”

    21只是我明白这一点太迟了,因为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见过马力一次。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情节

主要事件

十年前

开端

收到刚毕业的学生马力很过分的一封来信。

偶遇马力后

发展

(1)

两年后的一天晚上

高潮

(2)

不久前

结局

看杂志受启发,明白了马力不辞而别的原因。

 

 

2.联系全文内容,分析文中“我”的形象。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马力的不同心理。

(1)马力触电一般地站起身,跑过来,握住我的手:“张老师……张老师……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力短暂的吃惊后,就满脸通红,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朋友之间应该“亲密无间”“推心置腹”呢,还是应该“保持距离”呢?请你结合选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1.(1)打消马力的担心,请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并不断提携他。 (2)酒后透露了当年那封信的内容,导致马力不辞而别。 2.“我”勇于自我反思:收到马力很过分的信后,冷静反思,下海经商;勇于自责:看杂志后醒悟马力不辞而别的原因,并深深地愧疚;宽容、真诚:偶遇写过分的信给自己的马力,不仅宽慰他,请他到自己公司工作,还大力提携他,酒后真心地感谢马力。 3.马力没想到会遇见“我”,为当年写了那封过分的信而紧张、难堪。马力终于知道“我”两年多来一直瞒着他,原来“我”早就知道那封过分的信是他写的,因而格外失落、难堪。 4.示例一:我认为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间,适当的距离感有利于和睦相处,正如选文所说,有些事情如果挑明了就会造成彼此的尴尬。 示例二:我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以诚相待。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不分彼此、知无不言的,如果有了距离,就会显得生分,也显得不够真诚坦荡。选文中马力之所以不辞而别,是因为他和老师还不是真正的朋友,交情不够深厚。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故事发展部分:打消马力的担心,请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并不断提携他。高潮部分:酒后透露了当年那封信的内容,导致马力不辞而别。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 “我”勇于自我反思:收到马力很过分的信后,冷静反思,下海经商,体现了勇于自责:偶遇写过分的信给自己的马力,不仅宽慰他,请他到自己公司工作,还大力提携他,酒后真心地感谢马力,体现了宽容;看杂志后醒悟马力不辞而别的原因,并深深地愧疚,体现了真诚。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3.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第一句说明为当年写了那封过分的信而紧张、难堪。第二句说明马力知道了真相后失落、难堪。 4.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理解。这类自主探究的题目,是中考的主流题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做这类试题,一方面要结合全文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智慧不会衰老

鲁先圣

    ①苏格拉底长相十分丑陋,扁平的鼻子,大腹便便,粗矮的身材,还有些秃顶。但是,在当时的雅典城邦,他丑陋的相貌与他睿智的哲学同样享有盛名。人们知道雅典有一个长相十分丑陋的苏格拉底,同时更知道苏格拉底无与伦比的智慧。

    ②苏格拉底本人从来也没有介意过自己长相的丑陋,他并不在乎自己出现在什么地方会给他人留下难堪的印象,相反,他总是穿着褴褛的衣服,光着脚到处走。他大部分时间都会准时出现在市中心的广场边,发表演讲,撒播智慧,告诉人们幸福的真谛。只要他一出现,整个城市似乎就动起来了,人们像时刻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出现,立刻就从四面八方围拢到他的身边。他立刻就成为城市的核心。大家不是围观嘲笑,而都是静静地听着他的演讲,感受他的智慧。

    ③有人问过苏格拉底,你长得这样丑陋,怎么丝毫没有羞耻的感觉?苏格拉底这样回答:每个人的容貌都是天生的,生得美和丑都没有必要炫耀和自卑,再漂亮的面孔也会衰老,只有美化自己的心灵,用自信和智慧去塑造你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形象,才会具有永恒的魅力。

    ④面对苏格拉底,人们容易想到这样一句话:上帝是公平的。上帝给了他无比丑陋的外貌,同时又给了他超凡绝伦的智慧。当他出现在城市街头的时候,人们关注他什么呢?是他的丑陋的容貌,还是他的智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只是对他的智慧津津乐道,也没有人因为他的丑陋而否定他的哲学。

    ⑤其实,长相并无美丑的标准,有的人以小巧精致为美,有的人以强悍粗犷为美,有的人欣赏杨柳细腰的纤弱,有的人喜欢丰腴富态的高贵,我们大家都是其中美的一种,没有什么真正的丑陋。美是一种你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苏格拉底喜欢去公共场合,他没有考虑自己的容貌会引起什么议论,而是考虑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吸引他人,征服他人,引领人们走进自己的心灵,获得心灵的快乐和幸福。事实上,当时的苏格拉底,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完全征服了人们,人们心目中的苏格拉底形象,不再是那个长相丑陋的人,而是一个具有高深智慧充满魅力的哲人。

    ⑥苏格拉底把自己变成了一种美的象征,而且这种美是永恒的,甚至到了几千年后的今天,他的美依然在全人类闪耀着耀眼的光辉。

    ⑦一个人的长相并不是最紧要的,如果一个人把长相看成人生的关键,就一定会与幸福背道而驰。容貌是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老的。不会衰老的,只有智慧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客观地介绍了苏格拉底的长相和智慧,为下文的分析作好了必要的交代。

B. 第⑤段指出美只是一种相对而言的主观感受,并没有科学的标准,因而人们眼中的苏格拉底不仅不丑陋,还因为智慧高深而充满个人魅力。

C. 文中反复将苏格拉底的外貌与智慧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智慧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D. 本文意在告诉读者,要用智慧找到生活中的幸福和自信,无需注重外表。

2.下列内容不属于第⑥段中“这种美”的一项是(    )

A. 秦始皇运用自己的雄才大略,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

B. 曹雪芹耗尽心血创作的《红楼梦》,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

C.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精彩的内容。

D. 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3.联系全文,谈谈对文章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诸葛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后蜀使至,群臣并会,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好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马。”恪因下谢,权曰:“马未至而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令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恪之才捷,皆次类也。权甚异之,欲试以事。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吴书十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孙权大群臣/群臣并    B. 乞请笔两字/香远

C. 马未而谢何也/宾如归    D. 权甚之/渔人甚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夫 蜀 者 陛 下 之 外 厩 令 有 恩 诏 马 必 至 也 安 敢 不 谢

3.选文主要展现了诸葛恪的什么特征?从哪些事件中可见?

 

查看答案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世______    (2)父其然也______    (3)日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叙写“神童”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揭示了后天教育对于人的成才的重要性。

B. 全文叙事简约,如第二段中一“闻”一“见”一“问”,寥寥数语,即交代了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的几个阶段。

C. 善用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全文主要通过“材人”与“众人”的对比,突出了“不受之人”的严重后果。

D. 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对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伤和惋惜,进而借事说理,提出了对世人的告诫与警醒。

 

查看答案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人在一生中要作出无数次选择,正是一些关键的抉择成就了美丽人生:陶渊明弃官归隐的理性抉择,使他成为名垂千古的真正隐士;邓稼先毅然回国的果断抉择,使他成为流芳百世的“两弹”元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今,我们的个人信息无时无刻在被收集,这些数据被屯集在银行、学校、航空公司、电商平台,甚至快递公司。(在“无时无刻”后加上“不”)

B. 台风“莫兰蒂”破坏力惊人,不仅给厦门造成重创,也给毗邻的粤东地区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是狂风暴雨。(删去“不小的影响是”或“是狂风暴雨”)

C. 由首都文明办主办与策划的“卢沟月·家国情”——2016中秋赏月会,9月15日在卢沟桥拉开序幕。(将“主办”与“策划”互换位置)

D. 有些网站平台对于出售身份证、银行卡信息的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没有起到应该承担的监管。(在“监管”后加上“责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