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的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 随声附和 骇人听闻 妇孺皆知 刚毅不屈 锲而不舍
B. 郑重其事 微不足道 颠沛流离 重峦迭嶂 日薄西山
C. 销声匿迹 冲耳不闻 粗织滥造 莫衷一是 合辙押韵
D. 怡然自乐 世处桃园 油光可鉴 无可置疑 翻来覆去
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痴想/炽爱 记载/载重 堕落/坠落 沟壑/喝彩
B. 雾霭/阴霾 缄默/减负 头晕/晕车 绮丽/畸形
C. 晨曦/熹微 逞能/锃亮 伧俗/悲怆 怪诞/垂涎
D. 告罄/钟磬 斟酌/湛蓝 瑟缩/苦涩 可鄙/睥睨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有好多次我都想将学习的课程扔掉一半,因为许多内容只让人白费力气与心灵超载,而不能容纳那些真正有价值的知识珍宝。要想一天之内读四五种不同文字、内容迥异的书,而不失去重点,根本是不可能的。当一个人为了应付考试和测验而匆忙紧张地读书,就会在脑子里堆满各种杂乱的小玩意儿,一点儿用处也没有。目前,我脑子里就塞满了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无法把它们整理出个头绪来。每当我进入自己心灵的王国时,就好像是闯进了瓷器店里的公牛,各种知识的碎片犹如冰雹一样朝我头上打来。当我设法躲过它们时,各种论文的鬼怪和大学的精灵就紧紧追赶上来。对这些特地前来膜拜的偶像,我现在真想把它们打个粉碎。
大学生活中我最怕的鬼怪要算各种各样的考试了,虽然我已同它们较量过好多次,把它们打翻在地,但它们又爬了起来,张着一副狰狞的面孔朝我扑来,吓得我灵魂出窍。考试的前几天我拼命地往脑子里塞各种神秘的公式和无法消化的年代资料——犹如强行咽下那些无法入口的食物,真使人希望同书本和科学一起葬身海底,一死了之。
最后,可怕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如果你看了试卷以后,觉得有备无患,并能把你需要的东西呼之即出,那你就是个幸运儿了。但常常是,你的军号吹得多么响也无人听见,记忆和精确的分辨能力在你最需要它们的时候,偏偏张开翅膀飞得不知去向,真急得叫人气死,你千辛万苦装到脑子里的东西,在这紧要关头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1.上述选文选自美国名著《____________》,文中的“我”是被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誉为与拿破仑一样伟大的杰出人物________。
2.选文描述了哪些令“我”害怕的大学生活?写这些感受有哪些作用?
3.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选文用了哪些方法使读者读起来感到形象生动、感同身受?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手机促进了人与人的交往,却也能导致人与人的隔膜;电脑快捷了人们的工作,却也能分散人们宝贵的精力;小组合作改善了学习方式,却也能加剧两极分化……
请以“因 而改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请和我保持距离
张爱国
①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那天刚下课,邮递员送来一封信,没有寄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只写着“张爱国收”。
②待看了信,我很吃惊,这位在信里也没有留名的学生,整封信从头至尾都在辱骂我,不仅给我起了一系列侮辱性的绰号,还一次次说我是“误人子弟”,是教师队伍里的“害群之马”……
③我很快就断定写这封信的是刚毕业的学生马力。初二时,一次,我批评他时的确过了分,一定是给他带来了伤害和怨恨。
④虽然马力的信太过分,但我还是深刻反思了自己。反思的结论竟然是我真的有点在“误人子弟”。也在这时,我有了一个下海的机会,于是毅然辞了职。
⑤就像我教书时总是优秀教师一样,从商的我很快也成了一名出色的企业家,但我一直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并没有买车。
⑥一次,我乘公交车,竞意外地在车上碰见了马力。
⑦马力触电一般地站起身,跑过来,握住我的手:“张老师……张老师……我……”
⑧我说:“你这个东西,毕业这么多年了也不来看看老师,也不给老师写信。”
⑨马力只是不断地说:“对不起,对不起老师……”
⑩渐渐的,马力的紧张和尴尬消失了,他大概是确信了我并不知道那封信是他所写。下车后,马力坚决要请我吃饭。
11饭间,我知道马力大学已毕业一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我说:“马力,当年那么多学生,就数你小子脑瓜子最活,愿意在我公司干吗?”马力一听,感激得眼泪都下来了。
12或许是作为对自己当年错误的补偿吧,马力的工作十分卖力,也十分出色。我也对马力越来越欣赏,不断地给他提职、加薪。
13对于那封信,我差不多忘了,即使偶尔想到,也是淡然一笑:谁在孩子时代不犯错误?
14两年过去了。一天晚上,马力陪我吃饭,他一次次举杯敬我,也一遍遍说着感谢我的话。
15我分明喝高了,笑了笑说:“马力啊,要说感谢,应该是我感谢你啊!”
16马力赶紧说:“恩师,您这是说的哪里话?”
17“我是实话,马力,我真的感谢你!”我打着酒嗝却又真诚地说,“要不是你当年提醒了我,我如今可能还是那匹误人子弟的害群之马呢。”
18马力短暂的吃惊后,就满脸通红,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很快,马力找了个理由,结束了晚餐。
19第二天,马力没来上班,手机关机。第三天,第四天,马力都没有来——他竟然与我不辞而别!
20很长时间我都无法理解马力的不辞而别,直到不久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的话:“人与人应该有一些距离,就像你隔着一层窗户纸看室内,你觉得很洁净,但一旦捅破这层纸,你会发现其实房子里充满了灰尘和污垢。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污点’,你只能将它保留在心中,哪怕是双方的心照不宣也可以,但就是不能说出来……”
21只是我明白这一点太迟了,因为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见过马力一次。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 情节 | 主要事件 |
十年前 | 开端 | 收到刚毕业的学生马力很过分的一封来信。 |
偶遇马力后 | 发展 | (1) |
两年后的一天晚上 | 高潮 | (2) |
不久前 | 结局 | 看杂志受启发,明白了马力不辞而别的原因。 |
2.联系全文内容,分析文中“我”的形象。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马力的不同心理。
(1)马力触电一般地站起身,跑过来,握住我的手:“张老师……张老师……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力短暂的吃惊后,就满脸通红,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朋友之间应该“亲密无间”“推心置腹”呢,还是应该“保持距离”呢?请你结合选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智慧不会衰老
鲁先圣
①苏格拉底长相十分丑陋,扁平的鼻子,大腹便便,粗矮的身材,还有些秃顶。但是,在当时的雅典城邦,他丑陋的相貌与他睿智的哲学同样享有盛名。人们知道雅典有一个长相十分丑陋的苏格拉底,同时更知道苏格拉底无与伦比的智慧。
②苏格拉底本人从来也没有介意过自己长相的丑陋,他并不在乎自己出现在什么地方会给他人留下难堪的印象,相反,他总是穿着褴褛的衣服,光着脚到处走。他大部分时间都会准时出现在市中心的广场边,发表演讲,撒播智慧,告诉人们幸福的真谛。只要他一出现,整个城市似乎就动起来了,人们像时刻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出现,立刻就从四面八方围拢到他的身边。他立刻就成为城市的核心。大家不是围观嘲笑,而都是静静地听着他的演讲,感受他的智慧。
③有人问过苏格拉底,你长得这样丑陋,怎么丝毫没有羞耻的感觉?苏格拉底这样回答:每个人的容貌都是天生的,生得美和丑都没有必要炫耀和自卑,再漂亮的面孔也会衰老,只有美化自己的心灵,用自信和智慧去塑造你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形象,才会具有永恒的魅力。
④面对苏格拉底,人们容易想到这样一句话:上帝是公平的。上帝给了他无比丑陋的外貌,同时又给了他超凡绝伦的智慧。当他出现在城市街头的时候,人们关注他什么呢?是他的丑陋的容貌,还是他的智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只是对他的智慧津津乐道,也没有人因为他的丑陋而否定他的哲学。
⑤其实,长相并无美丑的标准,有的人以小巧精致为美,有的人以强悍粗犷为美,有的人欣赏杨柳细腰的纤弱,有的人喜欢丰腴富态的高贵,我们大家都是其中美的一种,没有什么真正的丑陋。美是一种你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苏格拉底喜欢去公共场合,他没有考虑自己的容貌会引起什么议论,而是考虑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吸引他人,征服他人,引领人们走进自己的心灵,获得心灵的快乐和幸福。事实上,当时的苏格拉底,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完全征服了人们,人们心目中的苏格拉底形象,不再是那个长相丑陋的人,而是一个具有高深智慧充满魅力的哲人。
⑥苏格拉底把自己变成了一种美的象征,而且这种美是永恒的,甚至到了几千年后的今天,他的美依然在全人类闪耀着耀眼的光辉。
⑦一个人的长相并不是最紧要的,如果一个人把长相看成人生的关键,就一定会与幸福背道而驰。容貌是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老的。不会衰老的,只有智慧。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客观地介绍了苏格拉底的长相和智慧,为下文的分析作好了必要的交代。
B. 第⑤段指出美只是一种相对而言的主观感受,并没有科学的标准,因而人们眼中的苏格拉底不仅不丑陋,还因为智慧高深而充满个人魅力。
C. 文中反复将苏格拉底的外貌与智慧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智慧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D. 本文意在告诉读者,要用智慧找到生活中的幸福和自信,无需注重外表。
2.下列内容不属于第⑥段中“这种美”的一项是( )
A. 秦始皇运用自己的雄才大略,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
B. 曹雪芹耗尽心血创作的《红楼梦》,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
C.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精彩的内容。
D. 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3.联系全文,谈谈对文章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