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的养生经验可靠吗
方舟子
①在微信上看到一份《江苏省百岁老人调查报告》,号称是“颠覆性的调查结果”。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到2010年底,江苏百岁以上的老人共有2153人,居全国前列。江苏这次调查了2095位百岁老人,将其生活经验归纳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经常进行锻炼、喜欢吃豆制品、喜欢喝白开水、吃腌菜荤菜、大多爱喝粥、多吃江海河三鲜和当天菜、主食粗杂粮、常吃凉拌菜、爱吃白菜萝卜、葱姜蒜等。其中有的生活经验,例如不经常锻炼、爱吃腌菜荤菜,与现代保健常识不符,所以称之为“颠覆性”。
②在中国和其他国家,还有很多长寿之乡,那里的老寿星的生活经验此前也有人总结归纳过。对比这些长寿经验,五花八门,极具地方特色,很少有共同点。如果非要找共同点的话,就是往往发现有的长寿老人有很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不抽烟、少喝酒是公认的保健常识,但有的长寿老人却抽烟、酗酒。例如活了122岁的法国卡门夫人是有可靠记录的最长寿的人,但是她21岁就开始抽烟一直抽到117岁。又如,心态好历来被认为是长寿之道,但《江苏省百岁老人调查报告》发现,固然有的百岁老人性格温和从不发脾气,但也有的百岁老人性格倔强,常发脾气,遇事想不开,他们只好把后者归结为“能通过宣泄达到心理平衡”,从不发脾气好,常发脾气也好,正说反说都有理。
③其实这些所谓长寿之乡的长寿经验,归纳的是当地的生活习惯,当地大多数人都是那么生活的,但是当地大多数人并没有因此长寿。在任何一个地方,特别长寿的百岁老人都只是少数。他们特别长寿的原因,不是因为这些生活习惯,更不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而是因为他们碰巧有某种长寿基因,使得他们对不良生活习惯有更强的免疫力,如果他们有更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话,说不定能活得更长、更健康。某个地方之所以有比例相对较高的百岁老人,是因为那里碰巧有些人携带着长寿基因,那个地方相对较闭塞,小范围通婚的结果让当地某种长寿基因的频率比较高。所以所谓长寿之乡,往往是在偏僻的地方。何况一些所谓长寿之乡其实是炒作出来的。
④也就是说,百岁老人得以长寿,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基本没有关系。如果对真正的长寿之乡进行基因普查,寻找长寿基因,借此发现长寿机制,是有科研价值的;但是去归纳总结百岁老人的生活经验,则没有什么意义。你是不具有长寿基因的普通人,梦想遵循这些所谓长寿经验就能长寿,是要落空的。如果连某些百岁老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也照搬,则是找死。
⑤科学保健知识并不是根据百岁老人的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来的。而是用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离体实验、动物实验、人体临床试验等科学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它不能保证每个人能因此健康长寿,但是对普通人群来说,它提供了健康长寿的最大可能性。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标题以设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突出了全文说明的重点内容。
B. 第②段举法国卡门夫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有的长寿老人有很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C. 第③段在排除不科学的长寿原因基础上,指出百岁老人长寿是因为他们的长寿基因,与各大媒体炒作的所谓养生经验、生活方式毫无关系。
D. 本文条理清楚,先由“颠覆性的调查结果”引出话题,接着深入分析长寿老人长寿的真正原因,最后指出普通人群健康长寿的科学方法。
2.下列对养生经验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不爱发脾气的老人大多比爱发脾气、遇事想不开的老人更长寿,因此,保持好心态是一条重要的养生经验。
B. 一些老人特别长寿,是因为他们所拥有的某种长寿基因使他们对不良生活习惯有更强的免疫力。
C. 在长寿之乡进行基因普查,发现长寿基因和长寿机制,比所谓的养生经验更有科研价值。
D. 与百岁老人的生活经验相比,科学保健知识为普通人群提供了健康长寿的更大的可能性。
3.看了《江苏省百岁老人调查报告》这篇文章后,被奶奶逼着锻炼和吃新鲜青菜的爷爷决定还是按照原来的生活习惯宅在家里,吃腌菜荤菜。请你根据文中知识劝说他。
你说:“ ”
长洲尤翁开钱典①。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②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③,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之?”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释】①钱典:当铺。②詈(lì):骂人。③事:量词。件,样。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翁徐谕之曰/寡人谕矣 B. 默然而去/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C. 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一色愈恭礼愈至 D. 人服其识/朝服衣冠,窥镜自视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
3.尤翁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短文两篇》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无案牍之劳形 (2)濯清涟而不妖 (3)陶后鲜有闻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紧扣“德馨”这个中心词,从室外景、往来人和室中事三个角度突出了“陋室不陋”。
B. 两文都提及了古代名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委婉地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志趣。
C. 乙文从不同方面描绘了莲的美好形象,其实目的在于以莲自喻,突出自己的“君子”风范。
D. 乙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目的在于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衬托莲的美好形象。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不同的人读书的目的不同,对待书籍的态度也迥然有异:为了获得知识而读书的人把书籍看作可敬的智者,为了寻求人生意义而读书的人把书籍视为指路的明灯; ; 。
下列选文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突发事件增多,去年我国猝死人数近60万左右,意外伤害死亡人数350万,较前几年呈上升趋势。
B. 虽然民众的急救意识有明显提高,但急救知识还远达不到全民普及的要求。
C. 10月20日,北京市学生应急救护培训现场会在北京市回民学校召开。
D. 8月份以来,本市已有一万多名大中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了外伤包扎、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操作技能,在未来需要时具备自救、施救能力。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考前夕,班主任谢老师念念有词地嘱咐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考出理想成绩。
B. 据公安机关披露,台湾电信诈骗团伙作案手段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
C. 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半城山色半城湖,“三山”与“两湖”相得益彰。
D. 就算追根溯源到天涯海角,中国政府也要将逍遥海外的巨贪绳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