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评 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

评 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⑪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⑫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⑬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 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⑭“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⑮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的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⑯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⑰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

(1)小学三年级时,  _;

(2)十多年后,___。

2.第⑧段画线句反映了“我”当时__ __和__的心理。

3.第⑭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4.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

5.读完本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1.(1)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一学期后,我才突然得知是误读。(2)我当了老师,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误读。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 2.排比、急切、疑惑。 3.【题示】本题间接考察了描写方法,考试可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加以鉴赏。可以将本题转化为“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来思考。 4.B 5.【提示】本题可以转化为“标题的好处(作用)”类题型来思考,再加以比较、回答本题时,要关于运用其他考题,第18题就是一个提示。林结构角度来看,“评语”这具题目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包含了“小学时老师广评语对我的作用”和“十多年后我作为老师写评语给学生”两部分,如果改为“误读”,只涵盖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不够全面。“评语”这个标题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内容角度来看,“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批评老师的字迹不清。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通过老师的评语让作者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引以为戒,其中也不乏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式要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的提取,先提炼出“某某干什么”或“某某怎么样”的形式,再补充需要强调的时间、地点、结果即可。仔细阅读文章,按照时间顺序的提示,抓住“小学三年级时”“十多年后”的时间段,从“我”与老师之间发生的事情方面来概括事件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三个句子结构、内容、语气相同,所以是排比句式,结合上文具体情节可体会此时我急切、疑惑的心情。第(2)小题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对我的厌恶及对老师评语的不满和失望。 点睛: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1)品析语言技巧(方法);(2)不同方法的一般作用(规范化)(3)结合语境分析具体的作用,写出什么内容,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理解。(具体化)(4)揭示表达效果(联系中心、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人物情感、性格、品质……)。 3.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作用的分析。解答题目的作用要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三个角度来考虑。内容: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事件;点名文章的主旨;之处文章的主要人物。结构: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等。艺术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联系全文内容来分析,题目中的“评语”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用“评语”作标题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中心,通过老师的评语让作者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引以为戒,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2017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宣传读书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读书现状】     读书现状调查表

 

调查项目目学段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3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的比重

     27.8%

     35.8%

     45.6%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名著填空。

   “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这句话出自小说《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之口,他是一位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他曾在海底用_______________做的笔写字,他在荒岛建造的潜艇是利用____________来提供能源的。

 

查看答案

名句积累。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天祥在抗元失败,身陷绝境之时,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

③《与朱元思书》中表现作者人生志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谢朓楼上,李白抒发了“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须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

②如果故事很长,则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

③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

④说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

⑤谈天是和“谈得来”的人交谈,无须费许多心机去吸引对方。

A. ④⑤①③②    B. ④⑤③①②    C. ⑤③②①④    D. ⑤④②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认真复习是我们能否在期中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的保证。

B. 语文,有着无穷的魔力,既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C. 当代青年应担负起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

D. 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起不畏艰难的勇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