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阅读理解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歌阅读理解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作者一方面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或已经不在世。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诗人从岭南被贬的地方逃回来,途径汉江时写的一首诗。因而“断”和“复”反映的是作者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而思念亲人,精神极为痛苦的生活。 2.试题分析:靠近家乡了,可是变得“情更怯”和“不敢问”,这是作者内心矛盾,想见亲人,又担心牵累家人,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触到诗人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文言文阅读

陶侃惜谷    

《晋书》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划一处)

汝 既 不 田 而 戏 贼 人 稻

2.翻译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3.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亦不其姓字   详:知道

B. 因以为号焉     焉:语气助词

C. 戚戚于贫贱   戚戚:心情急切的样子

D. 赋诗       觞:酒杯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亲旧知如此   真无马邪

B. 既醉退       中峨冠多髯者

C. 此自终       中有足乐者

D. 无怀氏民欤   水陆草木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作者是陶渊明,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

C. “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 “环堵萧然”“晏如也”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 “性嗜酒”“期在必醉”,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花中四君子指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B. “总角”、“垂髫”都指童年,“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及笄”指女子20岁。

C. 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 “马大哈”指粗心大意的人,“马屁精”指善于拍马屁的人。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云长水淹七军,曹军大将于禁死战,庞德投降。

B. “三分自是多才俊,又显江南陆逊高”是称赞陆逊火烧连营,致刘备败走白帝城。

C. 孔明巧布八阵图,几乎置陆逊于死地,幸得孔明岳父黄承彦帮助,才顺利脱险。

D. “武乡侯四番用计,南蛮王五次遭擒”中“武乡侯”指诸葛亮,“南蛮王”指孟获。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是各国记者在博鰲亚洲论坛上报道。

B. 马航MH370的神秘失踪,一步步成为正在民用航空历史上最让人费解的谜案。

C.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是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D. 我国计划发射8颗导航卫星,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中的新技术进行验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