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如果说表扬像阳光,那批评就像雷雨。人们大多喜欢享受阳光的抚触,却对雷雨的洗礼心生畏惧。殊不知,雷雨既能使天地清新,也能滋养万物,还能……
请以“批评也是一种滋养”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
(2)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3)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阅读下面的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已渐渐成为广大旅客首选的出行交通工具,那么,高铁究竟为何如此受旅客们的青睐呢?
从最初的“绿皮车”到快速列车,速度的提升缩短了旅程,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对于高铁,速度更是在快速列车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在这个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时代,跟时间赛跑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坐过高铁的都知道,高铁舒适度高,服务质量跟航空不相伯仲,细节也是追求尽善尽美。不仅提供无线wifi、充电插座、沙发床、平板电脑等用品,而且商务座还有乘务员贴心服务。
说到服务,就要谈一谈价格了。众所周知,同里程的高铁价格是低于航空价格的,出行千里仅百元。近期铁路集团投入的“高铁快运”服务,货运价格也低于其他快递行业,而且朝发夕至,效率可见一斑。
材料二:我国遵循“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指导方针,高铁技术实现了“引进技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三阶段跨越式发展。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代表符号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创造”的最佳诠释。尤其是,高铁的核心部件——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已成功实现百分之百的“中国创造”。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高铁,这个最美的国家名片正快速走向世界。
材料三:4月21日起,铁路部门对东南沿海部分高铁票价进行优化调整。以福州至厦门北高铁为例,调整前二等座执行票价为715元,调整后为845元,上涨18%;一等座由855元调整至134元,上涨57%。
材料四:以下是5月1日G1611次列车从莆田到厦门北的信息情况表
车次 | 出发/到达时间 | 出发/到达车站 | 历时 | 参考票价 | |
G1611 |
12∶49/13∶43 | (过)莆田/ 厦门北(终) | 00∶54当日到达
| 二等座 | ¥49 |
一等座 | ¥78 | ||||
1.下列选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高铁已渐渐成为广大旅客首选的出行交通工具。
B. 调价后,福州至厦门北高铁一等座涨幅明显高于二等座。
C. 我国高铁技术实现了“引进技术——中国创造——中国制造”的三阶段跨越式发展。
D. 中国高铁的核心部件已完全实现“中国创造”。
2.根据材料一有关内容,概括中国高铁受旅客青睐的原因。
3.根据右图和材料四提供的信息,请你拟写一则广播稿,向乘客介绍G1611次列车从莆田到厦门北这一段行程运行的时间和路线。
各位乘客朋友,你们好!欢迎乘坐G1611次列车。本次列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祝乘客朋友们一路平安!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阎婆惜道:“第一件,你可从今日便将原典我的文书来还我;再写一纸,任从我改嫁张三,并不敢再来争执的文书。”宋江道:“这个依得。”婆惜道:“第二件,我头上带的,我身上穿的,家里使用的,虽都是你办的,也委一纸文书,不许你日后来讨。”宋江道:“这个也依得。”阎婆惜又道:“只怕你第三件依不得。”宋江道:“我已两件都依你,缘何这件依不得?”
阎婆惜向宋江提出的“第三件”是什么事?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用墙角的花来形容“孤芳自赏”者,准确生动,充满哲理,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
(2)19岁的鲁滨孙第一次出海,船只刚出港就遇上了大风暴,所乘船只沉没,只有他幸免于难,后被海浪冲到了一座荒岛上。他坚强地在岛上度过了28年的时光,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 )
(3)“我!富了?”“是的,你,富了——不折不扣是位财产继承人了。”这段主要讲的是简·爱在做小学教员的时候,意外获得了她舅舅留下的遗产。(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讲真话需要勇气吗? 张勇
从心理学看,人们喜欢悦耳的话,闻之愉悦,反之烦躁。
季羡林先生曾说:“我是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他光明磊落,不讲半句假话。但说“真话”也要看对象、环境与时机——因为真话难听,很多人不愿听、不想听、听不进去。【A】
清朝有本《南吴旧话录》,说明代隆庆年间进士冯时可娶了小妾,养着只鹦鹉,丫环们拍马屁,教鹦鹉喊小妾“夫人”,小妾心花怒放,吩咐下人精心喂养。冯时可却颇为不安,按当时的法规,妻妾错位要判刑坐牢。冯随之训练鹦鹉改口,改称“姨娘”一类。小妾耿耿于怀,在一个落雪的寒冬之日,把鹦鹉挂在庭院里,看着它活活冻死,方解心头之恨。“夫人”本是不实之言,“姨娘”才是如实反映。可是小妾听假话时芳心大悦,听了真话怒不可遏。冯时可感慨道:“‘直如弦,死道边’,人固如是,鸟也难幸免。”
有人只听假话,也有人要听真话。【B】
三国时期,曹操之子曹植认为:“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但要听真话的,未必就能如愿。【C】
据冯友兰晚年回忆,抗日战争时期他在西南联大,每年总要去重庆一两次,每次都会接到蒋介石的家宴请帖。宴会大约20余人,座中客都有名头,来自各个城市。蒋介石会问:“你们那里现在怎么样?”如果回答说很好,他就不再问了。如果回答说有些问题,他就会继续追问。
冯友兰说:“经过几次这样的场面,我发现一条规律:善于做官的人,如果蒋介石问他所管辖的那个地方的情况,总是说很好。这是一个最简单、最容易、最保险的回答。说一个‘好’字就过去了。假使回答说有问题,甚至还要说有什么问题,要对那些问题作一种分析或请示,那就麻烦了。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可能还要受到斥责……大小官员都不得不用官僚主义的一个妙诀,就是前面说过的‘瞒上不瞒下’。瞒来瞒去,就只瞒着掌握最高权力的那一个人。等到那一个人也觉得他是被瞒了的时候,事情已经糟到极点,无可挽回了。”
李克强总理在云南鲁甸县震中龙头山镇考察灾情时,遇见了在受灾现场奔波20个小时没睡过觉的县长张雁。总理问她:“救灾有什么困难?”张雁据实汇报:“现在物资缺乏,缺水短粮,食品和饮用水不够发放。因道路受阻,帐篷运不进来,还有很多受灾群众住不上帐篷。”在随后召开的救灾现场协调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三次表扬张雁,鼓励她这种敢讲真话的精神。为什么三次表扬张雁?我想他或许还听到过不实的汇报。
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一个假话连篇的人,谈何仁义道德。某些靠说假话攫取权利的人,尝到了“甜头”,以后的假话就可能一发而不可收。他们对说真话、办实事的人,也会实施“劣币驱逐良币”,让更多人陷入不敢说真话的困境。
如何让讲真话者“免于恐惧”?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吗?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在一个进步的社会里,讲真话应该不需要勇气,而只是为人基本的道德底线。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又何其困难?这太值得深思了。
(摘自2017年1月《中国青年》,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从心理学看,人们喜欢悦耳的话,闻之愉悦,反之烦躁。有的人喜欢听假话,但也有的人 。可是生活中,有的人要听真话,却 ,因为讲真话的人越来越少。 ,这才是一个进步社会里为人基本的道德底线。
2.下面这则材料适合放在文中【A】【B】【C】哪一处?请简述理由。
战国初期,齐威王为听真话,曾颁布命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结果齐国大治。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话不好讲,因为要看对象、环境与时机。
B. 讲真话很麻烦,假话是一个最简单、最容易、最保险的回答。
C. 如何让讲真话者“免于恐惧”?这还是一个难解之题。
D. 张雁据实汇报,敢讲真话,但更多的人陷入不敢讲真话的困境。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栖在树上的鱼 包利民
很大的院子,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树,浓荫匝地。夏日晴好的时候,罗小鸥就摇着轮椅行走在院子里,感受阳光清风,心里却是总觉不到自由。十四岁的年龄,便被桎梏在轮椅上,就像鸟儿被困囿在笼中,可笼子再大,也不是天空。
罗小鸥只好每天对着庭中熟悉的一切,渐渐地,她发现树上有两只鸟儿是一直都在的。每天许多鸟儿来来去去,只是它们总会回来,因为树上有它们的一个巢,小小的,在密密的枝杈间,像一个黑黑的果实。很羡慕那些鸟儿,可以自由翔集择枝而栖。她还喜欢鱼,不是那种观赏鱼,而是父亲从门前的河流里捕来的小鱼,它们生活在家里的几个鱼缸里。可自从腿不能走路之后,她把鱼们全都放回了河里。只是有三条鱼还太小,她怕它们无法独立生活,就想着养大一些再放生掉。
有一天,父亲突发奇想,把那个鱼缸用细绳捆扎好后,系在了那棵大树的枝上。她很是惊喜地看着高高悬吊着的鱼缸,阳光从层层叠叠的枝叶间散落,鱼缸里的水也点点斑斑地亮。三条小鱼欢快异常,在里面互相追逐,游过阳光时,细小的鳞片上都闪着点点金光。那个午后,罗小鸥一直看那树上挂着的三条鱼儿,它们吐的每个泡泡都五彩斑斓。新来的鱼们也引起了那些鸟儿的注意,鸟们似乎也为这新加入的成员而惊奇,有些胆子大的,就直接落到鱼缸的边缘上,探头去看里面鱼的游动。
那个晚上,依然很热,罗小鸥坚持要睡在外面的树下。于是支起了折叠床,躺在那里,抬头间就能看到那个鱼缸,三条小鱼也安静了许多,静静地悬浮在那里,而更高处的鸟巢里也是寂然无声。久久不能入睡,直到月亮升起,便听得见鱼缸里有着细细的水声。三条鱼似乎被月光感染,又开始游动,有时接近水面时便欢快地甩尾,扑打出一朵朵水花。听着清晰入耳的水声,罗小鸥终于渐渐进入梦乡。
不知何时醒来,已月挂中天,起了风,吹得满树的叶子簌簌地响。罗小鸥抬眼去看鱼缸,见那鱼缸在风中摇摇晃晃,三条小鱼在动荡的水中游得更加欢畅。她忽然想到,在这不停摇动的水里,鱼们是不是会找回在河里波浪中的感觉?要不它们怎么会那么兴奋快乐?再也没有睡意,一颗心儿随着鱼缸轻摇,仿佛化身鱼儿,在水里,在月光下,自由地游来游去。
早晨在鸟鸣中再次醒来,朝霞满天,抬眼,满树的叶子都闪着清新的光,两只鸟儿早已起来,正绕树翻飞鸣叫。鱼缸在阳光斜斜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小鱼们反而安静了,头向着东方,停在水中。罗小鸥也在满天的阳光里安静地看着,从没有这样发自内心的平静。
上午的时候,罗小鸥让父亲把鱼缸拿下来,还是把那三条鱼放回门前的小河。而且,她说要回学校去上学,不想在家里这样呆着了。她经过这一夜,忽然明白,就算轮椅是一种桎梏,也会领略到不同的风景。就如夜里那三条鱼儿,虽然身处小小的鱼缸里,可是它们却有着栖在树间的经历,有着风中摇荡的水,有着月光朝霞,有鸟儿陪伴,那是河里的鱼们永远无法体会的东西。
她相信,自己也会于困囿中体会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好,那是上天的眷顾,只要自己能用心去发现。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梳理罗小鸥的心理变化过程。
不自由—— ( )——惊喜——( )——( )——顿悟
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三条鱼似乎被月光感染,又开始游动,有时接近水面时便欢快地甩尾,扑打出一朵朵水花。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请简要赏析。
3.文中画横线句子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试分析其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深刻含义?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
B. 文中鸟儿的自由与罗小鸥的困境形成强烈对比。
C. 文中的罗小鸥被桎梏在轮椅上,她悲观、颓废,是一个消极的人物形象。
D. 本文语言清新明丽,颇有韵味,如一股清泉缓缓流淌在读者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