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奶奶走后的这些天 当外面的世界车水马龙,当周围的世界安静屏息,睡不着的时候,我突...

奶奶走后的这些天

当外面的世界车水马龙,当周围的世界安静屏息,睡不着的时候,我突然弄懂了一件事——所谓的生离死别,一开始也许都意识不到,直到彻底失去,永不再见,才会慢慢呈现,像树纹一样一圈一圈随年轮长进树干的里面,外人看不出,生命本身却知晓。

  今天是2015年6月13日,奶奶在那冰冷的地下已毫无知觉地躺了36天。

  奶奶的离去,让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悟衰老与死亡。当我望着奶奶年轻时的照片,我无法相信那个特别精致,格外讲究,坚持写日记、练大字,为儿时的我熬药、削铅笔、改作业的奶奶,就这样永远见不着了。

  菲利普·罗斯曾说:“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我想,年轻时在南京穿着婚纱、烫着卷发、说着英文的奶奶,肯定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会老成后来的模样。

  我记忆中的奶奶身体一直很好,几乎没吃过什么药。直到80岁那年意外摔倒,才使得健步如飞的她,什么都咬得动的她,一瞬间衰老。后来,腿好后的奶奶,渐渐背驼了,听觉也不行了,曾经一心想乘飞机满世界游的奶奶,不得不蜷居在一个透明的世界里,每天看着活色生香的日子离自己越来越远。到后来,她终日躺在床上,更是老得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

  也许,人一老,就变小,不光身体变得瘦小,连精神也如此。有时候,我们一回去,奶奶便像没断奶的婴孩一样,眼巴巴地望着,怯生生地黏着,怎么也舍不得我们走。直到不得不起身离开了,奶奶便爬起来,拄着拐杖倚着门框摇手目送我们出院门,然后开始日日掰着手指等候我们下一次的到来……

  寿则多辱,路暗且长。生命到最后总会像筛子,将年轻时候的兴趣、喜好统统筛走,唯让老来的日子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无趣!

  一开始奶奶是极其怕死的,但奶奶活到最后,总会念叨:“怎么还不死呢?阎王爷把我忘记了吧?”

  也许,对老人而言,死亡是一点点降临的。

  4月27日上午,奶奶还帮爸爸削了两个莴笋。可是等爸爸回来喊奶奶吃午饭,奶奶便已无法说话,无法直立。等我赶到时,93岁的奶奶,生命已像风中的蜡烛,只剩一点点光亮。但奶奶仍用仅剩的生命力,负隅顽抗,又熬了8天9夜,才熄灭最后的火焰。

  即便如此,那时候的我也极不愿相信奶奶会走。所以,当妈妈在电话里讲,奶奶好像好些了时,我深信不疑。其实,那是奶奶的回光返照。

  去世那天上午,奶奶从婶婶手里抢了馍,自己一点点掰碎,往口里塞,直到最后一点点碎末,也一一抹进嘴里。婶婶怕奶奶卡住,连忙喂点牛奶,牛奶喝了大半瓶,馍却怎么也咽不下。婶婶用餐纸包走奶奶吐出的馍,难过得背过身,不忍看奶奶大口喘气的样子。

  我不知道奶奶临终前遭受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我只知道,在她不好的日子里,我们坐在她身边,一一握着她的手,她侧歪着头,看不见我们,也说不了话,但知道我们在,眼泪便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后来等到远在他省的弟弟抱着娃娃回来,奶奶居然睁开眼睛,扯着嘴角心满意足地笑了。

  次日,当街坊邻居陆续来看奶奶时,奶奶一直摆手。别人问她:“是快好了,不会死了吧!”奶奶摇头,然后别人又问:“是不会好了?”奶奶点头。

  我目睹了奶奶这几年来,在死神的阴影下,一步步退让,终究退无可退的境况——当最后我给奶奶洗脸时,她的皮肤薄得像张纸,双腿瘦得只剩皮包骨,每喂几口水,就会呛得咳嗽。原来,到最后,我们连吞咽与言语的功能也要统统还回去,只剩呼吸。而最后的最后,连呼吸也停了,一个人便消失了。

  但一个人的消失并不是完全的消失。为奶奶守夜时,妈妈对我说:“我脑海中你们的奶奶,是斜着嘴角笑的那个,不是脸颊塌陷、睡在棺材里的那个……”

  奶奶走后,生活好似也逐渐回归正常。但总会频频梦见奶奶没有死,我到处给她找穿的,找吃的,然后,醒来,发现奶奶真的不在了——那个很会烧菜却不曾吃过一口我亲手烧的饭菜的奶奶,真的不在了。一想到这儿,便会恍若隔世般难受起来。

  如果夜晚是星星的院落,思念就是落满秋叶的路,来不及打扫,又为新的红叶所覆盖。奶奶的生日是中秋节的前一天。每逢她生日,我总会买上很多吃的穿的去看她。但今年的中秋,月亮还会那么圆吗?当我们吃着月饼,唱着《月亮粑粑》的时候,奶奶会在天上看着我们吗?那一刻,会不会好想像童话里的小女孩,擦亮一根火柴,就可看到火光里的温暖?

  很舍不得奶奶走,但也不想奶奶活着受罪。也许,正如爸爸所说的:“奶奶九十多岁了,天天望着天花板过日子,还得操心儿孙的事,活着也是一件很心酸的事,所以,走了好,对她是解脱!”

  是啊,时间在飞逝,死亡是终点。世界是我们想象的画布,生活像不停旋转的黑洞,随时随地裹挟着我们往一切不确定的地方去。爱至尽头,梦至虚无,不如把死亡当作瑰丽的梦境,把落日看成凄美的绝景。

  在时光的倒影里,我们得学会与“理想之外的不理想”握手言和。在命运面前,该来的总会来,该面对的总要面对。没有人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至少可以决定怎样爱,怎样活!

  其实,衰老与死亡,自然得就像那天上的雨云,它能让天空灰暗,也能滋润万物。所以,面对它们,既不要哭,也不要笑,要试着理解,要学会接受!

  虽然总是会有那么一些时刻,某些封存的像巨浪一样扑面而来,让我们躲无可躲——就像睡着了所做的梦,没人能提前知晓,提前解密!

  所以,我宁愿相信,三维之外定有那么一个空间,那儿的生命不像寒夜的冰挂,一碰就断,彼此间的情感也不像沙滩上的城堡,一推就倒。那里有爷爷,有奶奶,有所有过去的过去,百年不变,千年不换,那里的人们永远不必为生活担忧,也不用为现实焦灼……

  如今,奶奶真的走了,而我将带着她的某些特征继续活着,也许鲜花会凋落,绿叶会腐烂,但爱会在失去中一代一代不可思议地绵延!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居(    )②样(     )③住(     )④咳(     )

2.作者用细腻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自己在喧嚣的世界里突然安宁的时候,顿悟了什么是真正的生离死别,什么是生命的本身。读完这段文字,你认为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作者在第四段引用了菲利普·罗斯曾的话“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你是怎样理解作者引用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与作用的?

4.成功的人物描写总是能扑捉到生活中不被人注意的细节,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你认为下句选文中那个动词使用最生动,请说明理由。

“直到不得不起身离开了,奶奶便爬起来,拄着拐杖倚着门框摇手目送我们出院门,然后开始日日掰着手指等候我们下一次的到来……”

5.这篇会议奶奶的散文写的温婉细腻,自然中有温情,朴素中有挚味,展现了作者对奶奶的深厚感情,给人以真切的感受。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时间在飞逝,死亡是终点。世界是我们想象的画布,生活像不停旋转的黑洞,随时随地裹挟着我们往一切不确定的地方去。

6.面对奶奶日渐衰老,作者极不愿意相信奶奶会走,即使“ 奶奶走后,生活好似也逐渐回归正常。但总会频频梦见奶奶没有死,”作者在奶奶离去后,对生命有了怎样的感悟?

7.“也许鲜花会凋落,绿叶会腐烂,但爱会在失去中一代一代不可思议地绵延!”此句抒情色彩浓烈,韵味悠长,联系全文,谈一谈最后一段的作用

 

1.quán mú qiǎ sou 2.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为下文见证了奶奶逐渐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而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做铺垫,诗人哀伤惆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含义:奶奶年轻时,精致讲究,身体很好,爱好广泛,多才多艺,细心体贴,到老想周游世界,到后来,身体衰弱,行动不便,精神萎靡,生活无趣,情感孤独,慢慢死亡。作用: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为下文奶奶的衰老死亡做铺垫,突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4.示例:“掰”字用的最生动,表现了奶奶对我们的不舍与依恋,以及盼着下次见我们的急切心情 5.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世界比喻成画布,把生活比喻成不停旋转的黑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人对命运的无从把握与不确定性,表达了作者面对日渐衰老的奶奶,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思考和探究。 6.衰老和死亡,是自然的结果,总要面对,要试着理解,要学会接受,要知道怎样爱,怎样活。 7.收束全文,照应开头对生命的感悟,点明题旨,衰老和死亡总是要面对,但生活还会继续,深化本文中心。 【解析】 1.试题分析:字音题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此题注意结合语境将“蜷”“模”“卡”“嗽”拼读正确。 2.试题分析: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内容的角度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形式的角度分析语段的位置是开头、结尾还是中间,开头的作用是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引起阅读兴趣,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结尾为升华主旨。本题考查第一段的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为下文见证了奶奶逐渐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而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做铺垫,诗人哀伤惆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此题抓住重点词语“衰老”“屠杀”理解含意,答出奶奶年轻时和老时的不同,中间段落注意承上启下的作用。 4.试题分析:本题赏析动词,注意结合语句分析该动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与情感。 点睛: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5.试题分析:此题主要是赏析语句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句分析出该修辞的表达效果,以及表现的人物的情感。 点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6.试题分析:从文章倒数第四段和第五段,“在命运面前,该来的总会来,该面对的总要面对。没有人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至少可以决定怎样爱,怎样活!” “衰老与死亡,自然得就像那天上的雨云,它能让天空灰暗,也能滋润万物。所以,面对它们,既不要哭,也不要笑,要试着理解,要学会接受!” 可以概括出答案。 7.试题分析: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内容的角度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形式的角度分析语段的位置是开头、结尾还是中间,开头的作用是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引起阅读兴趣,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结尾为升华主旨。此题属于结尾段,收束全文,照应开头对生命的感悟,点明题旨,衰老和死亡总是要面对,但生活还会继续,深化本文中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之不易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

  注:①处:居于高位。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豁:放弃。⑥尔曹:你们。⑦存:谨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辄拾以之(      )      ②焉得登枝而损其(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3.结合选文的内容,谈一谈殷仲堪给予了我们哪些生活的启迪?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选自《             》,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予作文以记之(          )      ②暮冥冥(          )

③春和明      (          )      ④斯人  (          )

3.滕被谪以后心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楼后“凭栏大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

4.“微斯人,吾谁与归”就全文看,有何言外之意?

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在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范仲淹给予了我们怎样的警醒和启示?

 

查看答案

名句积累与运用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口口口口口口口,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为篱下、黄花开遍,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4.关羽面对曹操的高官厚禄不为所动,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慷慨赴死,印证了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李商隐的《无题》中运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方法,表达对对方无限思念之情的名句:□□□□□□□,□□□□□□□。

6.王维《使至塞上》中笔力苍穹,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7.《黄鹤楼》中崔颢登上黄鹤楼,见江雾弥漫,暮霭沉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的诗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了作者对人生际遇变化不定的哲理性认识,反映了作者豪迈、达观的襟怀的词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时间是魔术师,常跟我们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将我们由一个个婴孩变为蓬勃的少年。曾经的喜怒哀乐在记忆中都会变得美丽起来。我们从这些回忆之中感受到时光易逝、人情的美好、往事的难忘……让我们在品味时光中重拾前行的信心与力量,朝着远方奔跑。

要求:(1)以“那些___________的时光”为题。

(2)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炸豆

①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

②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下打了卷、褪了色。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

③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

④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⑤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奶奶说: “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小姐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

⑥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地扒醒它幽暗的梦。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高大的苦楝树。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险,她大叫着追蛇。蛇昂起尖脑袋,麻花着软身子,追逐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冲向路边水沟。

⑦小姐妹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斜尖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麻麻扎扎的细小伤口渗着丝丝鲜红的血。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带着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地抚慰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

⑧小姐姐蹒跚地找到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

⑨拾来的豆粒,被小姐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

⑩瓦盆里的豆发了芽,一根根白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醒来时,奶奶红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

⑾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

注:①炸豆:指豆类作物成熟时,豆荚自行爆裂。  ② 豆棵:指豆类作物的秸秆。

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小姐妹在拾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解决困难的方法

小姐妹被蛇追赶

(1)

(2)

用细土抚慰伤痛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品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

3.小姐妹“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联系全文,说说她们“长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4.本文为什么以“炸豆”为标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