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文阅读 严冬漫话热对流 ①刚入冬那会儿,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北方使用率最高的...

说明文阅读

严冬漫话热对流

①刚入冬那会儿,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北方使用率最高的问候语,不是“吃了吗”,而是“你家来暖气了吗”。暖气一来,严冬就不叫事儿了。在享受温暖的同时,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那些热乎乎的暖气片,很多都是安装在窗户下面的。这是为什么呢?

②暖气能让我们的家温暖如春,与空气热对流的原理有关。在自然界中,如果温度不均,热量就会从较热部分向较冷部分传递,使温度趋向均匀,这主要可以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方式实现。其中,热对流是人们生活中液体或气体进行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热量从温度高的暖气片向室内空气传递,室内空气被加热后,人们就会觉得很暖和。在热对流过程中,冷热空气温差越大,对流速度越快,传热速率也就越快。窗户处于室内与室外“交界”,是家里隔热保温最薄弱的地方,同时,从窗户缝隙也会渗入少量的冷风。如果将暖气片安在窗户下方,暖气边上的热空气和窗户边上的冷空气温差大,密度差也大,因此冷空气不断下沉,热空气不断上升,冷热空气热对流速度加快,单位时间内由暖气片散发出的热量也随之增加。

③热对流的例子有很多,且再举一例:去过海边的人都曾感受过海风的魅力,海风是如何形成的呢?咱们先来说一个概念——比热容,它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散热的能力。热量=比热容×物体质量×温度差。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小的物质升温快。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热量一定),由于地表的比热容比海水要小很多,所以地表升温比海洋快。陆地表层空气和地表进行对流换热后,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使低空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而海洋则正好相反,下层空气受冷收缩,密度变大,气压升高。在海陆交界区域,海面冷空气随即吹向陆地,形成了海风。同时,陆地高层热空气吹向海洋,二者也在进行着热对流,使温度趋于均衡,这也是为什么沿海城市普遍“冬暖夏凉”。

④以上说的是热对流的“好处”,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一个抑制热对流的例子:房屋窗子的玻璃如果是双层的,冬天保温效果要比单层玻璃的窗子好很多,这可不仅仅是因为多了一层玻璃。当采用双层玻璃时,室外的冷空气只能和外层玻璃发生对流换热,外层玻璃温度下降很快,而玻璃夹层中的空气由于无法流动,和内外层玻璃都不会发生对流换热。因此,仅依靠空气较小的热导率传输冷量,室内温度自然就不会下降得很快。

(选自《今晚报》2017年1月9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本文在说明对象时举了哪三个例子?

3.第②段中加点的“主要”不能去掉的理由是什么?

其中,热对流是人们生活中液体或气体进行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

4.第②、③、④段除举例子外,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5.第④段所举例子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1.热对流(现象) 2.暖气片通常装在窗户下面是为了充分利用热对流;夏天清凉的海风吹向大陆是因为热对流;窗子装双层玻璃是通过抑制热对流达到保持室温的效果。 3.作诠释;通过诠释对热对流现象在生活的中作用进行具体解说,便于读者理解。 4.“主要”说明热对流是人生活中液体或气体进行热量传递的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方式,但不排除还有其它次要的方式。去掉之后变成了热量传递的唯一方式,不符合实际情况。用“主要”一词显示了表述的的准确性、(严密性)。 5.不能去掉。前面两个例子说明的是如何利用热对流现象为人服务(说明的是热对流现象的“好处”),第④段说明的是通过抑制热对流现象为人类造福(说明的是怎样克服热对流现象的“坏处”)。从正反两方面来写对热对流现象解说得更全面,所以不能去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的判断能力。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 而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章,了解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热对流现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概括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梳理出文章所举出的例子,一一概括作答。这篇文章在说明热对流时举了三个例子,仔细阅读2——4段的内容,概括为:(1)暖气片装在窗户下面是为了充分利用热对流;(2)夏天清凉的海风吹向大陆是因为热对流;(3)窗子装双层玻璃是通过抑制热对流达到保持室温的效果。 3.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主要”说明热对流是人生活中液体或气体进行热量传递的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方式,但不排除还有其它次要的方式。去掉之后太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 “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睛: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分析的答题方法:正面阐释—反面说明—综合阐述,即先从正面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后的影响,最后加上“这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这句话作为总结。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要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②、③、④段除举例子外,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作诠释”,具体地对热对流现象在生活的中作用进行解说,便于读者理解。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中事例作用的理解能力。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热对流”,②③段两个例子说明的是热对流现象的“好处”,而第④段说明的是通过抑制热对流现象为人类造福,即怎样克服热对流现象的“坏处”。这是从正反两方面来写对热对流现象解说得更全面,所以第④段不能去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记叙文阅读

让日子如同纸烟灰

①年少时,寒暑假时天天闭门练书法,两三年后,便有了一些长进。用奶奶的话说,“清儿的字不再伸胳膊蹬腿的,也是有模有样了”。那是父亲让我练的柳公权《玄秘塔》。看到自己写出的字果然还有些柳体的韵味:内敛外拓,紧密,挺劲,我虽说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如那些柳体字,剑一般是满满的硬气了。 

②然而,毕竟年少稚嫩,所谓的硬朗只不过如质量不好的墨块一般,只要经水一泡就软乎乎的了。一天,父亲让村里的木匠师傅做了一根扁担,要我在上面写上我的名字。在家乡,扁担、箩筐等家具用毛笔写上主人的名字,这样的事以前都是由村中本家叔公、人们称作“老先生”的来做的。每当我看到“老先生”戴上玳瑁边眼镜,在门前亮堂处挥洒自如地运笔,而后刚劲中含秀润、圆厚中见锋利的字,氤氲着淡淡的墨香呈现在眼帘时,一股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我拿着木扁担想,一定将这字写好,也要让乡人们将佩服的眼光投向我。

③然而,当我要写了,握毛笔的手却似乎僵硬了,写着写着,手竟然又微微颤抖起来。本想写得生动一些,一笔一画却如一些干枯的树枝;本欲写得平稳一些,那些字却宛然一个个醉汉,身子倾斜,步履踉跄。叔公写了字的扁担,人们拿在手里,因为那字清新劲健、爽爽有神,也会令人神清气爽,担起担子来力气也似乎倍增。而我写了字的这根扁担,不说去担东西,就是将它拿在手上,也沉重得厉害!

④最终,我没敢将那些字予以保留,而是找了一块瓷片,把那些字全部刮去。由此灰心丧气地以为,自己实在没有担负起乡人们在扁担、箩筐等家具上写字的能力。

⑤这件事过后不久的一天,我走进了“老先生”的家,适逢叔公正在一根扁担上写字。看到那结体劲媚、苍劲浑穆、气象雍容的字,我不禁脱口说道:“叔公,您的字写得真好!”叔公把写好字的扁担平放好,我知道那是以便让浓郁的字迹晾干。叔公转过身来问我:“还在练毛笔字吗?”我不好意思回答,因为那时已经不练了。叔公却对我这些年来坚持练字的事予以称赞,并说,“你爸已对我说了,你的毛笔字应该说已拿得出手了。这次在扁担上没写好,那是你过于紧张。”

⑥叔公大约是刚刚会过客人,屋子里还有着一股淡淡的纸烟味----叔公自己是不抽烟的,他那是用纸烟招待过客人。这时,叔公指着书桌上的烟灰缸对我说:“你今天来到我这儿,叔公有一句话送给你,记住,你一定要像烟灰一样松散。”见我不解,叔公又说,“你把烟灰缸拿动一下。”

⑦当我把手伸过去时,还没接触到烟灰缸,那缸中的烟灰就飞了起来,如同翩翩起舞的小精灵。叔公又说:“你看这烟灰,松松散散,几乎没有重量,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们随意地趴在那里,好像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存在。其实,烟灰中蕴藏着许多精灵,它们就像高度警觉、机敏的蝶儿,当有一只手或一袭衣角轻轻拂动,哪怕是带起微微的风,甚或只是嘴角极轻微的翕动,它们都会不失时机地腾空而起。它们的力量来自于放松,来自一种飘扬的本能。”

⑧我点了点头。叔公伸出手来,拍了拍我的肩,说:“不要灰心沮丧,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人付出的任何心血,都能驭风而行,飞扬起自己的一片天空。”

⑨尽管后来我的兴趣又转向了写作,书法最终也只是初入门道。可叔公的话让我明白,放松如神,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放松,就能如同有神助一般。让日子如纸烟灰,燃烧和火焰只是曾有过的经历,在燃烧过后,火焰过后,便是安静,便是放松。由此,在哪怕只是微风一样的机会来临时,人生事业都会乘风而起,释放出全部的潜能量,在阳光和春风中吟唱着骄傲的歌!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文中第⑧段横线处补充一个比喻句,要求与上下文衔接顺畅。

3.对语言的敏感会让你品出平淡中的深味,请按要求品析下面句子。

你看这烟灰,松松散散,几乎没有重量,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们随意地趴在那里好像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存在。(从修辞角度品味加点词语)

4.你觉得文章中的叔公除了字写得好之外,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

5.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释】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女有                ②以养人

2.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限两处)。

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                    ,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                            

5.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进行阐释的?

 

查看答案

诗词赏析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         ,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              

2.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中学生一定不能用手机阅读吗?一定要读纸质名著吗?”这些问题一直困绕着众多同学。为了交锋观点,统一认识,某中学八(2)班举行了一场以“数字化阅读”为论题的辩论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对对联】为彰显活动氛围,语文老师在黑板上书写了一幅对联的上联,请你从备选项中选择一幅合适的下联,补充完整(填序号):

上联:辨天下是非        下联:             

备选项: A.明是非功过   B.论人间道理   C.谈五湖四海   D.论观点对错    

(2)【拟规则】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评委,请在已给出的“选手辩论表现评分标准”中再补充两条,使评判更加科学。

①观点明确         ②材料充实

                 ④             

(3)【提建议】在辩论赛中,甲方选手正在陈述本方观点,乙方一位选手突然打断甲方发言,大声进行反驳。针对这种情况,事后你对乙方选手这样提建议:

(4)【探材料】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数字化阅读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可只谈一个方面)。②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③不少于50字。

某校八年级的李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常用课余的零碎时间来浏览新闻,了解科技知识,偶尔也读读名著,看看喜欢的微博,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很受大家欢迎。赵亮同学最近也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热衷明星八卦,沉迷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接受,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

 

查看答案

在学习《诗经》两首中的《关雎》时,刘强对小组同学说:“这首诗是缠绵的情歌,不健康,我们不要读了!”针对他的看法,你将怎样劝导他正确学习古诗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