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生活中传递的现象很多,如传递火炬、传递快乐、...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生活中传递的现象很多,如传递火炬、传递快乐、传递爱心……传递的方式也多样,这一切都给你诸多感受和启迪。传递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过程。也许你曾经是现在仍是传递的组织者,或是参与者。

请以“传递       ”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驴得水》是中戏05表演班任素汐第一次拍的电影,她说,她太了解自己了,比如就是爱演戏,纵使表演情节对自己有伤害,她也欣然接受,因为她将演戏当成了人生,秉承着千百年来中国演员的匠人精神----专注于剧本、专注于人物塑造。她将自己完全融入了角色,她是张一曼,张一曼也是她,这是每一个看过《驴得水》的观众对她专注最高的褒奖。任素汐,凭借着专注的精神,坚实的演技,终会踏向更灿烂的未来。

要求:

①若选题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传递快乐 看到怡人的风景,我们会感到快乐;嗅到迷人的芬芳,我们会感到快乐;听到动听的乐曲,我们会感到快乐;尝到美味的食物,我们也会感到快乐。哪怕只是做对了一道题,办好了一件事,特别是经过长期努力,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就更是高兴了。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也包含着无穷的快乐,我们不仅要善于留心观察这些事物,还要将已得的快乐与他人分享,学会传递快乐! 其中最简单的一点,我想便是,任何时候都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当然这应是发自内心的。也许你觉得这好像无关紧要,其实并非这样,看似平常,微小的举动,却能给接受微笑的人带来无限的温暖和快乐。微笑是人类最美好的表情,即使再厚的冰层也能被微笑融化,看到他人的微笑,你也会情不自禁,被他带动,这便是微笑的魔力。也许微笑本身就包含着太多太多的含义,尊重,礼貌,典雅,纯真……当你能不经意,已成习惯的做这个动作,你就已经时时刻刻在传递着快乐,感染着你周围的人和你一起微笑,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享受着彼此唇角传来的快乐。 除此之外,帮助他人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慷慨的伸出自己的双手,助人于困境之中,被帮助的人心存感激,为之感动,也会被你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带动,和你一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样越来越多人能互相帮助,享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快乐的传递便越来越广泛了。 当然,传递快乐,方式有多种,只要你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地去做一个快乐的传递者,你就一定能给他人带去快乐。 【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通过补充变成命题作文再进行写作。从题目表面指向性来看,似乎很好写,有东西可写,但是学生要写出高分其实是有较大难度的。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思想精神领域的“无形”的传递,比如爱心、幸福、希望和文明等,这样极容易写成大、假、空。此题关键是要先思考传递的形式,即“无形”和“有形”,尤其是“有形”的传递,如祖辈的爱子、育子行为传递给了父辈,孙辈又从父辈的继承那得到感悟,立志传递下去;其次要思考传递的范畴:即“自然”和“人类”,自然的传递是一种新陈代谢的规律,有的也是充满人性的继承;再次要思考怎样把两者结合起来把有形的物质范畴的传递提升到无形的精神范畴的传递。当然就“无形”一个方面也是可以写的,只是难度较大。确定好传递的内容,补写好题目,用条理、优美的语言写作即可。 点睛: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要注意以下两点: 1.认真审题,科学补题。 要认真研究文题中提示语的要求,吃透已经出示的半命题中词语的含义,明确半命题已有内容和自己待填内容的关系,从而补出合乎语法的词语或短语,与已有半命题构成完整题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要忘了填写文章题目这一关键步骤。文题选择好了,在起点上你就高人一筹。确定文题时,本着以下几个原则:(1)熟悉性。选自己熟悉的,你才能顺利地写下来。(2)个性化。选自己能感受到的东西,而不是从作文选中借来的东西。(3)新视角。当你看到题目想到的第一个构思,而大多数人可能也会想到时,就应回避这个构思。运用发散思维,将你想到的新视角、新构思罗列出来,再选择。确定构思之后,运用纵向思维,对题材开掘深一点。 2.扬长避短,掌握主动。 填题时要明确所填内容与自己特长的关系,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势,补出自己熟悉的半命题,感悟最深的半命题,自己最有把握的半命题,最容易写出新意的半命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说明文阅读

严冬漫话热对流

①刚入冬那会儿,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北方使用率最高的问候语,不是“吃了吗”,而是“你家来暖气了吗”。暖气一来,严冬就不叫事儿了。在享受温暖的同时,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那些热乎乎的暖气片,很多都是安装在窗户下面的。这是为什么呢?

②暖气能让我们的家温暖如春,与空气热对流的原理有关。在自然界中,如果温度不均,热量就会从较热部分向较冷部分传递,使温度趋向均匀,这主要可以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方式实现。其中,热对流是人们生活中液体或气体进行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热量从温度高的暖气片向室内空气传递,室内空气被加热后,人们就会觉得很暖和。在热对流过程中,冷热空气温差越大,对流速度越快,传热速率也就越快。窗户处于室内与室外“交界”,是家里隔热保温最薄弱的地方,同时,从窗户缝隙也会渗入少量的冷风。如果将暖气片安在窗户下方,暖气边上的热空气和窗户边上的冷空气温差大,密度差也大,因此冷空气不断下沉,热空气不断上升,冷热空气热对流速度加快,单位时间内由暖气片散发出的热量也随之增加。

③热对流的例子有很多,且再举一例:去过海边的人都曾感受过海风的魅力,海风是如何形成的呢?咱们先来说一个概念——比热容,它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吸热、散热的能力。热量=比热容×物体质量×温度差。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小的物质升温快。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热量一定),由于地表的比热容比海水要小很多,所以地表升温比海洋快。陆地表层空气和地表进行对流换热后,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使低空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而海洋则正好相反,下层空气受冷收缩,密度变大,气压升高。在海陆交界区域,海面冷空气随即吹向陆地,形成了海风。同时,陆地高层热空气吹向海洋,二者也在进行着热对流,使温度趋于均衡,这也是为什么沿海城市普遍“冬暖夏凉”。

④以上说的是热对流的“好处”,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一个抑制热对流的例子:房屋窗子的玻璃如果是双层的,冬天保温效果要比单层玻璃的窗子好很多,这可不仅仅是因为多了一层玻璃。当采用双层玻璃时,室外的冷空气只能和外层玻璃发生对流换热,外层玻璃温度下降很快,而玻璃夹层中的空气由于无法流动,和内外层玻璃都不会发生对流换热。因此,仅依靠空气较小的热导率传输冷量,室内温度自然就不会下降得很快。

(选自《今晚报》2017年1月9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本文在说明对象时举了哪三个例子?

3.第②段中加点的“主要”不能去掉的理由是什么?

其中,热对流是人们生活中液体或气体进行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

4.第②、③、④段除举例子外,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5.第④段所举例子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查看答案

记叙文阅读

让日子如同纸烟灰

①年少时,寒暑假时天天闭门练书法,两三年后,便有了一些长进。用奶奶的话说,“清儿的字不再伸胳膊蹬腿的,也是有模有样了”。那是父亲让我练的柳公权《玄秘塔》。看到自己写出的字果然还有些柳体的韵味:内敛外拓,紧密,挺劲,我虽说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如那些柳体字,剑一般是满满的硬气了。 

②然而,毕竟年少稚嫩,所谓的硬朗只不过如质量不好的墨块一般,只要经水一泡就软乎乎的了。一天,父亲让村里的木匠师傅做了一根扁担,要我在上面写上我的名字。在家乡,扁担、箩筐等家具用毛笔写上主人的名字,这样的事以前都是由村中本家叔公、人们称作“老先生”的来做的。每当我看到“老先生”戴上玳瑁边眼镜,在门前亮堂处挥洒自如地运笔,而后刚劲中含秀润、圆厚中见锋利的字,氤氲着淡淡的墨香呈现在眼帘时,一股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我拿着木扁担想,一定将这字写好,也要让乡人们将佩服的眼光投向我。

③然而,当我要写了,握毛笔的手却似乎僵硬了,写着写着,手竟然又微微颤抖起来。本想写得生动一些,一笔一画却如一些干枯的树枝;本欲写得平稳一些,那些字却宛然一个个醉汉,身子倾斜,步履踉跄。叔公写了字的扁担,人们拿在手里,因为那字清新劲健、爽爽有神,也会令人神清气爽,担起担子来力气也似乎倍增。而我写了字的这根扁担,不说去担东西,就是将它拿在手上,也沉重得厉害!

④最终,我没敢将那些字予以保留,而是找了一块瓷片,把那些字全部刮去。由此灰心丧气地以为,自己实在没有担负起乡人们在扁担、箩筐等家具上写字的能力。

⑤这件事过后不久的一天,我走进了“老先生”的家,适逢叔公正在一根扁担上写字。看到那结体劲媚、苍劲浑穆、气象雍容的字,我不禁脱口说道:“叔公,您的字写得真好!”叔公把写好字的扁担平放好,我知道那是以便让浓郁的字迹晾干。叔公转过身来问我:“还在练毛笔字吗?”我不好意思回答,因为那时已经不练了。叔公却对我这些年来坚持练字的事予以称赞,并说,“你爸已对我说了,你的毛笔字应该说已拿得出手了。这次在扁担上没写好,那是你过于紧张。”

⑥叔公大约是刚刚会过客人,屋子里还有着一股淡淡的纸烟味----叔公自己是不抽烟的,他那是用纸烟招待过客人。这时,叔公指着书桌上的烟灰缸对我说:“你今天来到我这儿,叔公有一句话送给你,记住,你一定要像烟灰一样松散。”见我不解,叔公又说,“你把烟灰缸拿动一下。”

⑦当我把手伸过去时,还没接触到烟灰缸,那缸中的烟灰就飞了起来,如同翩翩起舞的小精灵。叔公又说:“你看这烟灰,松松散散,几乎没有重量,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们随意地趴在那里,好像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存在。其实,烟灰中蕴藏着许多精灵,它们就像高度警觉、机敏的蝶儿,当有一只手或一袭衣角轻轻拂动,哪怕是带起微微的风,甚或只是嘴角极轻微的翕动,它们都会不失时机地腾空而起。它们的力量来自于放松,来自一种飘扬的本能。”

⑧我点了点头。叔公伸出手来,拍了拍我的肩,说:“不要灰心沮丧,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人付出的任何心血,都能驭风而行,飞扬起自己的一片天空。”

⑨尽管后来我的兴趣又转向了写作,书法最终也只是初入门道。可叔公的话让我明白,放松如神,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放松,就能如同有神助一般。让日子如纸烟灰,燃烧和火焰只是曾有过的经历,在燃烧过后,火焰过后,便是安静,便是放松。由此,在哪怕只是微风一样的机会来临时,人生事业都会乘风而起,释放出全部的潜能量,在阳光和春风中吟唱着骄傲的歌!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文中第⑧段横线处补充一个比喻句,要求与上下文衔接顺畅。

3.对语言的敏感会让你品出平淡中的深味,请按要求品析下面句子。

你看这烟灰,松松散散,几乎没有重量,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们随意地趴在那里好像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存在。(从修辞角度品味加点词语)

4.你觉得文章中的叔公除了字写得好之外,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

5.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释】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女有                ②以养人

2.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限两处)。

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                    ,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                            

5.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进行阐释的?

 

查看答案

诗词赏析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         ,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              

2.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中学生一定不能用手机阅读吗?一定要读纸质名著吗?”这些问题一直困绕着众多同学。为了交锋观点,统一认识,某中学八(2)班举行了一场以“数字化阅读”为论题的辩论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对对联】为彰显活动氛围,语文老师在黑板上书写了一幅对联的上联,请你从备选项中选择一幅合适的下联,补充完整(填序号):

上联:辨天下是非        下联:             

备选项: A.明是非功过   B.论人间道理   C.谈五湖四海   D.论观点对错    

(2)【拟规则】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评委,请在已给出的“选手辩论表现评分标准”中再补充两条,使评判更加科学。

①观点明确         ②材料充实

                 ④             

(3)【提建议】在辩论赛中,甲方选手正在陈述本方观点,乙方一位选手突然打断甲方发言,大声进行反驳。针对这种情况,事后你对乙方选手这样提建议:

(4)【探材料】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数字化阅读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可只谈一个方面)。②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③不少于50字。

某校八年级的李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常用课余的零碎时间来浏览新闻,了解科技知识,偶尔也读读名著,看看喜欢的微博,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很受大家欢迎。赵亮同学最近也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热衷明星八卦,沉迷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接受,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