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亭 朱千华 ①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亭,停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

朱千华

①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亭,停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这是汉代许慎对亭的定义。说起亭,忽然想起清代扬州笔记作家李斗,他在《扬州画舫录》中说,扬州以园亭胜。园亭,就是指园林。当然,扬州的亭也是别具一格的。以五亭桥最为有名。五亭桥,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又称莲花桥。亭与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为五亭,莲花状,聚集于一桥,亭亭之间连以短廊,形成完整屋面。清人黄惺庵赞此桥“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挠,夜听玉人箫。”

②亭虽小,自古以来,在传统园林建筑中,亭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如果园林是一篇文章,那么其中的亭,就是园林的句读,是文章中的标点符号。一座园林里没亭,就像一篇文章没有句读。明代袁中郎游香山,觉得二香山,山色杆楹,比碧云殊胜……龙潭水光千项,荷香十里,长堤迂曲回环,垂杨夹道,大有江南风景”。但美中有不足,他说“无亭榭可布几筵耳。”四周群山郁苍,群木荟蔚,景致珠美。若有一亭,供三两知已摆点酒菜,喝上几盅,方才快意。

③山水之间,有亭可憩,方能渐入佳境,将山水之美,与人文情趣融为一体。登山途中,或风景佳处,皆有亭。流泉自幽涧中或隐或现,曲折而下,激石有声,铿锵如琴。苏轼说“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亭虽小在瞬间又被无限放大。古人作画,亦多置亭,为点缀。元代画家倪云林,每画山水,则多置空亭,他写下名句“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张宜题倪画《溪亭山色图》,诗云“石滑岩前雨,泉香树秒风。江山无限影,都聚一亭中。”

(节选自《雨打芭蕉落闲庭》,有删改)

(1)第①段用大量的文字介绍五亭桥,为什么这样写?

(2)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以第②段为例具体分析。

(3)以第③段为例。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1)答案示例:写五亭桥别具一格,突出中国造亭艺术高超,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艺术性。 共2分 (2)答案示例:打比方,引用;把园林和亭比作文章、句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亭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引用袁文,增强说服力,提升文学文化内涵。 共2分 (3)答案示例:整散结合,文白相间。简约典雅,流畅生动。 共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此文说明对象是“亭”,第一段对五亭桥的详细描写,就是为了突出五亭桥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别具一格,造亭艺术高超。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 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此句“园林是一篇文章,那么其中的亭,就是园林的句读,是文章中的标点符号”是运用打比方,引用;把园林和亭比作文章、句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亭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引用袁文,增强说服力,提升文学文化内涵。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的语言特色,总的要求是准确、简洁、富有表现力。无论是事物说明还是事理说明,抑或是科学小品,都不能例外。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最本质的特征。从说明文的主要功能来看,说明文主要是传播知识的。要使说明文传播的知识准确无误,就必须使用准确的语言冷静客观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要使传播知识的说明文让读者一读就明白,说明文的语言就必须简洁。在此前提下,一篇具体的说明文,由于说明对象、读者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其语言特色可以平实见长,也可以生动活泼见长。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都可根据具体的文章而定。此题整散结合,文白相间。简约典雅,流畅生动。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常平官仓名。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名闻四方                     (2)富人自实粟             

2.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六七里B.白玉之环C.寡人之耳者D.其然也

3.翻译下面句子。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4.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查看答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与“人不知而不温”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时习之  B.不思则罔  C.曲肱枕之  D.切问近思

(2)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

村行

王禹傅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抖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六月,毕业季。蔷薇花盛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一地的回忆。

(1)学校组织毕业演出,拟定了节目方案如下表,请你按照序曲和尾声主题的格式,结合节目内容,概括其余两个板块主题。

序曲

忆往昔

播放师生学习生活的视频。

第一章

A

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舞蹈《老师妈妈》

相声《家访》

诗朗诵《献给母校的歌》

第二章

B

爵士舞《快乐崇拜》

时装秀《春天的色彩》

武术《风云》

歌曲《青春修炼手册》

尾声

展未来

舞蹈《让梦飞起来》

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

朝诵《少年中国说》

(2)节目的序曲部分,播放师生三年来学习生活的视频,请你写一段解说词,作为画外音。   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

(3)节目组的同学准备在活动中送给老师们一副对联。请你选出最恰当的一组。      (2分〕

A.毕生心血哺新秀  桃李成荫四海春

B.日暖风和开桃李  笔酣墨浓写春秋

C.汗水染成千顷绿  一代桃李谱华章

 

查看答案

默写

(1)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

(3) 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4) 中国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陆游《卜算子·咏梅》能表现在不幸处境中依然孤高不驯、坚贞不屈的句子是                                           

(5) 少年游·润州作》“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嫦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这首词多处化用前人诗句,请写出一句相关原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