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做一个“行者”(解题:做一个践行的人) “知易行难...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做一个“行者”(解题:做一个践行的人)

  “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人猿因行动进化成人,科学家用行动探索真理。那么,身为知者的我们,又何不做个“行者”,以探求生命的升华?

  何不做个“行者”,用行动表现你的真情义。古人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有诗人多情,在墙外思念墙内佳人却不敢接近,最后“多情总为无情恼”,徒留诗一首,佳人不知。有青年多情,却不敢在现实中接近那淑女,只在梦中鼓琴弄瑟以友之,最后“日思夜想不得见”,徒留风一首,淑女不知。此二人,岂不知者哉?有琴师因知己之死愤摔爱琴,有剑客因一诺而挂剑于冢上。此二人,岂不行者哉?做一个“行者”,追求情感的显露与精神升华,勿要遗恨!

  何不做个“行者”,用行动拉近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企业家若非从小做起,能做成梦中的驰名的大企业?网络写手若不在方格上辛苦耕耘能变成梦想中的知名作家?会说梦想的人是知者,但他们只是梦想家;会做出行动的人是“行者”,他们才是实干家,是成功的人!做一个行者,谁也不想做一个失败的人!

  何不做个“行者”,用行动诠释生命的意义。有人说“我在故我思”,有人说“我思故我在”。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在生命存在的前提下进行思考之类的活动”。虽然你现在拥有生命,但你不去思考这个世界,不去用行动证明你的思考,不在行动中收获你的思考、感悟,你该如何证明你的存在?你该如何让你的生命有意义?

  做一个“行者”!你的行动会让你的人生像面包一样饱满充实,让残酷的现实像梦境一样甜美,让虚渺的情感像溪水一样可触可碰可感!

  做一个“行者”!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二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种进行分析。

3.本文从几个面展开论述的?

4.阅读本文后你认为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行者”?

 

1.做一个“行者”(或做一个践行的人) 2.第二段引用孟子的论述,化用苏轼的诗歌及《诗经•关雎》,以及伯牙摔琴,季子挂剑,论据选择正反结合,证明了“用行动表现你的真情义”,使论证更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做一个“行者”从“用行动表现你的真情义”,“用行动拉近梦想和现实的距离”,“用行动诠释生命的意义”三个方面逐层展开,步步深入展开论述。 4.别人不屑做的不能做的,我们做了,为理想为担当为责任而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者”。 【解析】 1.试题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出现在文章标题,即:做一个“行者”。 点睛: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题目(论点式题目),或文章第一段,或文章结尾一段。还有的在文章中间,或需要归纳概括。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道理论证是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在文中作者多次引用名人和古诗词,深刻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并且使文章语言典雅,富有表现力。本文第二段引用孟子的论述,化用苏轼的诗歌及《诗经•关雎》,以及伯牙摔琴,季子挂剑,论据选择正反结合,证明了“用行动表现你的真情义”,使论证更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试题分析:本文结构与论证思路非常清晰。文章的第二至四段的首句分别从三个层面进行论证。即:做一个“行者”从“用行动表现你的真情义”,“用行动拉近梦想和现实的距离”,“用行动诠释生命的意义”。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与内容的理解。需要围绕中心论点“做一个行者”和三个分论点“用行动表现你的真情义”“用行动拉近梦想和现实的距离”“行动诠释生命的意义”回答。可理解为:做一个践行的人别人不屑做的不能做的,我们做了,为理想为担当为责任而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

(2)未果,病终。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将句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当yīn  mái蔽日时,信念就像罗盘,它指引你奔向光明的前程;当千里冰封时,信念就像wēn  quán,它温暖你颤栗的身心。

 

查看答案

将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示例: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孔明         拳打镇关西       寄人篱下

鲁达         挥泪斩马谡       费力不讨好

猪八戒       进贾府           打抱不平

林黛玉       背媳妇           顾全大局

 

查看答案

某网站针对上题文字中所说的现象,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向网友征集公益广告。请你也设计一条。(含有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