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写作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曾经以为,我们还有很多时间,足够让我们到达想去的任...

写作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曾经以为,我们还有很多时间,足够让我们到达想去的任何地方; 也曾经以为,我们还有很多机会,足够让我们与相爱的人一起旅行,一起看风景。 但我们永远无法预知灾难的到来,也永远无法预知生命的长短。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学会珍惜。

请围绕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感情,展开想象等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珍惜生命 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生命犹如一朵花,只能绽放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和温柔。”的确,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而安全则是我们生命的底线,悲欢离合往往就在那么一瞬间。我们要珍爱生命,与安全为伴。 “安全”在唇齿的开合之间,生活中说到它司空见惯。父母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到现在,不知重复了多少遍。“路上车辆多,骑车上学要小心啊!”这是母亲在我们每天上学时的叮咛。“不要在校园里相互追逐打闹。”这是老师在我们刚进校园时的“命令”。“晚上放学早点回家,冬天天黑的早,不安全。”这是父亲在楼下忐忑不安地等到我们时的“告诫”……而有些同学满不在乎,听不进劝告,殊不知:你不注意安全,危险就会找你;绿灯可以再等,而生命不能重来;安全无意识,则隐患埋身边。 曾几何时,校园内外,我们周围,都发生过许多危害同学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事例:有些同学课后在狭窄的楼梯旁追逐打闹,失手将同学推倒,导致其骨折,错位,轻则影响学习,重则残疾造成终身遗憾;某中学组织学生在校外的公路上晨练,被飞来的大货车撞倒,致数十人伤亡;一些同学无视交通规则,随意在道路上潇洒“飙车”,酿成触目惊心的惨痛后果……娇艳的花朵在瞬间凋零,留下的只有血的教训以及亲人的悲痛欲绝和朋友的扼腕长叹。 一桩桩,一件件血腥的报道,令人心惊胆寒;一幕幕惨剧,令人目不忍睹。就是这些事件,使那一张张曾经欢笑的脸,消失不见;使那曾经充满活力的身影,成了冰冷的躯壳;使那曾经怦怦跳动的心,不再跳动。 在我们身边,有多少张牙舞爪的“杀手”它们随时威胁着我们的安全。为了不让悲剧重演,我们要做到警钟常鸣,防范于未然,时刻保持警惕的头脑,牢记“安全”二字,绷紧安全之弦,遵守交通规则,校规校纪,自我约束,才能避免这些不该发生的事件上演。 让我们珍爱生命,沐浴阳光下的一方平安,让生命的清泉永流不息,让安全的春雨滋润你我,让生命之树四季常青,让安全永远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作文。主题要围绕珍惜来展开。审题时要抓住关键句“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学会珍惜”。所谓“珍惜”,意思是珍视爱惜,这是人类抽象的情感,写作的关键在于要把这种抽象的情感表现具体。那么,如何写好作文呢?一、审读材料,确定内容。试题材料中引述名言,意说明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它之后才来后悔。沿着题意的导引,我们不妨作如下推衍:珍惜什么?怎样珍惜?珍惜的结果怎样?如果从文章立意角着眼,我们可以写珍惜给自己带来满足感,也可以写不珍惜而招致的挫折感。从珍惜的内容来看,可以是真挚深厚的情感,如友情、亲情、爱情等,也可以是某种深刻的体验,如成功、失败、挫折等。从反映生活的层面看,可以选择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想象生活。经过上述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在考场迅速确定写作内容,从而有效地避免偏题或跑题。 点睛:材料作文怎样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一、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二、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寓意揭示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中国江西网讯(记者龚艳平)8月7日,记者从相关会议获悉,今后,全省4A级以上景区都要接入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实时视频监控。

  我省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今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今后,全省4A级以上景区都要实现视频监控接入,减少对接成本,提高接入效率,保障全省旅游视频业务应用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据介绍,每家4A级以上景区至少4个地方要设置摄像头,分别是景区的主景观区、景区主要出入口、主要游客集散地和主停车场,在景区的主景观区和主要游客集散地放置网络红外球机,在景区的主要出入口和主停车场放置网络红外枪机。同时,全省旅游纵向业务网是全省旅游信息化的基础性支撑工程,我省将建设全面联通省、市、县三级旅游局(委)及4A级以上景区的四级旅游专网,力求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旅游专网。

材料二 江西新余仙女湖景区logo

(1)请你为材料一概括成一句话。(20字以内)

(2)请你阐释材料二中标识的构成及寓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季羡林

①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五十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解放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

④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⑤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

⑥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luán,切成块的肉),不也是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本文节选自《季羡林谈师友》)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三件事。

2.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地道”是什么意思?“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这句话表明老舍先生什么特点?

3.老舍先生的大事很多,季老为什么全写了些“芝麻绿豆的小事”?

4.品读下面的句子,结合其中加点部分说说其表达效果。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的老舍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将第六段空缺处补充完整。

4.请说说你对“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这句话的理解。

5.通读全文,简述本文作者论证的思路。

 

查看答案

按照提示默写古诗文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

(5)韩愈的《晚春》中描写暮春百花盛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成语“扑朔迷离”源自《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武德九年冬,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以其众二十万,至滑水便桥之北,遣酋帅执矢思力入朝为觇,自张声势云:“二可汗总兵百万,今已至矣。”乃请返命。太宗谓曰:“我与突厥面自和亲,汝则背之,我无所愧,何辄将兵入我畿县,自夸强盛?我当先戮尔矣!”思力惧而请命。萧瑀、封德彝等请礼而遣之,太宗曰:“不然。今若放还,必谓我惧。”乃遣囚之。

太宗曰:“颉利闻我国家新有内难,又闻朕初即位,所以率其兵众直至于此,谓我不敢拒之。朕若闭门自守,虏必纵兵大掠。强弱之势,在今一策。朕将独出,以示轻之,且耀军容,使知必战。事出不意,乖其本图,制服匈奴,在兹举矣。”遂单马而进,隔津与语,颉利莫能测。俄而六军继至,颉利见军容大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请盟而退。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九·论征伐)

1.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突利二/可汗/以其众二十万    B. 何/辄将兵/入我畿县

C. 俄而/六军继至    D. 颉利闻/我国家/新有内难

2.解释文中粗体字的意思。

(1)至  ______      (2)遣  ______     (3)退  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朕将独出,以示轻之,且耀军容,使知必战。

4.从中你可以看出太宗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