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B.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C. 文博会上,乌克兰著名钢琴家用高明子昊钢琴弹奏出的美妙乐曲让不少市民叹为观止

D. 《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无数观众,它成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C 【解析】试题分析: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一般用于形容文学作品,这里用错了对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于是,我唱了五年的lí gē(           ),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

(2)yīn mái(          )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出家门,手拉着手,互相安慰。

(3)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dāng zhīwú kuì(             )。

(4)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xiāng dé yì zhāng(                )。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峨眉山月半轮秋,□□□□□□□,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的名句是□□□□□,□□□□□。

(5)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

 

查看答案

作文(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

(1)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一路摒弃许多东西,比如嫉妒、自私、冷漠、怯懦、利欲……但也有许多东西千万不能缺失,正直、勇敢、诚信、商量、宽容,这些都是生命行囊中闪光的珍珠,谁把它们弄丢,谁的生命就会失去一份色彩。请以“别丢掉        ”为题写一篇600 字左右的作文,先补全题目,体裁不限,注意详略得当。

(2) 以“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任末勤学》)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段一处)

不 学 者 虽 存 谓 之 行 尸 走 肉 耳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录毕,送之           (2)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3)依林木之下             (4) 常以净衣               

3.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

4.甲乙两文都是些勤学的,宋濂与任末的遭遇有哪些不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5.你认为任末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

进入互联网梦境时代

在美国电影《盗梦空间》中,男主角科布和妻子在梦境中生活了50年。从楼宇、商铺到河流浅滩,一草一木,这两位造梦师用意念建造了属于自己的梦境空间。你也许并不会想到,在不久的未来,这种科幻电影中的情节将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现实中的造梦行动已经开始在互联网时代悄然上演。

互联网X实验室在《互联网进化论》一书中曾经提出:互联网正向着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它将具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神经系统,也会拥有自己的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可以称之为“互联网虚拟大脑”。另一方面,人脑至少在数万年以前就已经进化出目前互联网所具备的某些功能,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将帮助神经学科学家揭开大脑的秘密。

目前,“互联网虚拟大脑”正在从科技的迷雾中一点一点清晰地浮现出来。云计算的出现预示着互联网中枢神经的萌芽,物联网的发展预示着互联网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的发育,社交网络的扩张代表着互联网神经元和神经网络的成熟。另外,大数据的崛起、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在提醒我们,“互联网虚拟大脑”不仅可以产生自己的记忆、思想,甚至已经开始产生互联时代的“梦境世界”。

数以亿万计的数据正在世界各个角落被“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触角不断捕捉和吸收,社交、搜索……所有看似微不足道的信息都在源源不断充实着“互联网虚拟大脑”,组成巨大的记忆库。根据技术研究机构IDC的预计,大量新数据无时无刻不在涌现,它们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据统计,到2020年,预计将有35ZB的数据产生是2009年数据量的44倍。这些庞大的数据已经成为“互联网虚拟大脑”进化的基石。 

就像人脑会通过观察、记忆进行思考一样,在占有海量数据的基础上,“互联网虚拟大脑”开始有了产生“思想”的需求。现在,帮助“互联网虚拟大脑”从互联网时代浩瀚的数据宝藏中收获知识和“洞察力”的计算机工具正在快速普及,处在一线的是正在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以及机器学习。日渐完善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始帮助人们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以说“互联网虚拟大脑”已经开始慢慢产生“思想”。

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分析模块不断影响和刺激“互联网虚拟大脑”的中枢神经,这时的互联网就像一名脑部逐渐成熟起来的婴儿,在占有越来越多的外界刺激和记忆后,便开始产生虚拟梦境的迹象。

事实上,与虚拟现实相关的技术在20世纪初便开始萌芽。早在1915年,世界上第一场3D电影在纽约阿斯特剧场上映。到20世纪60年代,图形学之父伊凡·苏泽兰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虚拟系统和头盔式显示器。此后40多年间,不断有人试图挑战虚拟现实技术,希望将之变成一项可以普及的技术,但统统遭遇滑铁卢。其中包括任天堂所推出的Virtual Boy游戏机,直到现在仍然被称为历史上最失败的游戏机之一。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领域依然火热,索尼、三星等企业纷纷发力虚拟眼镜、头;盔。这些尝试可以视之为早期互联网梦境的雏形。

1.文章开头叙述电影《盗梦空间》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2.请结合文章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说明为什么人类将会进入互联网梦境时代。

3.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四段“它们以每年大约50%的速度增长”中,“大约”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5.有人说,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对此,你是如何认为的?请简要阐述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