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 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 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1.下面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因而蚊子不去躲避雨滴,就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

B. 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因为一滴雨的重量不少于蚊子体重的50倍。

C. 小小的蚊子是个太极高手,它能以柔克刚化解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

D. 蚊子必须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迅速摆脱雨滴飞起才能成功逃生。

2.根据文章内容,下面的推断哪一项不正确?

A. 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B. 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 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D. 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或许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3.第⑧段的画线句说明了一种怎样的自然法则?动物应对大自然的本领往往能给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加以分析说明吗?

 

1.C 2.B 3.画线句说明了“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示例:蝙蝠的体内具有磁性“指南针”导航功能,可依据地球磁场从数千英里外准确返回栖息地。科学家可以根据蝙蝠这一特殊本领发明了回声定位的导航仪器。 【解析】 1.试题分析:A原文是“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B原文是“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选项“不少于”错。D原文是“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2.试题分析:B项“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推断不正确。原文是“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而不是“不管处在什么境地”。 3.试题分析:一问,抓住画线部分的关键词不能得出答案;二问,考查学生这方面知识的广度,例子应该很多,诸如: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鱼反冲原理;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科学家根据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上轻,如此   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逐层布板讫    当涉猎,见往事耳

C. 两三级     欲行,转视积薪后    D. 伏其精练   其文理有可观者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3.喻皓笑着回答妻子的询问,这个“笑”哪些含义?

 

查看答案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恐前后受其

(2)担持刀

(3)一狼其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 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C. 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D. 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查看答案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走进艺术殿堂,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倾听那震耳欲聋的安塞腰鼓,令我激发了心中的豪情壮志;                                                                     欣赏月光下婆娑的竹影,令我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为了防止灾害性事故的不发生,我市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把“不”删去)

B. 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去掉“由于”或者“使”)

C. 今年秋季中小学新修订的教材重视古诗文学习,反映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容超30%以上。(删去“以上”)

D. 文化+科技加速了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文化的腾飞插上了强大翅膀。(“加速”改为“加快”)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B.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C. 文博会上,乌克兰著名钢琴家用高明子昊钢琴弹奏出的美妙乐曲让不少市民叹为观止

D. 《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无数观众,它成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